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在逆境中抱怨,就等於遺棄幸運(1 / 3)

第六章 在逆境中抱怨,就等於遺棄幸運

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東西,但有一樣東西不行,這就是在特定環境下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自由。

——德國小說家 弗蘭克

人生是一條荊棘密布的小路,到處都可能隱藏著陷阱,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會遭遇怎樣的挫折。不過,有挫折並不可怕,關鍵看你如何麵對。如果總是一味地抱怨,非但於事無補,反倒會失去冷靜、平和的心態,隻能在羨慕他人的成就中虛度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旅途上總是歡樂與悲傷並存,順利與挫折交錯,順心和失意重疊。在前進的道路上,常常是先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逆境,幾經奮鬥,才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勇於接納痛苦,一樣可以獲得幸福;在逆境中抱怨,就等於親手遺棄了幸福。

別總說自己“懷才不遇”

抱怨別人不承認自己,埋怨社會中的機遇太少,這些都隻是“借口”。不管什麼時候,真正的人才都不會被埋沒,關鍵是要先有真正的“才”才能夠讓人“遇”。

“以前的大學生多好啊,畢業了就分配工作……”

“手裏拿著名牌大學的畢業證,卻沒有一紙錄用通知……”

“我不明白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那麼多人不懂得‘珍惜人才’……”

生活中,不少年輕人走出校門後,在找工作時總是屢屢碰壁,始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們自恃才高過人,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很受打擊,他們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伯樂”賞識他,抱怨自己生不逢時。可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真的隻是“懷才不遇”嗎?

有個年輕人因為得不到他人的肯定,終日鬱鬱寡歡。在痛苦絕望之下,他想到了投海自盡。當他向大海中走去的時候,一位老人看到了,連忙製止了他。

老人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走絕路?”

年輕人說:“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了,沒有人欣賞我,也沒有人重用我……”

老人聽後,從沙灘上撿起了一粒沙子。他放在手心裏,給年輕人看了一眼,然後又隨便扔在了地上。老人說:“年輕人,把我剛剛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

“這怎麼可能?”年輕人覺得老人是在開玩笑。

老說沒有說什麼,他把手伸進了口袋,掏出了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接著,他隨手把珍珠扔在了地上,說道:“年輕人,你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嗎?”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能!”

老人笑了,問道:“你明白我要說什麼了嗎?現在的你還不是珍珠,所以你無法讓他人立即就承認你。如果你想得到眾人的肯定,就必須想辦法把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年輕人聽後,低頭不語,若有所思。

抱怨別人不承認自己,埋怨社會中的機遇太少,這些都隻是借口。不管什麼時候,真正的人才都不會被埋沒,關鍵是要先有真正的“才”才能夠讓人“遇”;想要得到他人的承認與重用,必須要有鶴立雞群的資本。那些在職場中平步青雲的人,在事業上取得驕人成就者,都是從一粒無人問津的“沙子”慢慢變成“珍珠”的,他們在這期間也必定經受了一番打磨,飽嚐了各種各樣的心情。

苗麗是一所名牌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她在學校的表現一直很好,畢業後與現在的公司簽訂了三年的合同。雖然已經工作了一年,但她卻一直隻是個人事助理,苗麗心裏有點不甘。因為剛剛晉升上去的人事主管劉薇是專科畢業生,她比苗麗早來公司兩年,但苗麗覺得自己完全能夠勝任這一職位,沒想到經理卻選擇了她做主管。

這件事在苗麗心中糾結了一個星期,她抱怨上司埋沒自己,不善用人才。一氣之下,她交了份辭職報告。

經理問苗麗:“你覺得應該得到重用,那你告訴我,你現在都能夠做什麼?”

苗麗說:“我擔任人事主管這一職位絕對沒有問題。”

“好,那麼你說說,人事主管都負責什麼工作?對待個人麵試和集體麵試,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在招聘的時候,該如何判斷和選擇一個人是否適合那份工作?”

