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難免會犯錯,坦然接受才能進步(2 / 3)

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指責

很多人害怕被指責,不願意接受任何批評意見。為了不受到指責,他們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會盡自己所能去討好所有人。而這樣做,就讓他們越來越累,越來越沒有自我。

其實,人活一世,誰都會受到指責,被指責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一幅畫不被人評價,沒有一個人不被人議論。”有議論就會有讚美和指責,世界上的人千千萬,再優秀的人也會遭到某些人的指責。

有一位畫家一直在計劃畫一幅人人都喜歡的畫。經過長達一年的辛苦創作,他終於畫出了一幅令自己非常滿意的畫。

為了證明自己的畫能夠受到所有人喜歡,這位畫家便把這幅畫掛到了街上,請求路人指出畫中不完美的地方。到了晚上,當畫家取畫時,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難過和委屈,他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雖然很難過,但畫家沒有絕望,他又臨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這一次,他請求每一位看到畫的人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標上記號。晚上,當畫家取畫時,驚喜地發現整個畫麵也都被塗滿了記號。

畫家無限感慨地對自己說道:“我終於明白了,無論自己做什麼事,隻要能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我沒必要苛求誰都能從中得到滿足。某樣東西在有些人眼睛裏是醜的,在另一些人的眼裏卻恰恰是美好的。”

世界很大,人很多,每個人對人生、對世界、對美醜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做什麼事都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我們就會失去自我。

某雜誌上有一句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隻有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才是生命的重心。”是的,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想法才是生命的重心,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導致重心不穩,從而讓自己處於失衡狀態。

公司來了個新員工叫小羅,小羅十分內向,且最怕被人批評,為了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別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從不會拒絕。

元旦到了,公司包下了一家酒店要舉辦慶祝活動,經理派小羅等人去布置會場。活動中有一個公司成員互換禮物的環節,小羅打算把公司員工的名字都寫在紙上,然後用抓鬮的方法隨機抽取禮物。

另一位布置會場的老員工聽說後衝他嚷嚷道:“你會不會玩啊?抓鬮的方式太老土了,趕快換一種方式。”

小羅受到指責後趕緊打消了原本的計劃,改用拉紅線的方式互換禮物。部門主管知道後,皺著眉頭說道:“公司有四五百個人,起碼要準備兩百多根紅線,這麼多紅線到時候沒準會弄得一團亂,趕快換一種方式。”

被主管指責,這還了得,小羅趕緊接著想法子,又想到了用拋繡球的方式送禮物。經理知道後,搖頭道:“一個人拋一個繡球起碼需要一分鍾,這500個人要拋到什麼時候啊?還是用抓鬮的方式吧,多簡單。”

小羅被好幾個人指責了一通,最終還是用了自己最開始的那個構思,真夠冤枉和委屈的。如果他在一開始就能堅持自己心中的想法,不怕被指責,那就不會弄出那麼多麻煩事了。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主見,不能為自己而活,是很難得到安寧的。

所謂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萊特,每個人的思維都與別人的有所偏差,我們真的沒有必要為了某個人或某些人的目光而活,就算別人指責我們、否定我們,也並不表示我們就是一個失敗者。當我們覺得自己的判斷或是所做之事是正確的,就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指責而將其全盤打亂。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在某個領域做出一番成就的人,通常都具有自己獨立的性格,他們不會為他人的目光而活,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指責而全盤否定自己。就算別人再怎麼指責他們,他們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委屈而放棄對自己想法的堅持。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想要生活得精彩,就不要為他人的指責而反複糾結和委屈,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要始終沿著自己預先計劃好的軌道一步步向前行進。

遭人指責時,強辯不如以退為進

有時候,當我們突然遭到別人的指責,最有效的自保方法不是極力為自己辯解,而是後退一步,以退為進。

漢武帝時期,有一名剛直且敢於進諫的大臣名叫汲黯,有一名很有計謀的大臣名叫公孫弘。某日,汲黯突然向漢武帝告了公孫弘一狀,對他的行為大肆指責。當漢武帝質問公孫弘時,公孫弘卻輕而易舉地利用計謀將自己解救了出來,他所用的計謀就是以退為進。

