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一個人在工作時總是想著公司付我多少薪水,我就付出多少努力,薪水和付出的努力是等價交換而已,那麼應付將是必然的態度,寧願少說一句話、少寫一頁報告、少走一段路、少加一小時的班……姑且不談這樣的工作態度是對是錯,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心態對自己並沒有好處。抱著不想吃虧的念頭,光是惦記著、對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就好,卻忘了思考,如此這般的工作表現,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對得起自己的前途?
也許有人會對此觀點嗤之以鼻,覺得這不過是空泛的高調,一點兒也不實際,但事實上是許多成功者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覺悟而變得偉大起來。人一定要約束自己的欲望,讓自己變得更“規矩”是成功的保障。
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曾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已充分具備這個能力了,不需要再要求太多。”然而在自律方麵,情形正好相反。的確,很少有人不希望自己更能自律,或者不希望能借著自律來控製自己的生活和發展。笛卡兒可能會說,這種願望本身就是好的判斷力的一個更進一步的標記。
自律,是個人修養的境界,是人格品德的上佳狀態;自律是人生的命脈、一切價值的根基;自律是一種勇氣,衝鋒陷陣可謂勇,孤注一擲可謂勇,而自律則為大勇;自律是一種明智,世事通達可謂智,八麵玲瓏可謂智,而自律則為大智;自律是一種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收獲的將是良好的性格,而性格決定人的命運。
比爾·蓋茨的全部家產大約是466億美元。假設他和太太每年花掉一億美元,也要用466年的時間才能花完這些錢,這還不包含這筆巨款帶來的可觀利息,那他為什麼還要每天工作呢?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淨資產大約是10億美元,雖然沒有比爾·蓋茨那麼多,但也足以讓他在餘生享受奢華的生活了,那他為什麼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維亞康姆公司董事長雷石東在63歲時才開始著手建立他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多數人在63歲時都準備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了,而他卻在此時作了重大的決定:重新回到工作中。之後,維亞康姆成了他的生活重心,他的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事務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有時他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他是從哪裏獲得這麼強烈的工作熱情呢?
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約束自己,讓自己不沉迷於享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就是因為他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自愛的體現。
其實這些人本身就是老板,不存在被誰剝削的問題。那他們是為了錢嗎?雷石東曾經說過:“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來自於對我所從事的事業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種願望,那就是盡可能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
這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工作的完美印證。讓自己變優秀,最終最大的受惠者不會是你的公司、你的老板或你的主管,而是你自己。
試著忘記以下這些理由:
“反正薪水隻有一點點,那麼能偷懶就偷懶吧!”
“反正做得再多再好,好處也輪不到我,還是省點兒力氣吧!”
也不要再自我安慰道:“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這些薪水也不錯了。”
消極的思想會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潛力,失去前進的動力和信心,錯過無數個寶貴的機會與可能性,與成功失之交臂。我們應該記住的是,人生價值的表現形式可以多元化,追求自我提升則是其中的最高境界,而通過職場上的積極作為,我們就能將其具體實現。
立刻為自己的未來和優秀變得更加自律吧,把主管交付給你的下一個任務當成是邁向最終目標的第一個步驟,積極而認真地完成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最好記得不時地提醒自己想一想:“現在手上正做的這件事對於我完成這項任務有沒有幫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放棄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要加緊實施。
所有的愛都來源於自愛
人人都有愛,人人都需要愛。沒有愛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人生,也是悲慘的人生。
愛有多種,愛祖國、愛集體、愛事業、愛親人、愛朋友、愛自然、愛動物,還有愛財、愛物、愛權、愛名、愛玩、愛吃,等等。但歸根結底,所有的愛都來源於人的自愛。
人的一切行為實際上都是由愛己開始的。從衣、食、住、行到事業、追求、榮譽、輝煌等,都是自愛的產物。愛雖然是高尚而神聖的,但是自愛卻不盡然,因為自愛也有方法之別,一種是本能的自愛,人皆有之,這不能算得上是高尚的愛;另一種自愛是理智的自愛,它與本能自愛的區別就在於具有智慧,是超凡脫俗的自愛,那就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保全自我、快樂自我,這種愛就是“強者的自愛”。
成功者一定是強者,成功的人一定是智慧的人,而智慧的人更知道如何自愛,因為富有智慧的人更懂得自愛的真諦,更懂得怎樣詮釋自愛的內涵。一位名人說:“最重要的是不是別人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首先就要做一個自愛的人。
