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難免會犯錯,坦然接受才能進步(3 / 3)

當服務生重新把油炸馬鈴薯送過去沒多久,又氣呼呼地端著盤子走回了廚房,對喬治抱怨道:“我看那位客人是心情不好,故意找你的麻煩,他還是說你把馬鈴薯切得太厚了。”

忙得一團亂的喬治也很生氣,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挑剔的客人,但最終他還是忍住沒有發火,再一次地重新洗了幾個馬鈴薯,並且把馬鈴薯切得非常薄,將它們炸成金黃色後,他讓服務員端給那位客人。

不一會兒,服務生又回來了,喬治擔心客人還不滿意,趕忙轉身看那個盤子。這一次,盤子裏空無一物,服務生笑著說道:“客人對你重新做的這道油炸馬鈴薯非常滿意,其他客人看了也讚不絕口,現在又有好幾個客人點這道菜呢。”

就這樣,這道薄薄的油炸馬鈴薯成了喬治的招牌菜,幾經改良下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烤薯片。

如果喬治覺得對方是在搗亂,在重做一回後就生氣地拒絕再做或者和客人爭吵起來,那麼烤薯片也就不會誕生在他的手中了。從中可見,不是所有的指責都是惡意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抱著一顆友善的心,耐心地對待指責,我們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績。

不要對他人的指責有偏見,也就是說做人要大氣,如果一被指責就覺得委屈,就對對方大打出手,那你怎麼能進步呢?

在生活中,我們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抱有偏見,如果別人的指責是善意的,那麼就算他的指責有些過頭,也不能懷恨在心並伺機報複。一旦我們那麼做了,我們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狹隘之人”,對我們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之所以會指責我們隻是想要我們進步。麵對這些人的善意指責,我們要表現得大氣一點,不僅要大度地接受這些指責,還要反思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當別人對他們進行指責時,他們不會反複糾結或是氣極敗壞,而是先審視自己,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了錯。如果他們覺得別人的指責是善意的,不僅會立刻道歉,還會向對方表達謝意。

一個以感恩的態度對待他人善意指責的人,通常都是值得人們敬仰的,某位已故著名旅美畫家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人們敬仰的人。

那位畫家的畫曾在香港拍賣出天價,很多人都對他的畫讚歎有加,然而,一位頗有名氣的音樂人士卻著文指出這位畫家有幾幅表現演奏長笛、古蕭的畫,在這些畫中,樂手的指法都有明顯錯誤。挑完毛病後,那位音樂人士還毫不客氣地批評道:這些錯誤皆因畫家本人缺乏演奏常識所致。

這位畫家在得知有人對自己的畫做出嚴厲指責後,立刻對自己的畫進行了一番審視,當他知道自己的確犯了那位音樂人士所指的錯誤時,立即向有關媒體、人士公開道歉,坦承了自己在樂器演奏方麵的無知和藝術創作上的疏忽,並向那位音樂人士真誠致謝。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同樣的狀況,也應該像已逝的畫家那樣虛心地對待指責,並且要感激那些給我們挑毛病的人,唯有那樣,我們才能得到進步並受到他人的尊重。

隻可惜,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用道德倫理的標準去評價或者約束別人,卻經常忘記用這樣的標準來約束自己,遭到指責時,總是先懷疑別人的動機,然後懷疑社會的公平性,最後在委屈中為自己憤憤不平,而這樣一種心理隻會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糟糕,無法幫自己改正缺點,也無法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其實,遭受指責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被指責而感到委屈或難堪。被指責後,隻要積極把自己所犯的錯誤改正就好了,那些對我們提出善意指責的人才不會因為我們曾經犯錯誤而嘲笑我們。如果我們明知道別人的指責是善意和正確的,仍然不願意改正錯誤,我們就永遠不能進步。

有錯就要改,這樣才能“無二過”

有些人自尊心很強,一旦被指責就覺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這樣的人一般不會生活得太幸福,因為他們的內心過於脆弱,一個小小的浪頭都能讓他們站不起身來。誠然,冷不丁地被人指責是一件很委屈的事,但不能因為委屈就把所有的錯都歸結在別人身上。在被指責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反省自己,如果自己真的有錯,就要大方承認並積極改正。

