05. 猶豫是氣場的天敵
亞默爾是美國的實業家,他就是個果敢的人,而這種說幹就幹的性子,也著實將他推向了成功。那天,亞默爾和往常一樣,坐在辦公室裏看報紙。突然間,他發現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時訊:墨西哥可能發生了豬瘟。亞默爾隨即便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現了豬瘟,那麼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州必然會受到影響,一旦這兩個地方出現疫情,肉價一定會飛速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
亞默爾沒有猶豫,連忙讓他的私人醫生到墨西哥進行調查。果然,墨西哥真的出現了瘟疫。亞默爾連忙籌集資金,大量收購得克薩斯州和佛羅裏達州的生豬和肉牛,並將其運送到美國東部的幾個州。事情正如亞默爾所預料的那般,瘟疫很快就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禁止這幾個州的生豬和肉牛外銷,必須就地銷毀。一時間,美國國內市場的肉類產品緊缺,價格飆升,亞默爾抓住了這個時機發了一筆大財。
世界上有很多像亞默爾一樣成功的人,他們並不一定比別人“會”做,隻是很多時候他們“敢”做。他們做事從不遲疑不定,而是果敢地采取行動,並做好承擔一切結果的代價,這種氣場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帶來成功。
世間最可憐的,是那些做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沒有主意,不能抉擇的人。若是一個領導者有了類似的缺點,就很難得到下屬的信任,他意誌不堅難以成為一個好的決策者,甚至讓下屬看得有些“憋屈”,這樣的領導者聲望不會太強,也很難帶領團隊獲得成功。因為他的優柔寡斷,讓他不敢決定那些重要的事,他拿不準決定的結果是好還是壞,是凶還是吉。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某個領導者本身能力很強,人格也好,但就是因為優柔寡斷使團隊和自己錯失了許多好機會。反觀那些決斷的領導者,即使會犯些錯誤,也不會給事業帶來致命打擊,因為他們對事業的推動,總比那些膽小狐疑的人敏捷得多。當他們的決斷為團隊爭取到利益的時候,他就形成了一股氣場,堅決和必勝的氣場,這種氣場的存在自然會讓他的聲望和威嚴得到提升。
誰都知道,領導者的決策關乎整個企業的命運,也關乎著下屬的發展。我們在前麵提到過,要留意你周圍的氣場,在一個積極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能夠被注入一股力量。領導者的職責之一,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而要做到這些,首先他自己的氣場必須是積極的,正麵的,強大的,足夠有影響力的。有些領導缺少的正是這一點,麵對一些重大的抉擇時,他們總是猶豫不決,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生怕會犯錯,付出巨大的代價。
實際上,過多的猶豫才會導致更徹底的失敗。我們大概都聽過“斷尾求生”的故事:遭遇敵害的時候,壁虎通常會弄斷自己的尾巴,讓那條斷尾繼續跳動,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讓自己逃脫。如果它猶豫不決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就不是少了條尾巴,很可能是送了命。況且,少了尾巴也沒關係,不久之後它還會再長出來。美國奇異公司的前CEO威爾遜,曾經做過一個“斷尾求生”的決定:許多業績不佳,名次排在業界前兩名以外的事業部門關閉。同樣,某家美國銀行把七百多億元的不良資產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當他們做出選擇和放棄時,都是痛苦的,但是為了整體的利益,經營者必須當機立斷,拿出勇氣和魄力做出果斷的決定,才會有機會重新開始,獲得新生!果斷,決絕,這就是一種氣場!
當愷撒率領他的軍隊在英國登陸時,他決意不給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讓他的軍士們明白,此次進攻英國,不是戰勝,就是戰死。為此,他當著士兵的麵,把所有的船隻都焚燒殆盡。拿破侖也一樣,他能摒除一切會引起衝突的顧慮,具有在一瞬之間下最後決定的能力。
作為領導者,如果沒有堅決果斷的行事風格,就會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氣場。這樣的領導在下屬心中的印象會大打折扣,其威望也不會太強。做出決策是需要勇氣的,當信息完全準確的時候,領導者做決定很容易;當信息難以得到時,能否果斷地作出決定才是考驗領導能力的時候。這時候,一雙雙眼睛都在盯著你,等你作出一個決定,你是眾人的焦點。如果你表現出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那麼你的氣場就透露出一種恐懼和擔憂,令下屬看不起。如果你還在猶豫,坐失良機,你想過結果嗎?
要知道,沒有人會尊敬或跟隨一個膽小怕事的領導,在關鍵時刻不能作出英明的決斷,那麼你日後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都會受到影響,它們的效果會強於你平日裏長期的外在表現。如果恰巧你平日裏是個氣場十足,一到關鍵時刻卻疲軟下來的人,那麼這個反差隻能讓人譏笑。所以,果斷堅決,勇敢當先,這是權衡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能夠幫你贏得下屬的信賴和讚賞,能夠幫你提升外在的氣場!
