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愛自己,放縱是自我毀滅的開始(1 / 3)

第五章 愛自己,放縱是自我毀滅的開始

人們通過傾聽自己、感受自己、追蹤自己,從而表達自己、表現自己。在所有的自我活動中,隻有“愛自己”,才能有助於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認識自己。

區別自愛與自私,做一個自我肯定的人

要弄清楚自愛的概念,首先就要將其與自私分開,因為自私常常在使用中與自愛相混淆。自愛是對自身生活、成長、自由的肯定,心理學家弗洛姆發現,通常是那些能愛別人的人才有自愛的態度,因為對自身的了解並不能脫離對他人的尊敬、了解和愛。相反,自私的人對自身缺乏關心,他們懶於對自己生活的創造,隻能在別人的生活中撿來一些現成的模式,規劃自己得到滿足,但這種規劃常常不能使他們兌現得恰如心意,所以他們對自己常懷灰心,鬱鬱寡歡,即使兌現了,因為所得到的東西是對別人的創造力的肯定,所以他們還是不能在其中體驗到自身生命、自己生活的肯定。

簡而言之,所謂的自愛,就是自己愛護自己,維護自己具有的良好形象,珍愛自己的生命,並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信譽,最終通過自律來實現對自我的肯定。

人們常說,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這裏所說的相,指的就是形象,它告訴我們,坐、站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時刻都按照一定的標準來塑造自己的形象。一個人的形象既有外在的方麵,也有內在的方麵。外在的形象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是有形地表露在外麵的,例如相貌、身材、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等等。內在形象則表現的是比較深層的氣質,例如性格、理想、學識、情操、心理,等等。每一個自愛的人,都應該努力去美化自己的內在和外在形象。美化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都有各方麵的要求,要求我們言談舉止文明有禮,積極向上,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情操,有鮮明、和諧的個性,有遠大的理想,等等。而一個人最大的自愛,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在現實中,誰不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但有時我們會聽到別人這麼說:“你以為我不想啊?但問題是我不會啊!”這句話完全是一種借口,試問,有誰天生就是一個優秀的人呢?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對人生非常消極,更缺少讓自己逐漸進步的自律能力。

習慣於消極思考方式的人,當你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計劃給他時,他會急於告訴你,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其實,他不是因為事情困難而不願付出努力,而是因為缺少自律精神,他們的真實感受是“懶得動”。這些人容易被打敗,因為他們擁有失敗的意誌,一種病態的心理態度。作為一個人,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的惰性,否則,你就真的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了。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所謂的“不可能”,也是消極思考者最常脫口而出或是浮上腦海的字眼。試都沒試過,還沒有竭盡所能地努力嚐試,就直接選擇放棄,真是最不明智的!而且,放棄機會,不去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努力,也是一種不自愛的表現。

若想自愛,就必須先做到自律。在自律中,你變成了自己的一個”門徒”,你是你自己的老師、訓練者、教練和指導者。這是一種奇怪的關係,有其矛盾性,所以我們很多人常沒能將它處理好。由於偶爾無法控製脾氣、欲望、熱情和衝動,所以這個世界上便產生了許多不幸和個人的苦惱。也因此,我們就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老話:“啊,要是我能製止自己就好了!”這些人由於不自律,會讓人看輕他們,會讓自己遭到損失,這就是不自愛。想要成為一名優秀者,我們就一定要自律自愛,盡量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藝術成就舉世矚目,但是,少年時代的梅蘭芳並不是一個京劇天才,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醜小鴨。

京劇演員的眼神非常關鍵,可梅蘭芳是單眼皮,眼皮下垂,還是近視眼,眼珠轉動不靈活,有時還會有迎風流淚的毛病。然而,近視眼還不是梅蘭芳最致命的缺點,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小時候的梅蘭芳反應遲鈍,做什麼事都比一般的孩子人慢半拍。