一次,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歎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裏拿來厚賞卻不散發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的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後將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隻要心裏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齊景公對晏子說:“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齊桓公用500裏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並沒有推辭,你推辭而不接受是為什麼呢?”晏子回答說:“我聽人這樣說,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接受。
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嚴於律己的人。像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聖賢之人,都從舉止言行中規範自己、約束自己;古代的明君聖主、英雄豪傑,也是在自律中走向成功的。周武王時期的周公旦,“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唐太宗李世民專喜歡剛直不阿、鐵麵無私、曾為太子謀害自己而獻過策的魏徵,並以他為鏡,不斷反省和檢查自己;三國時的漢朝丞相曹操在率軍行軍中,坐騎踏了幾棵青苗,便“割發代首”,以示對自己的懲戒;還有在學習上自律的“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司馬光“鑿壁偷光”。
俗語雲:“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無論你誌向有多大,過去幹什麼、將來幹什麼,都需要自愛,因為自愛才是你做人做事的基礎,不懂得自愛才是人生的一大悲哀。有人總結出:珍視名譽貴在“自愛”,擺脫痛苦貴在“自拔”,探索真理貴在“自謀”,踏入社會貴在“自立”,舉手投足貴在“自重”,排解憂愁貴在“自譴”,處變不驚貴在“自若”,抗爭強暴貴在“自己”,根除惡習貴在“自棄”,不足之處貴在“自知”,穩定情緒貴在“自製”,瀟灑貴在“自然”,遭受挫折貴在“自勉”,嚴格要求貴在“自律”。
人走向成功非常艱難,但要走向墮落卻非常容易,如用不正當手段謀取錢財,利用手中權力營私舞弊,到不該去的地方恣意“瀟灑”,放縱自己的性情任意胡為,鋪張浪費講排場、講闊氣,耍派頭、發脾氣、講怪話;浪費時間、不懂珍惜;不講誠信、不講親情和友情,等等,都是不自愛、不自律的表現。
不自律就等於放棄。人常常在失去一些事物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珍貴的,身陷囹圄的人才知道自由的可貴,病入膏肓的時候才知道生命的可貴,饑渴的時候才知道水的甜美。然而“既知今日,何必當初”?如能早點兒自愛、自律,終生自愛、自律,就不會發生那些“意外”之事。有些人常把領導講的自愛、自律當做政治說教,當成耳旁風,仍然我行我素,直到跌了跟頭才掂出自愛、自律的分量,但悔之晚矣。
成功者永不放棄自律,放棄者永遠沒有成功。如果你還是一個理智正常的人,還有成功的意願,就應永遠握牢自愛、自律的人生法寶,隻有它永不欺騙你、永不背叛你,雖然它有時讓你感到有些不自在、不自由,但它會保證你不受誨、不失敗,從而把你推向成功的巔峰。
要做到自愛,必須要經得住誘惑
以下是一篇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子禽,曾官拜魯國士師,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據說,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因不合時宜,遂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
某日,他遠行夜宿都門外。當時天氣非常寒冷,忽有女子來托宿,柳下惠恐其凍死,乃坐之於懷,以衣覆之,至曉不為亂。
不過,還有另一個說法,說柳下惠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路邊古廟暫避,但一進門,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裏麵擰濕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坐於古槐之下,任暴雨澆注。此段“佳話”即柳下惠坐懷(槐)不亂。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在告誡人要自愛、自尊自重,經得住誘惑。人若能管住自己,讓自己遠離誘惑,這就是最大的自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誘惑可以說無處不在,每個誘惑都是帶著耀眼的光芒,讓人朝著那片光亮奮不顧身。誘惑有時候像毒草一樣能夠侵占人的心,遮住人的眼睛,讓人迷失方向。所謂的誘惑是那些能改變人的心智,並最終把人帶上頹廢之路的東西。譬如,錢就是一種誘惑,在這種誘惑麵前行動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比如一個人喜歡錢,錢也在誘惑他,但是他想的是通過努力和正確的途徑去得到它。而有的人卻選擇了所謂的捷徑,比如偷盜、貪汙、招搖撞騙等。這些人在誘惑麵前沒有自製力,經不住誘惑走了偏路,結果可想而知。
當我們麵對誘惑時,最強有力的支持來自於自己的心靈深處,強而有力的自律能力是我們抵抗誘惑的力量源泉。但如果一個人自製力不強,在麵對誘惑時沒能作出正確的選擇,那麼,誘惑立刻就會變成青麵獠牙的魔鬼,把他打入失敗的地獄。可以說,自製力是我們獲取成功的必要條件。隻有經得住誘惑,自律自愛,才會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在確定目標後,最好每天記錄下為達到目標所做的事情,一旦發現所做的跟目標沒有任何關係時一定及時糾正。
小城中最大的一家外商獨資企業要招聘一名技術人員:月工資8000元,工資獎金除外,每年還可以到大洋彼岸旅遊一次。應聘者蜂擁而至。
陽光熾熱,樹上的葉子蔫頭耷腦,高工坐在悶罐似的考場裏,蒸騰的暑氣加上燥熱的心情使他熱汗淋漓。他並不怕考題,外文、專業技術類考題都答得十分圓滿,唯有第二張考卷的兩道怪題令他頭疼:“您所在的企業或曾任職過的企業經營成功的訣竅是什麼?技術秘密是什麼?”