公孫弘居於高位,俸祿不菲,生活卻十分簡樸,每頓飯隻有一個葷菜,睡覺隻蓋一床粗布薄被。汲黯看不慣他那副矯揉造作的樣子,就向漢武帝參了他一本,指責他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隻蓋一床粗布被,這不是明擺著騙人嗎?他是用計謀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問公孫弘:“汲黯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平靜地回答:“汲黯說的是事實。不過,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則和標準,就如晏嬰為齊國之相時,一頓飯從不吃兩種以上的肉菜,妻妾也從不穿絲織品;而管仲為齊國之相時,有三歸之台,其奢侈豪華超出了一般國君。不過,不管怎麼說,我身為三公而蓋布被,實在是有損漢官的威儀。汲黯對我的指責很對,他真是個大忠臣,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哪能聽到對我的批評呢?”

漢武帝聽完公孫弘的一番話,愈發認為他謙恭禮讓,對他更加尊重了,幾年後還任命他為丞相,並封他為平壽侯。

麵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公孫弘一句也不為自己辯解,在一般人看來有點兒破罐子破摔的意味,而事實上是一種極其睿智的應對策略。

公孫弘深知“使詐以沽名釣譽”,這項指責根本無法用事實去反駁,而且越辯駁越會引起別人質疑。既然說不清楚,那就承認好了。不過,他在承認時也為自己留了後路,就是借晏嬰和管仲的對比來暗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原則。

公孫弘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大力讚賞了指責自己的人,讚其為“忠心耿耿”,這就讓漢武帝對他產生了“謙恭禮讓”的好印象。對於這樣一個寬容的臣子,皇帝自然不會再去計較他是否“沽名釣譽”。其實,所謂“沽名釣譽”並不是什麼政治錯誤,就算公孫弘承認了,頂多就是名聲受到影響,並不會有其他方麵的損失。

生活中,我們難免也會受到上司的突然指責。當上司突然指責我們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如果上司對我們的批評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我們乖乖點頭認錯就是了,像公孫弘一樣,用以退為進的方法讓自己巧妙地解脫。

一天,經理氣衝衝地把小王叫進了辦公室,不一會兒,辦公室裏就傳來經理氣急敗壞的責罵聲,又過了一會兒,責罵聲沒有了,小王的聲音響了起來,同事們麵麵相覷,都為小王捏了一把汗。

十幾分鍾過後,經理辦公室的門開了,小王麵帶微笑地出來了,經理卻垂頭喪氣地蔫坐在沙發上,同事們都問小王到底是怎麼回事,小王壓低聲音笑嗬嗬地說道:“經理說我工作做得不好,我就承認唄。我是新人,哪能不犯錯誤啊。我就工作的各個細節部分向經理道歉,如工作不認真、資曆不夠,沒想到,我的自我總結還沒說完,經理就打斷了我的話,讓我回來了。”

經理本想訓斥小王一頓,沒想到,他還沒怎麼訓斥,小王就自己檢討個不停,看下屬檢討得那麼透徹,他也就沒有必要再訓斥他了,隻有“放人”。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當我們遭遇指責時,要運用以退為進的方法,它不僅能幫我們解圍,還能助我們取得勝利。

以退為進是一種大智慧,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掌握這門處世哲學,我們就會受益匪淺。

有些指責是善意的,在指責中反思自己

有些人一聽到別人批評自己就極力地為自己辯解,有時候,他們甚至連批評的內容都沒有聽清楚就開始和對方吵起來了。其實,別人對我們的指責並不都是惡意的,我們不能心有偏見,別人一指責我們,我們就覺得對方是在故意整治我們。

帶著偏見看人,到頭來隻會讓自己受委屈,倒不如把心放寬,虛心一點兒,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時候,別人的指責是善意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指責中得到很多好處。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烤薯片,可是沒多少人知道,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愉的烤薯片就是在指責聲中被製作出來的。

又到了周末,餐廳裏的客人非常多,在廚房工作的喬治忙得雙手都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就在這時,一個服務生走到他身邊,說道:“有位客人抱怨你做的這道油炸馬鈴薯切得太厚了。”

喬治一邊做飯一邊往盤子裏瞄了一眼,這道油炸馬鈴薯跟以前做的並沒有什麼區別,之前客人吃的時候從來沒有抱怨薯片切得太厚。盡管覺得很麻煩,但喬治還是心平氣和地將馬鈴薯切薄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