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種本事沒有人脈圈做不好老板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西方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中西方文化在這裏產生了一個交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十分重視人脈的重要作用。所以,構築自己的人脈圈,這是你要偷學的第8種本事。
擁有好人脈,才有好機遇
要實現創業的夢想,除了機遇、創意之外,良好的人脈資源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一定要有幾個得力的幫手,同時,在自己創業的過程中,一個貴人的出現,也許可以給你提供出好的機會,或者指引出最正確的方向。那些成功的老板常常會說:“人脈就是財脈。”人脈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寶貴資源,它可以為你掃清一切障礙,為你鋪墊一條最通暢的財路。
當然,有人會說:“誰不想有好人脈?可是建立人脈,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實,這是對人脈認知的偏差。好人脈,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每個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人脈,隻要你掌握搭建人脈的方法,用心打理,就能聚集自己的人氣。有了人脈,再加上自己的遠見卓識與刻苦努力,那成功離你也就不再遙遠。
哈維·麥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際關係大師,他擔任麥凱信封公司董事長,年營業額超過7000萬美元。國際演講協會將其評為全球五大演說家之一,他每小時演講費可高達4萬美元。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哈維·麥凱大學畢業時,去很多地方應聘卻都被一一拒絕。在那段時間裏,他的生活狀態非常糟,每天閑在家裏,無所事事。
哈維·麥凱的父親是一名記者,他的人脈很廣,看到兒子找不到工作,就想利用自己的關係,給兒子找點事做。
一天,哈維·麥凱的父親遇到了一個名叫查理·沃德的人。麥凱的父親曾經給予過他幫助,對此查理·沃德一直心存感激,一直想找個機會報答。在他們閑聊的時候,麥凱的父親談到自己的兒子,說哈維·麥凱剛大學畢業,正為沒有工作而發愁呢。查理·沃德聽到後,立即提出給哈維·麥凱安排一份工作!
父親回到家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兒子。哈維·麥凱高興極了,馬上打電話到沃德的辦公室。一開始,秘書不給他轉接,提到父親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先生通話的機會。沃德說:“你明天上午10點鍾直接到我辦公室麵談!”
第二天,哈維·麥凱如約而至。他本以為,這會是一場嚴肅的麵試,沒想到竟是一次輕鬆的聊天。沃德提起了哈維·麥凱的父親,並給他講述他們那一段獄中采訪,整個過程非常輕鬆愉快。
哈維·麥凱順利到公司來上班,並且有著非常不錯的待遇。就這樣,哈維·麥凱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他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42年後,哈維·麥凱成了全美最著名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維·麥凱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不過在踏上他的成功之路前,首先要給他一個展示才華的平台。他嚐試去尋找工作,但卻屢屢碰壁,最終正是憑借父親的人脈資源,才讓他獲得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獲取機會之後,他的事業道路從此走得一帆風順。
這樣的故事也許會引起一些爭議,因為哈維·麥凱是靠自己的“關係”,才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他並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競爭獲得。但毫無疑問,這是現實的情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脈資源,對此我們又為何不好好利用呢?我們不僅要利用好自己的人脈資源,我們還要去努力搭建自己的人脈資源,這樣自己未來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對待人脈一定要排除兩種錯誤態度,一種是過度排斥人脈,一種是過度依賴人脈。有些人隻相信個人能力,拒絕任何人脈上的幫助。他們的獨立能力值得人們欽佩,並且在創業過程中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忽略人脈,他的創業之路必然會走得非常艱難。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過分依賴人脈。有些人認為,有了人脈就等於擁有了成功。不再付出努力,也就不能收獲成功,那最終這些人脈資源,也就不能發揮作用。尋找人脈,有效利用人脈,才能讓這些人脈資源在自己追逐成功的道路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胡雪岩是清朝著名商人,他初進商場之時,就非常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一些人小恩惠。
胡雪岩結識了王有齡。王有齡本是杭州府的一個小官吏,兩人相交頗深。一天,王有齡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這幾年非常苦惱。因為沒錢,所以我總不能再升一級,隻能在這個小官差上混日子。”
胡雪岩聽罷,說:“老兄,別擔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
胡雪岩是個重承諾的人,他不惜變賣家產,籌集幾千兩銀子,以資助王有齡。
當王有齡去京師求官後,這件事也在當地傳開,很多人都笑胡雪岩傻,為了別人居然變賣自己家產。不過,胡雪岩對此並不放在心上,仍舊操其舊業。
轉眼幾年過去,這時候,王有齡已身居高官,他沒有忘記老朋友胡雪岩。一天,他來拜見胡雪岩,詢問有什麼可以幫助他。胡雪岩笑了笑,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胡雪岩沒說什麼,但王有齡是個講交情夠朋友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購物。得到官府庇護,胡雪岩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
