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會這樣說:“我有一個很偉大的目標和計劃,可那又怎麼樣呢?這個目標對我來說太遙遠了。所以,我現在也隻能想想。”目標太大,太遙遠,無法實現?這不是問題的關鍵。看了下麵的這個故事,可能會對你有所啟發:
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獲得了世界冠軍,在這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憑借什麼取得了如此驚人的成績呢?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說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會事先乘車仔細地觀察一遍路線,然後沿途把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譬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是大樹,第三個是紅色房子,等等。就這樣,一直畫到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奮力地衝向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到達了那裏之後,我就會用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刺。幾十公裏的賽程,被我分解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就這樣完成了幾個小目標,我就順利地跑到了終點。最初,我並不知道這樣做很有效,我總是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結果我跑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感到十分疲憊了,想到前麵還有如此遙遠的路程,就被嚇倒了。”
馬拉鬆的行程就如同一個大的計劃,若是總想著一口氣抵達終點,走到一半的時候就會感到累,甚至讓這個遙遠的目標把自己嚇倒,最終讓“行動失敗”。有句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當你暫時沒有辦法一下實現心中計劃的時候,不妨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的、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並竭力將這件事情做好。
曾經,美國一位84歲的老太太徒步走遍了整個美國,她的事跡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人們為她的成就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當記者問她是如何完成徒步走遍美國這一宏偉計劃的時候,她的回答很簡單:“我的計劃隻是前麵的那個小鎮。”
人生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計劃,並為實現這個計劃而生活和工作。如果能夠找出更快、更有效率的方法來完成每天的例行工作,那麼許多小的成功終會帶來更大的成就。當然,這就要求你的計劃必須是具體的、能夠實現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計劃不具體,甚至無法衡量能否實現,那便會打擊人的積極性。畢竟,向計劃邁進是成功的動力,如果無法知道自己到底前進了多少,就很容易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甚至泄氣,放棄行動。
因此,我們在製訂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計劃時,必須要以夢想和個人信念作為基礎,繼而將自己的計劃訂得具體,有切實可行性。如果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人生計劃,就能夠集中精力發揮出人生進取的最高效率。另外,還要記得一點:人生計劃是不斷改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而那些一次次量化的具體計劃,則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每一站都是一次評估和安慰,更是一次鼓勵和加油!總之,計劃要量化,這是計劃與空想的分水嶺,也是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點!
為自己選擇一個正確的目標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道理,眾人皆知。但是與其用勤補拙,不如將精力用在自己原本就很優秀的方麵。有些拙並不是一味地下苦功就能補上的,有些事並不是隻要有勇氣和魄力就能做好的。如果自己努力的目標錯了,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行動,是成就事業的捷徑。可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埋頭苦幹,成功卻始終與他無緣。為此,他們便少不了懊惱和抱怨,覺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被浪費了,上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表麵看來,命運似乎真的在和他們開玩笑,可是理智地想一想,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你之所以會失敗,還是應該多從自身去尋找問題。有句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失敗的時候,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努力的方向對嗎?
張五常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小時候很喜歡打乒乓球,自認為有這方麵的天賦。一次,他碰到了一個小孩子,對方是初學,且個子矮得隻能踮著腳打球。張五常走了上去,教這個小孩子打乒乓球。沒想到,這個小孩一教就會,不教的也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張五常就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他的對手了,而且輸得令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這時候,張五常突然意識到,自己在打乒乓球這方麵並沒有什麼天分,於是他就不再鑽研球技,轉身到其他領域。最終,他在經濟研究方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那個小孩子,就是後來的世界冠軍容國團。張五常與容國團沒有失去聯係,容國團甚至還教了張五常幾招“絕技”。
後來,張五常在美國加州大學與一位教授打賭:誰在乒乓球桌上贏了對方,誰的經濟學水平也就更高一籌。結果,那位對自己信心十足的教授一連輸了10局!他對張五常的球技感到很驚訝,說道:“你為什麼不去打乒乓球呢?你完全可以去爭奪世界冠軍。”張五常聽後大笑,說:“去爭冠軍?我怎麼打得過容國團呢?”
