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發自內心讚賞孩子那些閃光點(2 / 3)

此外,父母們還可以借第三者之口,向孩子轉述老師、親戚、朋友等對他的誇獎,比如,“牛伯伯說你每次接電話時都會先說‘你好’,真有禮貌”,“閆老師說你最近在課堂上的表現很積極”……總之,這些不露痕跡的表揚方式對孩子往往能起到雙倍的好效果。

既然如此,父母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用鼓勵和讚美讓孩子知道“我能”

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有本著作叫做《要相信孩子》,其中說道:“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

書中闡述了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多給孩子鼓勵和讚美,會使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以及自尊感和自立感的提升。這樣,孩子就會在麵對問題的時候,增強獨立處理事物的積極性,從心底認為“我能”!

紐約貧民窟出生的羅爾斯,從小就是一個頑皮透頂的學生。逃學、打架、髒話連篇的他從不聽從老師的教誨,甚至砸爛過教室的黑板,老師們對他都頭疼不已。校長皮爾·保羅為此絞盡腦汁,卻發現很多辦法對他都無濟於事。

善於觀察的保羅最終還是發現了羅爾斯的一個特點,他雖然頑劣,但卻很迷信。於是,保羅便在上課的時候增加了一個小活動,那就是給孩子們看手相,但活動的時間隻限10分鍾。每次孩子們似乎總是表現得意猶未盡,因為被校長看過手相的孩子似乎長大後都有著不凡的命運。活動很快吸引到了迷信的羅爾斯,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的,於是每天都按時到校,期待著可以很快輪到自己。

這一天終於到了,羅爾斯從窗戶上跳下來,伸著小手走向校長保羅。“噢,天哪,一看你那修長的手指我就知道,你將來肯定是紐約州的州長。”“這是真的嗎?”羅爾斯覺得校長的話令他難以置信。“當然啦孩子,校長是從來不說假話的。”

信以為真的羅爾斯從此改正了自己的惡習,說話做事一板一眼,沒有一天不是按照紐約州州長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越來越出色的羅爾斯最終成為了美國紐約州第一任黑人州長。

所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羅爾斯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句話,一件事都有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飽含信任的鼓勵會激起孩子們奮發的鬥誌,無論成功與否,對孩子一生都將有所幫助。

有著美國現代教育之父稱謂的卡耐基曾說過:“若須給他人糾錯,就以讚揚的方式開始。用讚揚的方式開始,就好像牙醫用麻醉劑一樣,病人仍然會受鑽牙之苦,但麻醉即能消除苦痛。”

與懲罰式教育相比,欣賞和讚美的教育方法,就是把外壓式的強製教育轉變為內調式的自我教育。對於砸黑板的羅爾斯來說,對他采取適當的懲罰來進行教育是有理有據,合情合理的,他會心服口服地接受。但如果孩子因為犯錯而得到的是心靈的施暴,那麼他的心裏就會留下陰影,難以祛除。

羅爾斯的校長沒有采用懲罰教育,而是通過賞識他的進步,用羅爾斯身上的優點來戰勝自身的缺點,讓缺點或錯誤自行消退。這就是鼓勵和讚揚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對於孩子,隻有當你說他好的時候,他才會好起來。”

一項關於教育方式的研究曾引起許多業內人士的關注,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高5倍。其中的奧秘就在於經常受到誇獎的孩子往往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從而能輕鬆麵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

在一些家長看來,孩子很少有做對的事情。其實所謂“做對的事情”,是相對於孩子的既定目標而言的。當孩子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或者和過去相比有了進步,這些就是孩子做對的事情。誇獎孩子的意義就在於此,積極地評價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隻看到孩子取得的最終成績。隻有這樣,孩子才能逐漸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事實上,成功父母與失敗父母的區別正是:前者會把孩子對的東西挑出來,後者總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點。

作為家長,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積極、堅強、活潑、健康的好孩子,我們就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並及時誇獎和鼓勵,讓孩子帶著成就感和自信心迎接未來的新的挑戰。

★表揚不可“打折扣”