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太平軍占領杭州,王有齡自縊。失去王有齡支持,胡雪岩並沒有苦悶多久,因為他找到了新的依靠——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
為了得到左宗棠協助,胡雪岩不顧眾人反對,從庫房拿出不少銀子交給湘軍,資助糧餉和武器。這件事,讓左宗棠對胡雪岩有了好感。隨著左宗棠權力的不斷升級,胡雪岩也吉星高照,最終被左宗棠向慈禧太後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一位“紅頂商人”。
胡雪岩是個善於交朋友的人,他的成功,與他的人脈資源有著最為緊密的聯係。胡雪岩懂得搭建人脈,他傾盡財力,去幫助王有齡,當王有齡去世之後,他又認識左宗棠,這為他事業發展贏得了最重要的機會。他更懂得利用人脈,王有齡來感謝他時,他沒有提出任何要求,這反而讓對方更心存感激,麵對湘軍,他又果斷拿出家財進行資助,最終贏得左宗棠的信任。依靠人脈,他讓自己的事業走向成功,依靠人脈,他最終達到了曆史上一個商人從來沒有到達的高度,成為被曆史所記憶的一個人。
一個老板要想擁有成功的事業,一定要樹立起人脈的意識。善於發現那些對自己將來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搭建好自己的人脈,維護好自己的人脈,利用好自己的人脈,讓這些人脈資源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才會讓自己成功的道路走得更順利,也更久遠。
找到適合自己的“隊伍”
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柳傳誌給了我很多管理上的經驗,段永基給了我很多宏觀理念上的啟發。”可見成功的老板身上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個人如果能更多地從他們身上學習到這些寶貴的經驗,那他的成功之路,必然會走得更順利。
與成功的老板為伍,要學習他們所具有的眼光與態度,要學習他們的品質與技能,這是他們能夠獲取成功的寶貴經驗,更是自己獲取成功的獨門法寶。隻有更深刻地從他們身上挖掘出這些最有價值的知識,才能為自己獲取成功奠定出更高的高度。
沃倫·巴菲特創造了自己的財富神話。當我們對他的經曆進行分析,尋找成功的原因時,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貴人,並且學到了最寶貴的技能。
巴菲特原本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後來得知著名證券分析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他就想盡辦法來到哥倫比亞商學院學習,最終如願以償成為“金融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一名門下弟子。
在哥大這段時間,他已經在投資市場上小有名氣。大學畢業後,很多人勸他建立自己的投資公司,可他認為還不到時候,他覺得,自己還能從格雷厄姆那裏學到更多東西。
為了學習,巴菲特幫助格雷厄姆賺了不少錢,並且從來不去計較報酬。直到最終他把老師的投資精髓學成後,他才離開了老師,開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成功的老板,總能知道什麼樣的人對自己的發展是最重要的。巴菲特有著強烈的意識去尋找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他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轉到哥倫比亞商學院,隻是為了投在本傑明·格雷厄姆的門下,在自己有能力開辦公司的時候,他卻選擇留在本傑明·格雷厄姆身邊,以繼續完成學業。他知道,隻要找到正確的人,那就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人會對你事業或生活的轉折起到關鍵作用,留意這樣的人,發現這樣的人,在他們的指引下,你的事業才會尋找到最正確的方向。
沃倫·巴菲特以自身的經曆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在生活麵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種公平,就是尋找生命中那個對你最重要的人。從他那裏,你可以獲得最有益的指點,從他那裏,你可以獲得最充分的信心,從他那裏,你可以獲得追逐成功所必備的技能和知識。一個人如果感受自己事業受挫,不要去感受懊惱,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缺少一個這樣的貴人?當你尋找到那個可以指引你人生方向的人時,也許路途就會變得順利。
在美國雜誌界中,埃德沃·波克是一個傳奇人物。可誰也無法想象,他最初卻窮得差點兒要餓死。
在波克6歲時,全家人移民到了美國。不過,初到美國的他們,隻能居住在貧民窟中。
波克一生僅上過6年學,上學之餘,他還要做許多工作。波克從小就是一個“工作狂”,無論是什麼髒活、累活,他都願意去幹。在他13歲時,便輟學了,在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然而,他沒有忘記學習,他省下了車錢、午餐錢,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
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事情:他直接寫信給書上的那些大人物,向他們詢問書中沒有記載過的童年往事。例如,他寫信問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格蘭特將軍,詢問了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情。
憑借著這個辦法,年紀隻有14歲、周薪隻有6元2角5分的小波克,迅速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學家、詩人、名作家、政府官員、大商人等。這些名人也很愛他,都樂意接見這位充滿好奇心且又可愛的波蘭小夥子。
波克並沒有為能夠與這些名人交往而感到滿足,為了和這些名人成為真正的朋友,波克又采取了新的行動。他開始努力鍛煉自己的寫作技巧,然後在他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上流社會人脈網中毛遂自薦,替他們寫傳記。那些大人物們很相信這個有才華的小夥子,在那段時間裏,自傳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到了波克手裏。波克忙不過來,於是雇用了6名助手幫他完成。
這個時候的波克,年紀連20歲都不到,卻成了上流人物中談論的焦點。後來,經人介紹,某雜誌邀請波克擔任主編工作,這個年輕人爽快地答應了,一做就是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