成為一個乒乓球運動員,這個目標看上去挺激動人心,可它真的適合張五常嗎?與其在不適合自己的事情上下功夫,不如找個適合自己的目標。我們都知道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道理,這話不假;但是與其用勤補拙,真的不如將精力用在自己原本就很優秀的方麵。而且,有些拙並不是一味地下苦功就能補上的,有些事並不是隻要有勇氣和魄力就能做好的。因為努力的方向錯了,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美國有一個小女孩,3歲時開始接受音樂教育,4歲時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鋼琴曲。在她16歲那年,她考入了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她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可是,就在那一年夏天,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
原來,在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上,她遭遇了有生以來最殘酷的一場競爭。她看到,有些10歲左右的孩子,隻要看一眼曲譜就能夠演奏得非常流暢,而那首曲子她卻需要練上一年。一直以來,她都有些自負,可這一次她卻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巨大差距。於是,她鼓起勇氣對父母說:“對不起,我改變主意了!我不想再成為一名鋼琴家了。”對於女兒的決定,父母沒有過多地幹涉,而她自己心裏卻像堵著一塊大石頭。
不過,這種情形很快便發生了改變。不久之後,她發現了一個新目標——國際政治概論課程。她的導師認為她在這一領域非常有潛力,因此便傾盡所能地培養她,指導她,將她引向了國際關係和蘇聯政治學領域。
19歲時,她獲得了政治學學士學位;26歲時,她獲得博士學位。由於精通四門語言,她很快成了斯坦福大學的助教,專攻蘇聯軍事軍務;33歲時,她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1987年,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在一次晚宴上,她簡短而有特色的致辭引起了時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的注意。此後,她在政界平步青雲,並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她就是創造了黑人女性曆史的康多莉紮·賴斯。
取得成功的道路不隻有一條,賴斯的事例提醒我們:不要在沒有希望的地方浪費時間和精力。如果她不曾放棄自己的願望,至今她頂多是個普通的鋼琴家。但她是個善於自省、並善於重新選擇的人,她深知一個道理:在人生路上,選擇正確的目標才是關鍵。
在工作中,不要覺得隻要付諸行動、多努力,就一定可以得償所願。要知道,路是自己選擇的,當你找對方向,再開始行動,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接近目標。得心應手的事情通常是和你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特點有關,當彼此都能夠很好地組合時,如魚得水便成為可能。別再盲目地行動,付出無謂的努力,趕快拿出心中的羅盤,給自己找個正確的方向吧!
每天多做一點點
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月累,終會造就成功大廈;每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恒,就能攀登人生巔峰。
工作中往往有這樣一群人:距離下班時間還有十分鍾的時候,他們焦急地盯著顯示器,看時間一分分地過去;到了下班的那一刻,他們第一個衝出了辦公室,高興地宣布這一天的“折磨”結束了,生怕工作占據自己一分一秒的私人空間。可是,節省下來的時間他們都做了什麼呢?或許是和朋友一起吃飯,或許是在打遊戲,或許是上網閑逛,或者幹脆躺在床上看電視……如果公司臨時有事耽誤了他們一會兒的時間,他們就會怨聲載道,嫌工作辛苦,埋怨老板無情。
相反,職場中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每天下班之後總是多花費一點點時間在工作上,哪怕隻是十分鍾,他們從不計較這些個人時間,隻是一心撲在工作上。結果,他們在工作中往往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就。
凱特在一家公司做速記員。
一天下班後,有位先生走進辦公室問他:“這裏有速記員嗎?我手裏有些工作必須今天做完,想請他幫幫忙。”凱特回答:“公司裏的速記員都去看比賽了,如果您再晚來一會兒,我也要走了。不過,我願意留下來幫助您。”就這樣,凱特與那位先生一直工作到深夜。
完成工作後,那位先生感激地問凱特:“需要支付您多少錢?”凱特說:“不需要任何費用,因為是我自願留下來幫你的!球賽我可以改天再看,但您的工作必須今天完成。”
三個月後,凱特早就把這件事情忘在了腦後。可是那位先生卻突然又出現在他的辦公室,並邀請他去他的公司裏工作,薪水是現在的兩倍。原來,那位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當時公司正在做一個大項目,因為凱特的幫助,項目最終成功了。後來,凱特因為持之以恒的敬業精神成了這位老板的得力手下。而那位先生也總是對手下的員工說:“每天多做一點,機遇很可能會找到你。”
這樣看來,成功其實也不是太難。許多成功人士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費周折,他們不過就是在下班之後繼續留在辦公室裏工作一會兒,看到某個與自己無關的人需要幫助而花費點時間幫個忙,做了些分外的事罷了。他們從未覺得這種付出是一種痛苦,也從不抱怨工作或他人耽誤了自己享受生活,他們總是心甘情願地付出行動和努力。成功的道路無法用標尺丈量,但隻要每天多做一點點,積少成多,就能夠為你贏得一個獲得老板賞識的機會,讓你學到很多東西。
卡洛·道尼斯是世界知名的投資顧問專家,他起初隻是一個職務很低的員工,就因為“每天多做一點點”,他後來就成了汽車製造商杜蘭特的左膀右臂。那時候,他發現杜蘭特先生每天下班後都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為此,他決定以後下班了也留在辦公室。慢慢地,杜蘭特先生也注意到了他,便將一些工作交給他。而道尼斯也因此而贏得了杜蘭特先生的關注,成為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
有時候,所做的工作幾乎是相同的,僅僅就有那麼一點點的差別,但是取得的成就卻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工作時隻有全心全意還不夠,還應當比自己份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做得更多一點。這看起來似乎並不難,但對於那些經常把抱怨掛在嘴邊的人來說,卻難如登天,這是因為他們從內心裏認定:下班的時間就是私人的,就要用來享受生活的。殊不知,多做一點點,就有可能夠引起老板更多的注意,為自己創造提升的機會,給自己贏得良好的聲譽,增加他人對自己的好感。
不管你過去是怎樣做的,抱怨也好,不情願也罷,從現在開始,下班後的5分鍾,試著讓自己依然保持工作狀態,堅持每天多做一點點工作,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隻要你堅持下去,那麼你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獲得成功的奧秘就在於不遺餘力!對於一些超出職責範圍的事情,如果你做了,就等於播下了成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