演員是吃“開口飯”的行當,不擅言辭、笨嘴拙舌自然不會成為師傅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於是,他的師傅告訴他:“祖師爺不賞飯吃。”意思就是讓他改行,不要學戲了。

盡管遇到了這麼巨大的挫折,梅蘭芳仍然堅持學戲。為了訓練眼神的靈活,他不僅看初升的太陽,還特地養了幾隻鴿子,把鴿子放出來之後,鴿子在藍天上飛翔,他就用眼睛盯著鴿子飛翔,以訓練自己的眼神靈活。平常,他還可以拿著一支筷子,用眼睛盯住筷子的一頭,用胳膊畫圓來反複練習。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他終於成為中國京劇曆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大師,在中國京劇曆史上,梅蘭芳永遠是不可替代的泰鬥。他的不可替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他對藝術的癡迷與勤奮。

試著對“不可能”3個字采取一種新的看法與做法吧,隻有在心理上超越它,才能居高臨下地俯視它。任何人想要解決問題,首先必須在思想上超越問題。這樣,問題就不會顯得那麼令人畏懼了,同時你也會更有自信能解決問題。

若是遇到困難或障礙時,該怎樣維持高昂的鬥誌呢?若是你的健康、力量以及幸福遭到某些毀滅性的打擊時,要如何維持奮發的精神呢?每一天,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這些問題可能在很多不同人的心頭浮現,或者是直接被提出來討論,如果你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那麼你已經離優秀不遠了。

李剛是一位虔誠的積極思考者,習慣通過不斷地運動來鍛煉身體,有時每周要步行50公裏。幾年前,在一次體檢後,醫生宣布他得了胃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但李剛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積極地配合治療,後來還做了一次大手術,切除了4/5的胃。即便如此,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情緒與意誌也不因為病魔的襲擊而低落、委靡不振,結果,不久之後,他的身體竟然奇跡般地完全康複了。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關於自愛的故事。一個人隻有通過自律精神讓自己變得積極、強大起來,才能自助者天助。李剛在心理上真實地超越了“不可能”,他相信自己辦得到,這使他成功戰勝了常人眼中的不治之症。

忘記“不可能”,你會發現,讓自己變得優秀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們或許無法控製別人,但卻能夠完全掌握自己。通過報紙雜誌,許多逆境求生者的故事感動了我們,但我們在感動於他們的自強自立,最終取得成功的同時,也應該好好地問問自己:“他能,我能不能?為什麼我不能?”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太多次選擇的機會,幾乎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一連串的選擇:穿哪件衣服、吃什麼早餐、搭哪一班車……同樣,“成為優秀的人”也是一種選擇,隻要你能夠自律,就能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

看看台麵上的優秀人物,從他們的奮鬥史中不難察覺,和你我一樣,他們最初也都隻是平凡人,真正贏在起跑點上的人並沒有幾個,成功之所以青睞於他們,是因為他們擁有成為優秀者的願望和切實的行動。隻要你願意,隻要你付諸行動,就能夠像這些人一樣,以優秀裝點出截然不同的精彩人生。

自我珍愛就是自我拯救

要做到自愛,就要摒棄“人的自我形象要麼是積極的,要麼是消極的”這個觀點。實際上,你具有許多自我形象,而且它們經常在不斷變化。如果要你回答:“你喜歡自己嗎?”你可能傾向於將所有消極的自我形象彙集起來說“不”。可是,如果你能具體分析自我嫌惡的表象的實質,你就可以明確努力的方向。

當然,自愛並非自戀,自愛的人懂得“將心比心”的厚重,自戀的人隻想一味索取而不肯給予。自愛的人懂得生命來之不易,為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裏獲得無限的充實,他們會挖掘自身的潛能,並為實現自己的目標竭盡全力;自愛的人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自己的名譽和尊嚴,他們不會為眼下的利益卑躬屈膝,更不屑於為實現自己的成功而對他人狂妄自大、蠻橫無理;自愛的人在精神上是獨立的,他們無須掠奪他人,更不會出賣自己。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有自己的幻想、希望、美夢以及恐懼。“我”是自己的主人,因為“我”是自己的主宰,所以“我”能深刻了解自己。由於“我”認識自己,所以“我”能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進而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呈現出來。

