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淡然之氣”體味安適的生活 ※(2 / 3)

追求更好強過追求最好。找準自己的方向,並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做“撥開雲層見天日”的努力才是最好的人生。

在桶裝水市場領域,廣東樂百氏集團不是“老大”,甚至說還很年輕,但它卻在短短的幾年內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在很多城市和地區,樂百氏飲用水被認是健康、美味和營養的象征。這與它隻與自己比的經營理念分不開。

2000年初國內桶裝水市場正處初級階段。由於門檻較低,許多不具備衛生設備條件的小企業、家庭作坊也紛紛湧入,當時康師傅進行了大規模的降價促銷,每瓶不足0.66元,搶占了市場終端。

為了與康師傅一決雌雄,許多桶裝水廠家也紛紛降價,但是樂百氏集團卻認識到市場上的桶裝水普遍存在不衛生等問題,他們沒有急於投入價格“戰爭”中,而是返回到源頭,重視自己本身的質量問題。

他們選用優質水源地、采用歐洲先進的製水設備、選用衛生的食品級PV製桶材料,凸顯了自己的高品質產品形象。很快,樂百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銷路,並確立了高品質的市場形象。

“不與別人爭,隻與自己比。”這是樂百氏團隊在創業十年間所沉積和升華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樂百氏不斷成長、走向成熟並獲得跳躍式發展的源泉,也是學習型組織實現自我超越的動力。

與人無爭、與己有求。隻有學會和自己賽跑時,你才能為自己製訂適宜的目標,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當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時,你的成就感會更大,你會成為一個擁有強大氣場的人。

和自己賽跑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縱向比較法。時常回頭看看從前的自己,拿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比較。你的工作比過去更稱心嗎?你的生活比從前更美好嗎?你的身體比過去更健康嗎?你的家庭關係比從前更和諧嗎?

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無論何時都充滿自信,這就是我們追求的一個人的真正魅力。他不是完人,但卻可以成為某一方麵的強人,稱得上人生的優勝者,能展示出獨一無二的、最大化釋放的氣場。

04.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後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黃,小徒弟看在眼裏,就去買了一包菜籽回來播種。起風了那些草籽被風吹的滿地都是,小徒弟既著急、又苦惱地跑進屋對師父說:“師父,我想往土地裏種些草籽,但許多草籽都被風吹走了!”

師父忙著手裏的活,笑著說:“沒關係,吹走的草籽多半都是空的,即便撒下去也發不了芽。擔什麼心呢?隨性!”

草籽撒上了,一群小鳥飛來了,在地上專挑飽滿的草籽吃。小徒弟看見了,又驚慌地跑到師父麵前說:“不好了,撒下的草籽都被小鳥吃了!這下完了,明年這片地上就沒有小草了。”

師父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道:“沒關係,草籽多,小鳥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過不了多久,這裏一定會有小草的。隨緣!”

徒弟對師父的回答很不樂意,晚上睡在床上想,那些草能不能活下去呢?一會兒,又聽到外麵響起了雷聲,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他的內心更急了,暗暗擔心自己種了一天的草籽到最後什麼也沒有了。

第二天早上,徒弟早早跑出了屋子,果然地上沒有一顆草籽了。於是,他馬上跑進師父的房間裏說:“師父,不好了,昨晚上的一場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衝走了,怎麼辦呀?”

師父不慌不忙地說:“不用著急,草籽被衝到哪裏就在哪裏發芽。隨遇!”

不久,許多青翠的小草果然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裏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草。

徒弟高興的對師父說:“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師父麵不改色地點點頭,說道:“恩,隨喜!”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當被不順心的事情縈繞時,我們很多人會產生鬱悶、焦慮、激憤甚至茫然無措、消極逃避等情緒。如此一來,在潛意識中你的防衛心理會迅速壯大,它心門虛掩,隨時準備關閉,將你關在內心的黑暗世界。你與自身的氣場是分離的、陌生的、各行其道的,如此又怎麼可能主宰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主角?

任何事情都有其規律,與其百般思量,不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你會發現即使事情不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地球也會照樣轉,生活也照樣繼續。有時候,反倒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次,凱本從偏遠的農村搭車回城,車到途中,忽然拋錨。那時正值夏季,午後的天氣,悶熱難當。

汽車在烈日炎炎的公路上停滯不前,著實讓人著急。凱本一看當時的情境,就知道自己再著急也沒有用,無論如何都要慢慢地等到車子修好才可以繼續向前。他下車詢問司機得知車子修好要用三四個小時時,便獨自步行到附近的一條河邊遊泳去了。

河邊清靜涼爽,風景宜人,在河中暢遊了一番之後,凱本感到渾身的暑氣全消、心清氣爽。等他愉快地遊泳回來後,車子已經修好了,此時已經將近黃昏。凱本搭上車趁著黃昏的晚風,直向城中駛進。

之後,凱本逢人便說:“那是我平生最為愉快的一次旅行!”

