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渲染磁性的親和感 ※(2 / 3)

美國總統裏根上任之後,本打算讓國會議員斯托克曼擔任聯邦政府的管理與預算局局長。不過,斯托克曼曾經好幾次在公開辯論中抨擊裏根的經濟政策。這該如何打破僵局呢?

很快,裏根想到了辦法。他在電話中對斯托克曼說:“嗨,戴維,你有好幾次在辯論中都抨擊我,我一直想找機會找你算賬呢!現在我有辦法了,我派你去管理與預算局工作。”

就這樣,一個幽默的電話,不僅打破了僵局,還化幹戈為玉帛了。

幽默的素質有天生的成分,但更多的都是後天的培養。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有吸引力,那就學著幽默一點吧!不過,學會幽默的前提是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己的機智敏銳和樂觀主義精神,更要領會幽默的本質並加以吸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斷實踐,坦率、豁達地與人交往。做到了這些,你就會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你的氣場也會幫你吸引更多的人氣,還有更多的成功。

03. 善用“我們”的力量

一家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毛衣廠,麵向社會招聘廠長,最終的人選由所有職工投票決定。經過多輪選拔,最終產生兩男一女三位勝出者,下一任廠長就將從他們三人中選出。

在競聘會上,三位候選人一一上台做競聘演講,然後由坐在台下的職工代表們提問並選出優勝者。最終,三位當中唯一的一位女士成功地當選廠長,她能夠最終勝出的秘訣就是在回答職工代表提問的時候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親和力,把話真正說到了代表們的心窩裏,讓代表們認為她是一個真正能幹實事,能夠帶領工廠走出困境的好廠長。

企管處處長問:“在企業管理方麵,你是個外行,請問你會以什麼樣的理念來管理整個工廠?又準備怎樣調動起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女候選人回答:“論管理企業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何況我們廠還有那麼多懂管理的幹部和技術高明的老工人,更有許多朝氣蓬勃、勇於上進的年輕人。我上任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老師傅請回來,把年輕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安排好,讓每個人都幹得有勁兒,玩兒得舒暢,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

一位資深技術工人問:“咱們廠現在不景氣,去年整整一年沒發獎金,我要求調走,你上任後能放我走嗎?”女候選人回答:“你要求調走,是因為工廠辦得不好,如果把工廠辦好了,我相信你也就不會走了。如果我當上了廠長,那麼先請你再留半年,如果廠子沒有起色,到時我一定放你走。”話音剛落,全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廠工會代表問:“以現在廠子的狀況勢必要進行機構和人員精簡,你上任了以後打算裁掉多少人?”女候選人回答:“調整幹部結構是大勢所趨,現在科室的幹部顯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那就不但不會裁人反而要對外招人。我上任以後,第一目的不是裁員,而是擴大業務、發展生產。”

女工代表問:“我是一名女工,現在懷孕7個多月了,還讓我在車間裏站著幹活,你說這合理嗎?”女候選人回答:“我也是女人,也懷孕生過孩子,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事,什麼是不合理的事。合理的要堅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女工們立即活躍了起來,有的人激動地說:“我們大多是女工,真需要一位體貼、關心我們疾苦的廠長啊!”

女候選人的這一番話,贏得了廠裏各個部門,幹部、工人的廣泛支持,最終成功地當選了廠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摯,誠懇,值得信賴,這就是台上那位女候選人的氣場。她在會上說了很多溫暖人心的話——“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我也是女人,我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她那頗具親和力的氣場感染了員工,也幫她獲得了成功。

親和力是一種氣場,是一種使人願意親近和接觸的力量。換句話說,親和力就是“我們”的力量,在說話時強調“我們”,就會讓對方感受到他與你是“命運共同體”,從而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如果一個人總是強調“你”、“你們”,那個人的感覺就是他與聽話的人處於兩個不同的立場上。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就非常善用“我們”的力量來提升氣場,拉近自己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當年,在提出美國曆史上最大一筆聯邦預算時,他向所有國民呼籲:“偉大的政府掌握在我們大家手中,利用我們大家的錢來建立國家的時期已經來到了。”尼克鬆總統以“我們”來誘導全國國民的心,結果取得了成功。

那些著名的演說家在演講時,通常很少說“我”,而是常用“我們”這個詞語。這樣一來,就在無形之中與聽眾拉近了距離,默然之中形成了一種共識:這是我們大家的,從而找到共鳴。演說家的氣場是怎麼來的?就是將自己融於聽眾之中,讓聽眾們接受他,被他的氣場所感染,最終被說服。

美國有位政客在發表電視演講時這樣說道:“我們要趁早將牛肉自由化,使大家都能吃到廉價的牛肉,所以我們必須行使我們共同的權利,以達到這一目的。”聽到這樣的話,大家就會覺得,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事。當然,這位政客也可能隻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過他用了“我們”這個詞,群眾聽了之後仍舊會覺得親切,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所以,當你想要說服一個人,或是一群人的時候,別隻顧自己說得天花亂墜。即便你所說的很有道理,但你的氣場依然是微弱的,感染不了他人,甚至還會讓人產生誤解,認定你是為了個人利益在演戲,根本難以聚攏人心。

林肯說過:“如果你想勸說一個人信從你的立場,首先要讓他相信你是他忠實的朋友。”所以,換種方式說話吧!多使用“我們”這個字眼,你的氣場立刻就會變得不同,它讓你具備吸引力和凝聚力,讓聽者認為你和他們的利益一致。這樣一來,即便是再堅硬的堡壘也會倒塌,所有人都會傾向於你這邊,這就是“我們”的力量,這就是氣場的勝利!