若沒有“我”,“我”的自我將變成一紙空文;若沒有“我”,“我”的生命將戛然而止;若沒有“我”,“我”的世界將不再存在。盡管在整個宇宙中,“我”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對於“我”自己,“我”是“我”的全部。為此,“我”應該首先珍愛自己,“我”必須善待自己,才對得起造物主的恩賜。

“自愛”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表現。為了從事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適度關心自己是絕對必要的,因此,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歡你自己,愛你自己”是必要條件之一。

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這種作用必須依照自己的個性表現出來,而不是模仿他人。明白了這點,才會對自己產生信心。

一個人愛自己的方式很多,你可以選擇從喜歡自己的身體開始。也許你的某些身體特征確實令自己無法喜歡,你不停地羨慕別人,但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對自己的看法,別人的看法隻是你用來評價自己的一個參照。最終是肯定自己還是否定自己還是取決於你自己,而隻有得到自己的認同和理解,你才能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否則即使從表象上看來,你取得再大的成功,對於你自己來說也是失敗的。

生命本身賜予我們巨大的力量,鼓勵我們去從事偉大的事業,而這種力量潛伏在我們的腦海裏,使每個人都具有雄韜偉略,能夠精神不滅、萬古流芳。如果你不能盡到對自己人生的職責,在最有力量、最可能成功的時候不把自己的能量釋放出來,那麼對這個世界來說也是一種損失。記住,這個世界遠遠沒有發展到盡頭,有許多的奇跡正期待著人們去實現。

對於自我形象,你也可以作出同樣的選擇。如在智力方麵,你可以按照自己製訂的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否聰明。事實上,你越讓自己保持愉快,你也就越聰明。如果你在數學、英語或者寫作方麵水平較差,這並不說明你智力很差,隻不過是你到目前為止選擇的一種結果,如果你多花些時間加以訓練,一定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這與你聰明與否並無直接聯係。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愛行為是一種無異於極端利己主義的令人反感的行為,這實在是一種極大的誤解,自愛與那種到處誇耀自己多麼了不起的行為毫無共同之處。後者並不是一種自愛行為,而是企圖靠自吹自擂來贏得他人的注意和讚許,它與自我輕蔑行為一樣,都是病態行為。自負行為的目的在於贏得他人的讚許,采取這些做法的人,是根據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來評價自己的。如若不然,他們便沒有必要靠自吹自擂來說服別人。自愛則意味著你愛你自己,它並不要求別人愛你,因而也沒有必要說服別人。隻要你接受自己便足夠了,自愛與別人對你的看法如何毫不相幹。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所確定的東西眾人也會承認。無論身居禍福,均應自我主宰。蘊藏於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窮的,你能勝任什麼事情,別人無從知曉,若不動手嚐試,你對自己的力量將永無所知。

活著就必須付出代價;活著就是一種責任,最重要的是要有愛,愛自己、愛他人,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學會愛自己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而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然後把它作為生活的依據,最終通過自律來實現。

其實,心靈的力量是很容易培養的,因為人的心靈是很單純的,唯一的要求是要相信你自己、肯定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是個好人,勤奮、努力、認真、節儉,肯定自己的大方、仁慈、善良……但是,要人相信自己的最大困難,就是人永遠喜歡拿自己與別人比較:我不夠好,因為別人比我更好;我不夠仁慈,因為有人比我更仁慈;我不夠漂亮,因為……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做法幫助自己喜歡自己。

第一,跳出“與別人比較”的模式,而成為與“自己比較”的獨立的自我。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與社會影響多半是與別人比較,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但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凡事開頭難,最好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做,彼此鼓勵、彼此切磋與支持。