積極承認並改正錯誤,才能避免諸如此類的委屈再次出現。如果一被指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大哭一場,似乎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那麼到頭來最受影響的還會是自己。

在公司擔任技術開發工作的小陳是個很勤奮的人,但他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弱點,就是自尊心太強和過於固執。入春以來,應市場需求,公司需要對某手機軟件進行升級,作為部門主力的小陳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的工作。

工作進行到一半,技術部總監發現小陳在某個技術問題上出了點兒差錯,便在開會時點名指出了他的錯誤,這讓小陳很受打擊,他認為自己並沒有出什麼差錯,是總監要求太過苛刻了,所以拒不承認自己有錯,仍然堅持自己原來的想法。恰巧在開完後,總監去國外出差了,當他再次回來時,軟件開發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他去視察情況,發現小陳的錯誤依然存在,因為公司開發人員每人負責開發軟件的不同程序,隻要其中一個程序出現錯誤,整個軟件就無法正常運行。

總監生氣地命令小陳立刻改正,小陳覺得總監在上百人麵前這樣指責他,令他顏麵盡失,所以拒不改正。為了讓小陳心服口服,總監決定采用小陳正在開發的程序。結果,當測試新的軟件時,小陳負責的那個程序出現了問題,小陳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錯了,但此時,他已經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被總監指責後,小陳固執地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然而,錯不錯並不是他說了算,他如果想證明自己並沒有錯,就應該好好做個自我檢查,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如此地自信而又輕率,當然很容易出問題。

想要讓手頭的每一件事都順利進行,就不能怕被指責,被指責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人生在世,孰能無過?隻要不一錯再錯,及時將錯誤改正,就是值得推崇的。

“二戰”期間,一直在維也納做律師的喬治曆經千辛萬苦,終於逃到了瑞典。到瑞典後,他身無分文,急需找一份工作來糊口。因為他會說好幾國語言,所以很希望能在一家進出口公司擔任秘書一職。

他投遞了很多簡曆,但統統遭到回絕,對方回信告訴他,因為正在打仗,所以不需要會說多國語言的人才,當然也有說話不客氣的,有一家公司在回信中就曾這樣寫道:“你以為你很厲害,其實你很愚蠢,你根本搞不清我們公司需要的是什麼。告訴你,我根本不需要什麼替我寫信的秘書,就算我需要,也不會雇用你,因為你的瑞典文寫得很差勁,你的信中有非常多的錯誤。”

喬治看到這封信時,肺都要氣炸了,他恨不得衝到對方公司將指責自己的人大罵一頓,但幾分鍾後,逐漸冷靜下來的他不禁反思道:“或許他說的是對的,雖然我學習過瑞典文,但它畢竟不是我的母語,我很有可能寫了很多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錯句。”

這樣反思了一通後,喬治決定要好好補習一下瑞典文,並且他對給他寫信的那個老板也由最初的憤怒變成了感激。他想,就算那個人隻是單純拿自己出氣,但至少讓他了解了一些事情,於是,他寫了一封感謝信給那位老板。

那位老板自然沒有想到被自己大罵了一通的人竟然寫信感謝自己,並積極承認了他在瑞典文上的不足,不禁對喬治另眼相看。第二天,喬治便收到了那位老板的聘任書。

喬治在盛怒之下及時反省,並寫了一封感謝信給指責他的人,這一舉動為他賺來了一個工作機會,從中可見,在被指責後及時反省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們能將反省作為一種習慣,進步就會成為一種必然。很多人之所以成為標杆式人物並受到眾人的敬仰,就是因為他們有自省的習慣。

孔子的弟子顏回曾得到孔子這樣的讚譽:顏淵無二過。魯國公曾問顏回為什麼對於同類的錯誤決不會再犯第二次,顏回回答,他經常反省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哪些事,如果事情真的做錯了,他就會立刻改正,並且堅持不再犯。堅持久了,就真的做到無二過了。魯國公讚歎道:“經常反思,從無二過,可以稱之為聖人了。”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做的是對的,別人的指責是偏激的,所以一聽到指責就自動關上了耳朵。殊不知,正是我們的盲目自信讓我們失去了進步的機會。想要進步,我們就要大度地麵對指責、批評,當自己真的犯錯後就要大方承認、積極改正。就算對方的指責十分尖刻和刺耳,甚至讓我們有點兒下不來台,也要冷靜地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