這類題對於曾在企業從事過技術工作的應考者並不難,可高工手中的筆卻始終高懸著,捏來攥去,遲遲落不下去,多年的職業道德在約束著他:廠裏的數百名職工還在慘淡經營,我怎能為了自己的飯碗而砸了大家的飯碗呢?他的心中似翻江倒海,毅然揮筆在考卷上寫下4個大字:“無可奉告。”高工拖著沉重的步子向家裏移動著,進門後,妻子一再追問,他才道出了答題的苦衷,全家人默默無語。
正當高工連日奔波、另謀職業之際,石破天驚,外商獨資企業發來了錄用通知。高工技壓群雄,白卷奪冠,成為小城一大新聞。
可見,隻有強而有力的自製力才能保障我們不迷失自我,護送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自製力強的人能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欲望,以獨有的方式去滿足那些社會要求和個人身心發展所必需的欲望,對不正當的欲望堅決予以拋棄。
某報告文學中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楊樂到了北大數學係後,學習更努力了。他和張廣厚每天學習演算12小時,他們沒有過過星期天,沒有過過節假日。“香山的紅葉紅了”,讓它紅吧,我們要演算題。“中山公園的菊花展覽漂亮極了”,讓它漂亮吧,我們要學習。“十三陵發現了地下宮殿”,真不錯,可是得占用半天時間,割愛吧。“給你一張國際足球比賽的入場券”,真是機會難得,怎麼辦?犧牲了吧,還是看我們案頭上的數學競賽題吧!
楊樂與張廣厚在強烈的學好數學的事業心的召喚下,一次次克製了遊玩的衝動,這為他們在數學領域中獲得重大的成就創造了條件,這正好印證了蕭伯納的一句話,他說:“自我控製是強者的本能。”如果你想成為學習上或者生活上的強者,那麼你就得學會自我控製,堅決抵製各種不良誘惑。
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優越,身邊充滿了各種各樣吸引我們的東西:電視、電影、遊戲機、各種動畫玩具,特別是網絡都充滿了誘惑,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對待學習和玩耍的關係,必然會嚴重影響學習,甚至會犯下更為嚴重的錯誤。
人之所以會抵製不住誘惑,主要是對誘惑盲目無知或認識不足。誘惑的出現總是帶著神奇的色彩,人們常常看到其有利的一麵而不知其有害的一麵,結果因為好奇而不知不覺受到誘惑。
然而,不管怎樣的誘惑,總是可以抵製和預防的。
首先應當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在誘惑麵前要能把握事物的優劣主次,分清哪些是自己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哪些又是自己即使努力也不會達到的。特別是當有誘惑力的事物遭人反對時,更應該多聽聽、多看看,冷靜地思考一番再決定取舍。在誘惑麵前,人的意誌力相對薄弱,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所以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對冷靜自己的頭腦非常有益。同時要加強自己的意誌鍛煉。許多人抵製不住誘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控能力。怎樣增強自己的意誌力呢?
被誘惑所侵襲往往是由於自己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如果一個人具有高尚的誌趣,怎麼會被誘惑侵襲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看一些健康書籍,從思想上武裝自己。
要想成為思想高尚的人,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究竟是為了什麼在奮鬥。目標明確就不會輕易受到各種幹擾而迷失自己。
當今社會是一個紛雜的社會,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各種低級趣味的存在消磨了很多人的鬥誌。賭博、毒品、色情等如同鬼魅的眼睛在盯著那些意識薄弱、精神空虛又沒有高尚情懷的人,一旦不小心涉足了便很難脫身。
因此,所有涉及這些低級趣味的場所一概不要進入。這些誘惑都是毒藥,隻能讓人沉淪。一個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崇高的思想和豐富精神生活的人,才能有效地抵製各種不良誘惑。
抵製誘惑,還可以斷絕對自己不利的壞朋友。經常看一些警鍾長鳴性的電視和新聞,讓自己時刻保持警惕。誘惑都是悄然而至,不會帶著標誌前來,所以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判斷力和自製力。
自製力是一種克製或節製,自我約束是一種美德,是文明戰勝野蠻、理智戰勝情感、智慧戰勝愚昧的表現。如果我們沒有自我控製的能力,就會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管理自己,也不能駕馭別人。
當然,我們麵對的誘惑有強有弱,有的對於我們來說本來就不算是誘惑。當你走進網吧時,努力使自己退出來,你的自製力便增強了一分;當同學讓你一起打球而你另有安排時,果斷地拒絕,你的自製力又增強了一分;你喜歡看電視,那麼你就努力堅持讓自己一個月不看電視,這樣你的自製力就又增強了一分。久而久之,雖然會有痛苦、反複,但你的自製力已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
自我約束等於自我提升
如果說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日積月累所養成的習慣、惰性和放任之所以沒有成為主宰我們自身的主宰,反而被我們所製伏,正是因為我們運用了自我約束的意誌力,這種意誌力又被稱為“自製力”。換句話說,具備這種能夠抵製、克服各種誘惑的能力,正是我們自身所具有堅強意誌的最佳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