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老板也不是不講信用和情義的人,待吳凡挑好了一套滿意、價格不菲的房子後,老板很爽快地付了全部的房款。
誰說老板吝嗇,隻想讓員工加班加點地幹活,不願意給他們加薪升職?如果你也有吳凡一樣的技術,也能夠像他一樣幫助企業發展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那麼不用你去要求什麼,老板自然也感激你,做出重用的表示。要知道,為了公司的利益,老板會對每一個員工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多方麵的考察。他們不可能拿自己的心血開玩笑,也更加不會重用那些能力不足、滿是牢騷的人;而對待那些能力強、和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員工,就算是付出一些代價,他們也願意留下這樣的員工。
在不少人看來,老板就像是個監工,專門給自己挑錯,老板不在公司,他們就如脫韁的馬,感覺自己擺脫了束縛。他們常常對老板的批評嗤之以鼻,甚至懷恨在心。明明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卻埋怨老板挑刺;自己做出了成績,就認定這都是自己的功勞,和老板沒關係。殊不知,有些時候你的成就之中就包含著老板的良苦用心。
孫立開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但效益還不錯。公司是小了點,但不管是行政、財務還是市場等方麵,問題卻一點都不少。孫立有一些做管理的朋友,每次聚會時他都不忘和那些朋友探討一下公司經營管理上的問題。
有一次,孫立給朋友劉強打電話,要他冒充自己公司的客戶,去找他們公司的某位業務員商談。劉強以為,孫立是想考驗一下業務員的能力,可他沒想到,事情根本不是這樣。
原來,不久前孫立的公司來了一名新業務員,他家在農村,父母靠種地供他讀完了大學。畢業後,他一直想做出一番事業。可是,銷售工作除了個人能力外,客戶的積累也很重要。因為入行不久,他幾乎沒什麼客戶資源,經過百般努力才簽下一個單子。
沒過幾天,公司的另外一名業務員找到孫立,說自己的客戶被那個新來的業務員搶走了。孫立擔心這件事打擊了那個新來的業務員,而公司又規定搶客戶的情形一旦發生就要處罰。無奈之下,他才找到朋友劉強幫忙,讓他冒充公司的客戶。
聽到這裏,劉強不禁感歎孫立身為老板的良苦用心。
看到這裏,希望你不要再抱怨你的老板了。他們也很無奈,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他們身上的擔子更重。如果能夠試著真誠地去理解老板的良苦用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老板和工作,你會發現老板其實很友好,你的工作也很輕鬆快樂。
“折騰”是成功路上的財富
老板的“折騰”不過是職場路上的一些小挫折,並不具有毀滅性;相反,如果能夠正確對待,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到症結所在,還能夠促進自身的提高。很多時候,老板“折騰”你也正是出於這個目的。
“這不是折騰人嗎?”
每一個職場中人都說過,或是聽過這句話。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策劃案,被客戶一句話否定了;老板安排了一個任務下來,自己加班加點終於快要大功告成的時候,卻被告知不用再繼續做了……這樣的情形往往會激怒一些人,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受折磨,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喪失對工作的興趣,日後敷衍了事。其實,這些“折騰”不過是職場路上的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已,它們並不具有毀滅性,用不著抱怨和憤怒。我們應當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看待這些挫折,將這些“折騰”化為前進的動力,做到越挫越勇。
王倩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她,總覺得職場是個能讓自己大展拳腳的地方,她也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工作,做出成績!憑著這股銳氣,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並且很享受這種努力奮鬥的感覺。
可是,沒過多久,王倩的興奮勁兒就少了。她發現助理也不是好當的,要處理各種各樣的瑣事,沒有一點自由的空間,公司的條條框框也非常多。這些還是次要的,最讓她頭疼的是自己要聽從三個經理的差遣,每件事都必須向他們一一彙報,否則的話就有人不滿意。
一天,總經理給王倩下達了一個任務:一周之內做出辦公室裝修的計劃案。王倩是個新手,她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計劃,腦子裏一點概念都沒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開始向同事求助。一個星期之後,她終於做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她把這套方案交給三位經理看,可沒想到,三位經理給出了三個完全不同的修改意見。
這可怎麼辦?都是經理,該聽誰的呢?不管聽從哪一個,都會得罪另外兩位老板。王倩一時間覺得自己備受折磨。可是,該幹的活兒還得幹!