04. 情感是融化堅冰的陽光

長期的軍旅生活,讓拿破侖養成了體諒他人的美德。作為一名統帥,他時常會批評士兵,但這種批評不是破口大罵,而是在照顧士兵情緒之餘提出意見。這樣一來,士兵不僅能夠坦然接受他的批評,還會對他充滿感激和熱愛。這讓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無比強大,也使拿破侖的軍隊成了歐洲大陸的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鬥中,士兵們疲憊不堪。拿破侖夜間巡邏查哨時,發現一位巡崗的士兵靠著大樹睡著了。拿破侖沒有憤怒地喊醒士兵,而是拿起他的槍替他站崗。半個小時之後,哨兵醒了,他看到最高的統帥在自己的身邊站著,心裏惶恐不安。而拿破侖卻沒有指責他,而是親切地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走了那麼長的路,艱苦作戰,困了累了我能夠理解。不過,現在的情況很嚴峻,一時間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你以後要注意啊!”

拿破侖沒有嚴厲地指責站崗時睡著的士兵,也沒有擺出一副統帥的架子,而是用幾句誠懇關切的話提出了士兵犯的錯誤。在他的言行舉止中流露出的是一種真誠和關切,這種氣場令人感動,並能夠激起內心的惻隱之情,讓人更加努力,以此作為回報。有這樣的一位將軍,也難怪他的軍隊會所向披靡。

人心是最神秘莫測的世界,想要開啟這扇緊閉的大門不容易,但也並非毫無辦法。你永遠都不能忽視氣場的力量,當你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時,你的言行散發出的氣場,就能夠幫你取得成功。人們在作出某種決定的時候,其實並非依靠著理性的思維,多半是依賴人的感情和五官的感覺。換句話說,感情可以幫助你突破難關,也能夠讓反對者變成擁護者,這屬於潛在心理術的突破點,當然這也是因為對方被真摯的氣場感染的緣故。

林肯在成為總統之前,曾經是一名律師。一次,有個老婦人找到林肯,訴說了自己的遭遇,請求得到幫助。這位老人的丈夫在獨立戰爭中犧牲,她沒有子女,平日依靠撫恤金生活。照理說,她是烈士的遺屬,應當好好照顧才對,但是負責管理撫恤金的出納卻總是欺負她,每次老人領取撫恤金的時候都要求她繳納手續費,而手續費的金額是撫恤金的一半。

聽完老人的訴說,林肯十分氣憤,他接下了這個案子,幫助老人維護權益。

開庭審理此案的時候,被告矢口否認,而老婦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過去發生的那一切。林肯知道這次辯護很艱難,被告的勒索是口頭提出的,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被告不承認的話,原告一方很難辦。

輪到林肯辯護了,他沒有指責被告多麼不道德,隻是對著聽眾,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聲調描繪當年的獨立戰爭。說到那些愛國者在冰天雪地裏奮戰的情景,他的聲音哽咽了,眼裏還閃著淚光。聽眾被他的語境感染了,也被那動情的語言感動了,有些人甚至還流下了眼淚。這時候,林肯說:“雖然這已經成為曆史,1776年的英雄也已經長眠於地下。可是,他的遺孀卻站在我們身邊。可以想象,這位老人從前也是個美麗的姑娘,有過幸福的家庭。可是,她為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變得無依無靠,隻得向我們這些享受著先烈們爭得自由的人們求助。朋友們,我們難道要熟視無睹嗎?”

林肯的發言結束了。聽眾們有的在流淚,有的表示要解囊相助,還有的人竟然撲上去要撕扯被告。被告一時間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聽眾一致為原告討公道,被告遭到了譴責。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想要試圖去說服他們,首先就要展現出一股能夠感動人的氣場,這樣才能夠動搖對方的心理防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想打造你的親和力,那就千萬不能忽視感情的力量,它有時候甚至會超越利益。富有親和力的氣場,都是從說話的情感中流露出來的。

曾經,有個少年不小心從地鐵的站台上掉了下去,結果被一輛飛駛而來的列車撞倒。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失去了一雙手。後來,少年對鐵路公司提出了控訴,但是法院的審判認為,這場事故不是鐵路公司的過失,是少年自己造成的。這讓少年很受打擊,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到了最後判決的那天,在最後的一場辯論中,法院竟然宣判少年勝訴,且全體陪審員也都同意了。這一切,是因為少年的辯護律師在結束時說了一句話:“昨天我看到他吃東西的時候,直接用舌頭去舔盤子裏的食物,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就是這句話,讓陪審團的判決峰回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