“人事主管就是主管整個人事部的工作……招聘的時候,我……”苗麗感覺自己說得不是很有底氣,但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隻是心裏嘀咕著:“又沒有讓我全權負責那些事,我怎麼知道呢!等我做了主管自然就都清楚了。”

經理說:“苗麗,我知道你是個上進的人。人事部的一些事情交給你,你都能夠執行得很好。但是,這還不夠。我剛剛問你人事主管的職責,你都沒能正麵地回答我。你現在做的隻是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很多麵試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與人溝通的方式,你還需要學習。做主管不是說能做就能做的。這兩年,你隻滿足於執行指令,你是個不錯的執行者,但對於統籌這個部門而言,我在你身上還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

經理的這番話,讓原本底氣十足、自恃才高的苗麗,不好意思地拿回了辭職信。她知道,接下來自己要做的就是比過去更努力。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行,但卻不一定真的行。在職場中,說得再好也都是紙上談兵,若沒有實際的經驗,就無法證明你的實力。因此,如果你現在業績平平,沒有展現出身上的亮點,那麼“懷才不遇”就是你一廂情願,就是你自我陶醉。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學會去適應環境,適應工作,而不是讓它們主動來符合我們的需要。

可能你現在隻是一粒普通的“沙子”,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也不願接受別人的忽視,但要想成為“珍珠”,就必須要經曆這些過程。你也應該相信:當所有的痛苦曆練過去之後,你就一定能夠成為光芒四射的焦點,那時候你也會感謝生活給了你磨難,讓你成長,助你成功。

告訴自己,生活中沒有“不可能”

一棵草改變不了大地,但它總能選擇根的深度。當自信深種在你的心田,抱怨將沒有絲毫的立足之地,而你也能夠將所有的“不可能”踩在腳下,讓一切都變成“可能”!

“抱怨,隻能說明你沒自信!”聽到這句話,抱怨者肯定會說:“抱怨和不自信有什麼關係?我隻是發發牢騷罷了!”可事實上,這兩者之間的確有關聯。

我們常說,抱怨是無能的表現。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喜歡抱怨和習慣抱怨的人,通常都是自卑、消極、平庸的人。有機會擺在他們麵前,他們也會故作謙虛地說:“這個嘛,我不行,還是讓別人去做吧!”這種表現是什麼?不敢承擔。遇到了挫折,他們又會沮喪地說:“我恨我恨我恨!”這種表現又是什麼?怨天尤人。遇到了失敗,他們則會大發感慨:“看來我是真的不行,命運對我不公平啊!”這樣看來,抱怨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消極的心態與行動則是抱怨產生的根源。

再看看生活中的那些勇者們,他們從來不會說“不可能”,即便是麵對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們也從不抱怨,而是激情越來越高漲;遭遇了困難,他們用平和的心境對待;就算是失敗了,他們也會舉起“我能行”的口號繼續前進,百折不屈。這樣的積極思想讓他們信心十足,讓他們在工作中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胡楊的命運十分坎坷。小時候,他因為一場車禍,使得一條腿留下了殘疾;上中學時,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成績優異的他被迫輟學養家。一個身有殘疾的小夥兒,即便是做普通的工作,也比一般人感到吃力。

起初,胡楊與幾個老鄉一同進入了廣州一家電子廠上班,那時候他根本趕不上傳送帶的節奏,盡管每次都忙得滿頭大汗,可與其他的工友們相比,他的效率永遠是最低的。一個人效率低,整體效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為此,領導對胡楊很是不滿,同事們也經常發牢騷。有人甚至當麵諷刺胡楊:“你這樣還出來打什麼工啊?我要是你,就回家領點低保湊合過日子了!”

麵對別人的冷嘲熱諷,胡楊沒有抱怨,他知道的確是因為自己拖累了同事。不過,他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夠做好這份工作。此後,胡楊每天都早出晚歸,甚至以廠為家,每天都把心思放在研究技術和研究工作要領上。

正所謂:天道酬勤。日複一日,胡楊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他的工作越來越出色。年底時,他竟然被評為“年度最佳員工”,不僅受到了領導的獎金嘉獎,還被提升為車間主任。這樣的成就沒有讓胡楊“飄飄然”,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總是身先士卒,贏得了上司的欣賞和下屬的尊敬。兩年之後,胡楊被提升為副廠長。