假如是別人,在那種情形之下,可能會頂著烈日,一邊著急一邊抱怨車子怎麼不能提早一分鍾修好,那麼這次旅行就成為了最為痛苦、最為煩惱的一次。而凱本在得知車子不能及早修好時,他選擇了自行其樂,如此將這次旅行變成了最愉快的一次。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妙處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順其自然、隨性而為並非消極的等待,更不是聽從命運的擺布。它是一種豁達、簡單、自由的心境,就像小草接受風雨陽光,自然地發芽、生長一樣;就像小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一樣,不受塵世的任何束縛和約束那樣自由自在。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裏的阿甘那樣——“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於是我就跑了起來。”無論道路多長,他都跑得興高采烈;無論多少人追隨,他都跑得心無旁騖;有一天他不想跑了就轉身而去,他也不需管身後有多少人在嘰嘰喳喳。

擁有這樣的心境時,你一定會氣場飽滿、魅力四射!沒有什麼不可以,氣場本身就在我們的體內。隻要你願意,就一定能夠充分地激發出它的全部力量!

05. 別為錢財所累

湯瑪士·華生是IBM公司的前總裁,是美國商場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他一心想提高公司利潤率,不停地奔波於工作。後來,華生被診斷出罹患心髒病,醫生建議他要多注意休息,但他仍然不肯暫置工作。

一段時間後,華生突然舊病複發。醫生檢查後,嚴肅要求華生住院。華生一聽,如晴天霹靂,他立刻焦躁地說:“我們公司可不是小公司啊,我每天要忙個不停,還有忙不完的工作等著我,我怎麼能安心住進住院呢!”

醫生無奈地看著華生,沒有再進行勸說,隻是叫華生一起出去散散步,走到郊外的墓地時,醫生指著墳墓,輕輕地說:“躺在這裏的是一個家纏萬貫的富翁,我曾多次勸他住院,但是他說自己總有掙不完的錢,等他掙足錢後再來醫院時,我給他用了最好的藥,動用了最先進的設備,但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聽完這番話後,華生站在那兒沉默不語,思索良久,他決定住院。第二天,華生便寫好了辭職申請,他在醫院包了一間屋子,增設了一部電話和一部傳真機。在醫生的努力下,華生做了心髒手術,並且康複出院,

但是,身體健康的華生並沒有回到IBM公司繼續供職,而是在鄉下買了一棟別墅,過起了閑雲野鶴的生活,並且致力於慈善事業。“我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下半輩子就是想辦法把上半輩子賺的錢送給別人。”華生如是說。

當一個人過於看重金錢的時候,他的氣場都帶有了一股戾氣,令人厭煩。更重要的是,這種為錢財所累的人,最終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看一看那些氣場無比宏大的人,無疑都擁有一份淡然的心境,他們永遠都不會像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一樣,為自己的生命套上一隻重重的枷鎖,他們在意的是內心的感受,而不是金錢的本身。

比爾·蓋茨就是一位氣場強大的富翁。他很少關心金錢的問題,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漲跌,他將自己的全部資產全部捐給了社會。關於金錢,他認為:“如果你認為擁有享用不盡的金錢,便可享受到常人無人能及的幸福,那你就錯了。其實,每當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超過一定數量時,它就隻是一種數字化的財產標誌而已,簡直毫無意義。”

有句古老的拉丁民諺說得好:“當你把金錢當成仆人時,它是個好仆人;而當你把金錢當成主人時,它就是一個壞主人。”的確,金錢夠用即可,除了金錢之外,我們還有親情、愛心、健康、智慧等重要的東西。

倫布的父親失業後,全家靠吃羊市上賣剩的羊雜碎過活。一天,倫布在一個商場的櫃台內看到了一本彩色的小人書,頓時他便發瘋般地迷上了它。他趕緊跑回家去央求爸爸給二元錢。爸爸歎了口氣說:“二元錢能買半斤羊雜碎呢!”這時,媽媽走過來,說:“給他錢吧,能用這麼便宜的價格給孩子買到幸福,值!”那時,倫布就明白,這二元錢所能買到的是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

氣場是幸福的發電機,而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更容易獲得氣場。給自己買一本喜歡的書,給妻子買一件漂亮的衣服,給孩子買一個可愛的小玩具等,雖然花費了很少的錢,卻提高了生活的情趣和意義。金錢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別為金錢所累,做一個超越金錢的人,讓我們的心變得更輕鬆,將自己塑造得更有氣場,把生活過得更幸福!

06. 苦難之中的淡定

王永慶小時候家裏十分貧窮,由於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從小就擔負著繁重的家務。六歲起,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腳擔著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後兩百多級的小山坡,再趕到山下的水潭裏去汲水,然後從原路再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

小學畢業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王永慶沒有繼續去上初中,而是來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學徒。幹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父親見小永慶有獨立創業的潛能,就向親戚朋友借了兩百塊錢,幫他開了一家米店。

米店雖小,但對於王永慶而言,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自己的“產業”,所以經營起來特別精心。為了建立客戶關係,他用心盤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當他估計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的時候,就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裏。這種周到的服務一方麵確保那些老主顧家裏從來不會斷米,另一方麵也給顧客提供了方便。尤其那些老弱病殘的顧客更是感激不盡,自從在王永慶的米店買過米後,就再也沒到別家去過。

為增加利潤,王永慶減少了從碾米廠進貨這一中間環節,添置了碾米設備,自己碾米賣。在王永慶經營米店的同時,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碾米廠,一般到了下午五點鍾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慶則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半。結果可想而知,日本人的業績總落後於王永慶。

正是由於從小培養的吃苦耐勞精神,後來在經營台塑企業時,王永慶得心應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麵對。如今的王永慶深有體會地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成功的秘訣就是四個字——吃苦耐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