你一定會問:如何才能夠當機立斷呢?這就需要你在行動前做好準備,盡快收集各種信息,快速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想法,知道如何去做。這個準備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會錯失良機。心中有數,明確了方向,接下來就要付諸行動,馬不停蹄地去做。如果凡事都能延續這樣的思路和方法,那你就會胸有成竹,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06. 無聲的力量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但國家軍政權力依然掌握在母親宣太後和叔叔穰侯手中,使得昭襄王無法獨立執政,實行變革。範雎就是在這時到達秦國的。他先給昭襄王上疏,說自己有辦法使秦國強大,還暗示了如何處理昭襄王與宣太後及穰侯的關鍵問題。
昭襄王看了範雎的上疏後決定召見範雎。到了召見那天,範雎故意事先在接見的地點四處閑逛。昭襄王駕到時,侍臣看到有人在附近閑逛,便道:“大王駕到,回避!”
範雎這時故意提高聲音說道:“秦國哪有什麼大王,隻有宣太後和穰侯而已!”這話正好擊中了昭襄王積壓在心中許久的心病。他有些不安地接見範雎.對他說:“早該拜見先生的,隻是政務煩心,每天要去請示太後,所以拖到現在。我生性愚鈍,請先生不要客氣,多加教誨。”
但範雎一言不發,若無其事地向四周顧盼著。
大廳內靜悄悄的,氣氛十分凝重。左右群臣們都有些不安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昭襄王猜想可能是由於眾臣在場,範雎有所不便,就遣退眾臣,但範雎仍然一言不發。昭襄王於是又問道:“先生有什麼賜教於我?”
範雎開了口,說:“是,是。”停了一會兒,秦王又一次請教,範雎仍隻是說:“是。是。”停了一會兒,如此重複了好幾次。
後來,昭襄王長跪不起,說:“先生不肯指教我嗎?至少也該解釋一下為什麼一言不發的理由吧!”
這時,範雎才拜謝道:“不敢如此。”於是滔滔不絕地談下去。他談的主要內容即是著名的“遠交近攻”策略,同時也談及太後、穰侯等人獨斷專權,架空昭襄王一事。並提出應對策略。
秦昭襄王聽了範雎的話後十分讚賞,馬上任命他為顧問。幾年後,又讓範雎做了秦國宰相。後來他對範雎說:“過去齊桓公得到管仲,時人稱他為‘仲父’。現在我得拜您,也要稱您為‘父’!”
範雎別出心裁的做事方法確有其妙不可言的獨特效力。沉默使昭襄王屏退了眾臣,也使昭襄王能懷著一種驚異而專注的心情來傾聽範雎的意見,並加重了對他的敬重之意。沉默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不是一味地不說話,而是一種成竹在胸、沉著冷靜的氣場,它能夠在神態和氣勢上壓倒對方。恰當地運用沉默,往往令對方招架不住,自亂陣腳,從而露出廬山真麵目。厚黑學主張,上帝給了我們一張嘴兩隻耳朵,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耳朵的作用比嘴巴大,聽比說更為重要。在特定的場合中,少說乃至不說、保持沉默,常常比喋喋不休地論理更有說服力。
沉默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於無聲處聽驚雷。”有時候,沉默可以變得很犀利。我們大都會經曆這樣的場景:你在和別人討論、爭執,當別人感到乏味時,會不理會你的語言,拿起桌上的報紙或其他什麼,隨便翻閱起來,以此作為回應。但恰恰是這種沉默式的回擊,往往會讓你感到十分難受。這就是沉默的“犀利”之處。不要試圖借助言語驅使他人做你希望的事,他們隻會因為你的怪癖而反對你,毀滅你的願望;在人生絕大部分的領域內,你說得越少,就越顯得神秘。當你學會閉上嘴巴的時候,實際上更有機會擁有權力。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了自動發報機之後,他想賣掉此發明以及製造技術來建一個實驗室。因不熟悉行情,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愛迪生與夫人商量之後,夫人說:“兩萬元吧,剛好能建一個實驗室。”愛迪生心想:“兩萬元,會不會賣不掉呢?”在與商人洽談時,商人問到價錢。愛迪生認為要兩萬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說出口,便平靜地坐在那裏估量著應不應該降些錢。沉默了好久,最後商人終於耐不住了,說:“那我先開個價吧,10萬美元,你看怎麼樣?”愛迪生的一次沉默,便多得了4倍的好價錢。
長時間的沉默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人生性都是排斥黑暗與沉默的,這會讓人感到沒有依靠,因此而沉不住氣。另外,沉默還可以引起對方的注意,使對方產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頭,因為沉默有種“神秘”的意味。在重大談判中運用的沉默,表現出的氣場和對抗力,遠比唇槍舌戰的爭論更有震懾力和說服力。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的人氣場往往是浮躁的,因為口頭上慷慨的人行動總是吝嗇的。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你的力量大過於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