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即便生活中和工作中出現不如意,也都是正常的。但是,麵對這些不順心的事,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抱怨,非但於事無補,反倒會讓我們失去冷靜、平和的心態,以及奮鬥的動力。胡楊的經曆告訴所有人:生活中沒有“不可能”,就算我們並不優秀,甚至存在諸多不足,隻要我們有信心和勇氣去挑戰,就能夠超越險阻,最終贏得勝利。而那些隻顧著抱怨、缺乏信心的人,隻能夠在羨慕他人的成就中虛度自己的一生。

哲人說:“無法改變環境,就要學會適應。”很多人把這句話記住了,並學會了適應。但是,他們曲解了這句話的本意。與其說他們是適應,不如說是在苟且偷生,並利用其他的時機發泄自己的不滿,抱怨上天的不公。這就如同森林中的一群鹿,知道自己的周圍生活著狼,它們躲在灌木叢裏抱怨,始終不敢出來。可是,這樣做並不能夠改變它們被狼吃掉的宿命,因為它們沒有改變自己,沒有學會去奔跑,去奮鬥,去強壯自己。記住那句話:唯有自助,才能有天助。

所以,如果你還在抱怨,那麼請試著改變自己吧!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別隻想著那些困難和險阻,別總覺得“不可能”。世界上沒有不可能,你要學會對自己有信心,別被誇大的困難嚇住了前進的腳步。隻要堅信沒有什麼不可能,一切就會變得有可能!

不要抱怨處境,學會正確化解危機

通向最高管理層的最迅捷的途徑,是主動承擔別人都不願意接手的工作,並在其中展示你出眾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場中,常常有人抱怨:公司沒有給我提供一個好的發展平台,我個人的能力得不到體現……那麼,一個人的能力到底該如何體現?在什麼時候最能夠體現呢?

想要得到領導的賞識,得到公司的重用,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有多強來取得他人的信任,而是要以實際的行動和結果來證明。對於領導而言,他將一個職位交予某一個人,是希望他妥善及時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危機問題。如果你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並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展示出這一麵,那麼領導有什麼理由不重用你呢?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年輕的時候,曾在一家鐵路公司做電報員。

有一天,卡內基在值班時突然接到了一封緊急電報。電報上的內容顯示,有一列裝滿貨物的火車在附近的鐵路上出了軌道,要求上司通知所有要通過這條鐵路的火車改變路線,或是暫停運行,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可是,那天是周末,卡內基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也沒能聯係到主管。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而且一列列車正在駛向出事地點。這時候,卡內基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冒充上司給所有要經過這裏的列車司機發出命令,讓他們立即改變軌道。依照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如果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肯定會被開除。卡內基當然也知道後果,但是他還是那麼做了。他在發完命令之後,立即寫了一封辭職信,放到了上司的辦公桌上。

第二天,卡內基沒有去上班,但他卻接到了上司的電話。

走進上司的辦公室後,那位平日裏以嚴厲著稱的上司當著他的麵,狠狠地撕碎了那封辭職信,並微笑著對他說:“因為我調到公司的其他部門工作,我們已經決定讓你來擔任這裏的負責人,因為你在正確的時機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在領導看來,一名真正合格稱職的員工,最關鍵的素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緊要關頭。曾經,一家知名跨國集團的總裁說過:“通向最高管理層的最迅捷的途徑,是主動承擔別人都不願意接手的工作,並在其中展示你出眾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麵對兩車即將相撞,卻不能找到領導進行彙報的時候,卡內基毅然決然地選擇違反規定,冒充上司下決定,避免了一場災難。這種決策力和魄力不是一般人具備的,所以他最終才能夠從電報員成為部門的主管。如果他當時隻是抱怨:“領導都幹什麼去了?”那結果不堪設想。

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抱怨無用,特別是在關鍵時刻,這隻能延誤時間,讓事情變得更糟。當然,並不是有了決心和蠻力就可以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的關鍵,在危機之中找到轉機,以最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

美國紐約的一家公司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斥資新建了一棟幾十層的總部大樓。工程即將竣工,但是如何向社會宣傳呢?這個問題困擾了公司的廣告部,苦思冥想了很久,他們也沒有找到一個滿意的宣傳方式。