思考了一番之後,王倩將三位老板的意見重新進行了整合,做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並拿著這個方案分別去找了三位老板。可是老板又給出了很多意見,而且意見還是不統一。王倩沒有抱怨,反倒是越挫愈勇,又重新做了一份方案。就這樣,反反複複地修改、批評,再修改、再批評,最後她終於做出了一個讓三位經理都滿意的方案。
當這個棘手的任務做完之後,王倩突然覺得:沒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受“折磨”的同時也是一種提高和進步。
王倩遇到的情況在職場中很常見,隻是能夠像她這樣用一種良好的心態去對待“折磨”、沒有絲毫抱怨的人,卻少之又少。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堪忍受這樣的“折騰”,最終以自己做不來,或是拖延、辭職等方式來逃避挫折。更有甚者,認為這是老板或同事有意刁難自己,給自己“穿小鞋”。
說到這裏,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老板“折騰”你的目的是什麼?他難道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嗎?顯然不是。因為這樣做對他而言沒有任何益處,對於公司的發展來說也不利。在工作中遇到的這些“折騰”很多時候是一種考驗,其中也蘊含著機會。如果你在“折騰”中巧妙地處理了別人提出的問題,那麼在此過程中你也收獲了經驗,“折騰”多了,經驗多了,那麼你日後得到重用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有時候,“折磨”能夠激發我們更強的工作能力,加速你的進步和提升。
趙鑫是一家廣告公司的策劃,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這也讓他頗為自豪。
一次,公司接到一筆生意,為某知名公司的產品做一個廣告宣傳。老板將這個案子交給了趙鑫,趙鑫自恃才高過人,用了一天就做好了這個方案。可是,老板看過之後卻讓他重新再做一份。
於是,趙鑫便又花了兩天的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沒想到,老板看了之後並不滿意,還一臉嚴肅地對他說:“這是你能夠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聽到這番話,趙鑫愣住了,他沒敢再說話。那天晚上,趙鑫一直在公司裏加班到深夜,做出了一份新的策劃案。第二天早上,他又將自己的勞動成果交給了老板。老板看了一眼,又說了和昨天一樣的話:“這是你能夠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
接連幾次,老板一直這樣“折騰”趙鑫,趙鑫感覺有些憋屈。他把自己的方案認真地修改了一番,自認為已經很好了,才拿給上司。可是,上司又問:“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這一回,趙鑫沒有拿回方案,他理直氣壯地說:“這個方案我已經進行了反複的思考和修改,我認為這似乎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的方案。”
這時,老板笑了,他說:“你的方案通過了。其實,你一開始就已經做出了很不錯的方案,隻不過我希望你通過修改能做得更好。現在我手裏的這一份,的確是一份很完美的策劃方案,比我預期的要好得多。”
聽了這番話,趙鑫才突然明白,原來老板的“折騰”是為了自己。後來,他改掉了自大的毛病,盡職盡責地工作,最後被提升為公司策劃部的總監。
看到這裏,你可能也明白了,很多時候老板的“折騰”是善意的。如果你每一次都能夠認真地記住老板的批評,深入分析原因並加以改正,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在提高,老板的“折騰”也會慢慢減少。如果老板批評你或是讓你重新做一項事務,你選擇了抱怨,甚至讓其他人去做,那麼這些提高和重用的機會就轉到了別人的身上。所以,麵對老板的“折騰”,應該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越挫越勇,化“折騰”為力量,為自己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記住:是公司成就了你
不管今天的你擁有了怎樣的成就,公司付出的遠遠比你個人要多。請記住一句話:是公司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初入職場的女孩遇到了一個嚴厲的老板,雖然那位老板冷酷、自負、不近人情,但女孩還是在老板的影響下一步步地成長著、進步著。她的變化令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驚訝。最終,她從一個質樸的女學生,轉化成一名優雅的職業女性。我們可以說,她的成就源於她的努力和勤奮,但反問:如果沒有那家公司,沒有遇到那個冷酷的老板,她能夠成長得如此之快嗎?