第二,寫下你所有的優點。有的人在寫自己的優點時覺得很困難,但要他們寫缺點時卻又快又好,所以請你花一點兒時間想想自己的優點,若想不出來,就問朋友或家人,有時候反而是別人知道我們的優點比我們自己知道得多。

第三,每天記下自己所做的事,在好事、好的表現,如“努力”、“認真”、“勤勞”等上麵打一個記號,在需要改進的事及欠缺的方麵,如“驕傲”、“懶惰”等上麵打一個記號,在晚上做一個總記錄,做完記錄之後,好好地欣賞與肯定自己所做的好事,對需要改進的事則告訴自己說:今天我有些自私,明天我會改進,做得更好些。要謝謝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人、事、物,感謝它們使你獲得學習、改進和成長的機會。

第四,學會多欣賞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以完美來要求別人、折磨自己,誰都有自己可取的一麵和不足的一麵,要做到寬人律己,多看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缺點。

當你真正學會自我珍愛,你就會因為自己充實而獲得內心的平靜,從而走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由與和諧的境界。

為尋找自身價值努力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著不同的追求,但是對於那些自愛的人來說,他們都是在為了尋找自己的價值而自覺自律地努力著。

在工作中,很多人得過且過,有人批評他們,他們還會理直氣壯地說:“我為什麼要努力?公司賺錢又沒分我!”這種人看起來很“理智”,但事實上,他們缺乏基本的自愛,認為自己是“為公司、為老板、為主管”而工作的人,在職場中,多數人將自己定義為“被動接受者”,有人甚至把自己當成是“被剝削者”。一個人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反而主動把自己歸於弱勢群體,這是典型的不自愛。

在日複一日的工作過程中,這些不懂得自愛的人幾乎從來不曾發揮過主動性,隻是以敷衍的態度應付著自己的責任,一天天地將自己與成功越拉越遠。其實,所有的人都該明白,自己不管做什麼,都是在為實現自己的價值努力。

我們應該想想,那些備受上司重用、能在職場上大展身手的優秀人才,其腦袋裏想的是什麼?針對“工作是為了什麼”這一問題,他們會說出什麼答案?優秀的人會告訴你:“工作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正是這種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促使他們積極投身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變得更加自律。

幾年前,一部韓劇《大長今》在中國強勁登陸,令無數電視觀眾每天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看得如癡如醉。

這部電視劇中的長今之所以能成為朝鮮曆史上第一廚師、第一位女性禦醫,這一切並非偶然。長今始終都是一個生活在希望裏的人,無論外在的環境多麼惡劣,她都始終不曾忘記追求自己的價值,保持著自律的精神,不斷地與各種困難作頑強的鬥爭。當麵臨生死抉擇,她依然能固守正直和善良的品質,堅持正義和理想。

長今的母親在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長今,並叮囑長今一定要進入宮廷,一定要做禦膳廚房的最高尚宮。長今帶著這個夢想走進宮廷,每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殷切期望,立誌成為禦膳廚房的最高尚宮,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可以忍受一切艱難困苦,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隻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在這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長今被發配到“多栽軒”。雖說“多栽軒”是種植草藥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宮廷中的流放所,凡是生活在這裏的人,幾乎不對生活抱有任何希望、自暴自棄,這裏土地荒蕪,沒有一個人能在這裏幹出什麼名堂來,而長今卻沒有因為這裏的環境惡劣而失望,她在“多栽軒”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終於栽種出了一種名叫“白術”的名貴中藥材。

長今之所以能夠幹出不一樣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她的自愛和自律,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她都不忘追求自己的價值,並為之付出努力。

工作占據了我們生活裏的大多數時間,決定了一生的成敗優劣,因此,如果能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視為工作的真諦,那麼你便有了追求的目標與堅持的理由,在工作上的表現肯定傑出,相對地,人生也必定豐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