這時候,值班人員報告說,大樓52層的大廳裏有一群鴿子。這群鴿子似乎將大廳當成了自己的巢穴,將整個大廳弄得髒亂不堪。可是,怎麼處理這些鴿子呢?如果處理不好,一定會引起環保組織的攻擊。這時候,廣告部的一名員工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處理辦法,而且這個辦法很可能讓麻煩變成機遇。

原來,他想到利用鴿子這個偶然事件大做文章,製造新聞。他們派人關好了窗子,不讓鴿子飛走,然後打電話給紐約動物保護委員會,讓他們派人來妥善處理這些鴿子。美國曆來都以注重動物保護著稱,可想而知動物保護委員會非常重視。他們聞訊立即趕來,興師動眾的大舉動引起了紐約新聞界的關注,各大媒體也競相出現在那棟大樓麵前。

就這樣,用了三天的時間,從捉住第一隻鴿子直到最後一隻鴿子落網,新聞、特寫、電視錄影等,連續不斷地出現在報紙和熒屏上。這期間,大量有關鴿子的新聞評論、現場采訪、人物專訪湧現。而那個即將竣工的總部大樓就是整個報道的背景。這個時候,公司的首腦人物抓住這千金難買的機會頻頻出場亮相,大肆宣傳自己和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間,“鴿子事件”就成了酷愛動物的紐約人乃至全美國人關注的焦點。

最後,鴿子被一隻隻放飛了,而這家公司沒有花費一分錢的廣告費,卻讓摩天大樓迅速聞名遐邇了。那個提出點子的人,如今也已經成了這家公司的創意總監。

回顧一下這個故事,如果廣告部的那位員工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也沒有意識到鴿子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到公司的利益,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損害公司的形象,更會喪失免費宣傳公司的機會。

在工作中,多數人都渴望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以此取得大的成就。有些人能夠做到,有些人卻無法做到,於是後者中的一些人便會抱怨,但他們卻不去思考為何會失敗。其實,這就是我們平時總說的,做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懂得抓要點和根本,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話,在日後做事時就不會事事著手、事事落空了。而且,無論遇到了多麼棘手的問題,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要點,用最佳的方式解決。待到自己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工作就會變得順利得多,也更容易獲得良好的發展。

轉換思路,劣勢也能變優勢

身處劣勢之時,你可以選擇抱怨,也可以選擇積極思考,換一種思路去解決問題。兩種選擇,兩種不同的結果。抱怨隻能讓你陷入痛苦的泥潭,而換一種思路,可能會將劣勢轉變為優勢,從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說起劣勢與優勢,不得不提及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

美國的一名10歲的男童,他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失去了左臂。但是,一直以來他都很想學柔道。最終,隻有一條手臂的他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師傅,開始學習柔道。起初,他非常興奮,認為自己能夠學到很多招數。可是三個月過去了,師傅卻隻教了他一招,他有點沮喪,也不知道師傅到底是何用意。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他參加比賽。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非常輕鬆地就贏了前兩輪。第三輪有點艱難,對手很快就顯出了急躁的情緒,連連進攻。他敏捷地施展出了師傅教給自己的那一招,果然他又贏了。就這樣,他稀裏糊塗地進入了決賽。決賽的對手實力很強,而且對方比他高大、強壯,看樣子經驗也比較豐富。有一段時間,他明顯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他會受傷,便叫了暫停,並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他的師傅不同意。比賽重新開始了,對手有些驕狂,放鬆了戒備。他借此機會立刻使出了自己的那一招,製服了對方,贏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他和師傅一同回顧每場比賽的細節。他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師傅,為什麼我隻用這一招就能夠奪得冠軍呢?”師傅回答:“有兩方麵原因。其一,你學會了柔道中最難的一個招數;其二,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對方抓住你的左臂。可是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做得到。”

一個失去左臂的人練柔道,在常人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的身體狀況就是一種劣勢。但是,正因為沒有左臂,所以對方根本無法製服他,他的劣勢最終轉變成了優勢,並成就了他的夢想。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妨引申思考:當你身處劣勢之時,你可以選擇抱怨,抱怨自己有才華卻得不到施展;抱怨命運捉弄自己,讓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積極地思考,轉換一種思路去解決問題。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抱怨的那個人,現狀得不到改變,他仍舊處於劣勢之中;而采取積極行動的那個人,則是用頭腦和行動將劣勢轉變成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