誇獎雖然重要,但誇孩子也要把握一個“度”,如果父母濫用誇獎,那麼很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表揚動機產生懷疑,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利於孩子真正形成自信心。並且,不切實際的誇獎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定位和心理健康。

有些家長在孩子眾多的群體裏,大誇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不切實際地“吹牛皮”,這樣會讓孩子有一種人人都不如自己的感覺。而當真正麵對問題的時候,孩子往往會不知所措、灰心喪氣甚至弄虛作假,做表麵文章。其實這樣的孩子的心理是嚴重缺乏自我信任感的,他們甚至無法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我行嗎?我能做好嗎?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還有的家長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麵子,當著孩子的麵在別人麵前胡亂誇獎。孩子會想我真的是父母所說的那樣,到後來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樣,孩子就容易變得怯懦,畏首畏尾,是很難取得真正的進步的。

★掌握好表揚的“比較藝術”

表揚孩子,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勵孩子更加上進。但誇獎也要講究方法。我們在誇獎自己孩子的同時切忌貶低他人,這樣將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現實生活裏,家長們在誇獎孩子的同時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做個橫向比較,這是很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優點,正確的橫向比較應該能讓孩子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向別人學習。孩子往往會以家長對自己的評價來定位自己,如果家長看到的都是別的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借此來凸顯自己孩子的優點,誇獎自己的孩子而貶低別人,那麼,孩子就容易在心裏形成一個“我比某某強”的暗示。長期下去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和驕傲心理,形成盲目自負的性格。而自負完全不等同於自信,自負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就會演變成為自卑。可見,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誇“聰明”不如誇“努力”

有這樣一個測試,研究人員讓一些幼兒園的孩子做了幾道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即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容易完成,即孩子是有把握能做得非常好的。結果1/3的被誇讚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讚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誠然,聰明和努力都是孩子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且必要的因素。作為父母,如何誇讚孩子的這兩個因素是很值得推敲的。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將往昔對孩子“讚揚性”的教育,刻意轉變為“鼓舞性”的激勵,把“你真聰明”轉變為“你真努力”。比如,當孩子堆砌一次積木時,這次成功是他努力的結果;而積木倒了,應鼓勵他:“隻要再努力一次,你肯定會成功的……”最後的結論是:“由於你的努力,你終於成功了!”

相信,通過這樣的表揚,會讓孩子既能麵對自己的失敗,又能重新鼓起勇氣迎接新的挑戰。他會覺得,隻要我再努力一次就會成功!當孩子具備了這樣的自信心,不也正是實現了父母們的教育目的嗎?

發現孩子的潛力和優勢

“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位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一位教育學家如是說。然而,我們作為父母,卻常常將孩子的潛能忽視掉。

這或許是因為,很多父母把精力放在了孩子平時對於課本知識的學習上,而不去關注孩子潛在的能力。如果我們把家庭教育分為兩種,即知識型教育和能力型教育。那麼這一類父母顯然屬於知識型教育,就是指平常所見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技能的提高。這種教育往往導致孩子所學難以致用。而能力型教育則注重培養人格,培養直覺與靈性,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

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經過潛心研究,發現了地球引力。美國科學家貝爾看到相距遙遠的兩地傳遞消息不方便,通過多次實踐,發明了電話;瓦特根據燒水時,蒸汽能把壺蓋頂起的原理,最後發明了蒸汽機……家長們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是相當有必要的。發現了優點,能激發孩子們再接再厲,孩子們身上都存在著無窮無盡的潛力,就好像一座急待開采的金礦,父母們要及時發現和挖掘,並將其提煉成閃閃發光的金子。

平金濤的兒子今年8歲了。平時就是一個愛搞破壞的小“破壞王”,什麼東西到他的手裏就沒能完好地超過兩天。平金濤的妻子對孩子的這個“毛病”很頭疼。平金濤卻很樂意給兒子買很多東西,鼓勵兒子拆,可是,妻子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這是在慣孩子,可是平金濤還是照買不誤。