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往往都是一腔熱血,他們感覺自己掌握了深厚的文化知識,能夠在職場中大展拳腳。可真的走向了工作崗位,才發現很多知識脫離了實際的理論,根本無法直接發揮作用。慢慢地,他們在崗位上不斷地學習、成長,越來越有經驗,從最初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到自己獨當一麵。回首過去的這一切,是誰成就了今天的你?是公司!
公司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成長的舞台,它提供了培訓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公司為我們提供了舒適的辦公環境,讓我們心情愉悅;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老板,讓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所以,不要抱怨公司給予自己的太少,你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公司的付出,你應該對公司心存感激,因為是公司成就了你。
有些在公司表現優異並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可能不太認同這一點。他們始終覺得是自己的存在讓公司發展壯大,並不是公司成就了自己。事實上,一個人做出的貢獻再大,對於公司來說也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每個員工都好比企業鏈條上的一顆螺絲釘,如果沒有企業的管理政策這一鏈條的維係,螺絲釘是無法緊密聯係在一起,保證整個企業的運轉的。所以,很難說是個人成就了公司。在現實中,不少例子都能夠說明這一點。
老趙是公司裏的元老,從公司創建之初一直到現在,已經有13年了。如今,公司發展壯大了,也吸收了不少優秀的人才,而老趙的心裏卻越來越不平衡了。
那天,老趙和一位剛剛上任的主任因為意見出現分歧吵了起來。事後,新來的主任特意為自己的言語失誤向老趙道歉,他說:“真是對不起,剛才我沒壓住火。不過,我並不是針對您,隻是想與您做一些業務上的探討。我知道您是公司裏的元老,公司能發展到現在您有很大的功勞。”
這樣一番誠懇的道歉,在他人看來就已經可以了,都是為了公司的事情沒必要繼續追究。可是,老趙卻不這樣認為。他聽到新來的主任說自己是元老,就更覺得自己在公司裏舉足輕重了。老趙沒有接受主任的道歉,而是不依不饒地說:“你以為道歉就行了嗎?我在為公司籌建忙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裏呢?”緊接著,老趙又說了很多不客氣的話。新來的主任覺得挺沒麵子,什麼都沒說就走了。
老趙是個愛較真的人,他越來越覺得是自己成就了公司,這種自我膨脹的感覺促使他敲開了總經理辦公室的大門。總經理早就聽到一些員工反映,老趙倚老賣老,經常對別人呼來喝去。他一直想批評老趙,但礙於麵子沒有開口。沒想到,老趙這回自己找來了。
“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我當初來公司的時候……要是沒有我們這些元老,公司也就沒有今天……新來的那個王主任您必須得處理一下。”老趙一進門就開始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雖然聽上去頭頭是道,可結果老板卻對他說:“你回去休息兩個月吧,看看這些浮躁的年輕人能不能把公司管理好。”
事實證明,老趙不在的兩個月裏,公司從生產到經營一切都很正常。
老趙是所有自以為是的員工的前車之鑒。他為公司的創建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一點公司上下都知道,而且大家對他也很尊重,但他卻刻意誇大自己的作用,以為自己離開了公司,公司就無法正常運轉。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和行為不會有好的效果,公司就好比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是一個個細小的零件。如果某個個別的零件壞了,可以換成新的,這不會影響整個公司的運轉。如果非把自己看得不可或缺,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引起他人的反感。
不管你現在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還是公司裏舉足輕重的老員工,不要總抓住自己的輝煌不放,也不要用你的過去來邀功,甚至是打壓別人。生活在過去的人都是愚蠢的,況且你能夠擁有今天的成就,公司的付出遠比你個人要多。記住那句話:是公司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