起初妻子很不理解,後來,平金濤給她解釋了兒子為什麼喜歡拆東西的原因。原來,小家夥在得到一個新玩具之後,總是很奇怪:小車為什麼能自己跑;變形金剛為什麼能發出聲音;甚至連鍾表為什麼會走都想弄明白。最後,他居然連爸爸最喜歡的鬧鍾都給拆了,但是怎麼也裝不回去了。後來還是平金濤自己找了個修表的師傅把壞了的表給修好了。

但是,平金濤卻從來不生氣,兒子拆完的東西,弄不明白的,他還給予指導。於是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兒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連機械的基本原理都明白了,還說自己長大了要當一名工程師呢。

每個孩子其實都有許多優點,有的孩子可能美術方麵擅長一些;有的孩子可能音樂方麵擅長一些,還有的孩子喜歡自己做一些小東西;喜歡幫助別人等等。無論孩子在哪一方麵比較擅長,這都算作是孩子的優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由於工作很忙,就沒有時間來和孩子多接觸。所以,孩子的一些優點就很容易被忽視,這樣的父母是失職的。

有時候,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特長和優點。其實,這是錯誤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隻不過是家長們沒有發現而已,或者錯誤地把它當作了缺點加以“改正”。於是有的家長就會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平淡無奇的孩子,那麼,自然就不會發現孩子的優點了。

這樣,父母就會在不自覺中扼殺了孩子的潛質,這樣做是十分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的。而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幫助孩子發揚優點,是家長的天職。所以,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仔細地觀察你的孩子,發現你的孩子身上存在的優點。

正如一位兒童教育家所說的:每個孩子至少存在十大優點。如果能發現十個,你就是一個優秀的父母;如果您能發現五個,你就是一個及格的父母;如果您一個都發現不了,那麼您就該下崗了,因為您太不稱職了,急需崗前培訓。

一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要想讓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去發現和創造“我能行”、“我哪一方麵最厲害”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暗示。

事實上,沒有天生愚笨的孩子,隻有潛能沒有被開發出來的孩子。因此,要想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下工夫了。

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說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別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靈性,每個孩子都是正在不斷進步的個體,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去喚醒。”

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的潛力和優勢,你的孩子也是可造之材!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要做到兼顧

要想充分發掘孩子的潛能,父母不要總把眼光死死盯住孩子的智力方麵,更要努力發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愛好、意誌品質等。

★認真挖掘孩子潛能的多樣性

對於孩子潛能的挖掘涉及到孩子身心的各個方麵,這就需要家長能夠突出重點。同時,家長需要注意,想讓孩子得到更為全麵的發展,挖掘其潛能的重點是精神和品德,而不宜以智力為中心。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句俗話說:“腦子越運用越靈,膽量越鍛煉越大。”有的孩子活潑可愛,有的孩子膽小怕事,有的孩子落落大方,有的孩子扭扭捏捏。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其實這都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孩子的最初就像一張純白的紙,要想讓孩子的潛力得以充分挖掘,就必須讓他們多想,不要擾亂他的思路,對他盡量多說“YES”,而不要在他的麵前說“NO”,除非他們有重大過錯。

童年是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而豐富的想象力又是他們進行探索和創新的基礎,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想象力的激發和保護。比如,當我們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就要避免對他們指手畫腳,要讓他們自己去掌控這個遊戲,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空間,讓他們玩得盡興、快樂。

★積極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孩子多問,並且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父母應努力表現出興趣,一起跟孩子探討、研究、尋找答案,這樣就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而孩子不斷探索的求知欲就是創造力的前提。因此,對於孩子探索性的活動和行為,父母一定不要阻止,隻要在安全範圍內,就都可以被允許。還有,就是不要對孩子的“稀奇古怪”的想法表示不屑,而要非常感興趣地鼓勵孩子講下去,這樣一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就得到了有效的嗬護和提高。

★幫助孩子發展智力技能

包括觀察技能、注意技能、想象技能、記憶技能、思維技能等在內的這些技能都屬於智力技能的範疇,它是指大腦內部活動的方式。要想發掘和培養孩子的這些技能,作為父母,我們就要盡可能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並從中去發現孩子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