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放下抱怨,融洽你與同事的關係(1 / 3)

第九章 放下抱怨,融洽你與同事的關係

跳舞不好的人,總是抱怨自己的鞋子。

——比利時彥語

當工作中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很多人就會努力為自己開脫,埋怨環境的不利,抱怨同事的不是,卻始終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相反,若是同事犯了些小毛病,他們總是忍不住提出批評和建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當你忍不住要抱怨指責別人時,先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先想一想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怎樣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想,也許就會改變你草率的看法。況且,在職場中,個人的力量更是有限,誰也無法獨自承擔各種壓力,獨自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更難獨自獲得成功。我們必須學會借助同事的力量,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取長補短,與他人共同進步的同時讓自身更快地成長起來。

不要隨意批評同事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考角度,如果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誤會難免就會產生。所以,千萬不要隨便去批評、抱怨別人,因為這樣的話一出口就意味著對別人的傷害。

“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就什麼都別說。”這是西方一句有名的諺語,它告誡世人:為人處世時,要學會尊重和讚美他人。即便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也要謹言慎行。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與之相悖。不管是在大的企業還是在小的公司裏,吹毛求疵、流言蜚語、牢騷抱怨始終都未消失過。特別是當工作中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很多人就會努力為自己開脫,埋怨環境的不利,抱怨他人的不是,卻始終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反過來若是別人犯了些小毛病,他們總是忍不住提出批評和建議。其實,不管你對同事的批評是否出於善意,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不要批評別人,免得將來也被別人批評。”

不少成功的人,都能克製住指責別人的衝動,甚至可以做到“一句埋怨的話都不說”。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富蘭克林,當人家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道:“我盡量不說任何人的不好!”勵誌大師卡耐基也說過:“如果你想學會待人處事,那麼就請你記住三大原則:不批評,不責怪,不抱怨。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

你可能會質疑:“這怎麼可能呢?”

當然可能!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告訴我們,這樣做其實來並不難。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總統的辦公室,他看起來一臉的不悅。果然,剛剛坐下,他就開始抱怨:“那個少將竟然侮辱我,說我偏袒一些人。”

看到斯坦頓這個樣子,林肯笑了笑,他建議斯坦頓寫一封信回敬那個家夥,並說:“你可以寫得尖刻一點,狠狠地罵他一頓。”

斯坦頓立刻就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林肯看。

“很好,要的就是這個!真是太棒了,斯坦頓,就該這樣教訓他一頓。”林肯高聲地叫好。

可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的時候,林肯卻攔住了他,問:“你要做什麼?”

斯坦頓有些不懂了,他說:“我當然要寄出去了。”

“別胡鬧!這封信不能發出去!”林肯大聲地斥責到,“你趕緊把信扔到爐子裏麵去。生氣的時候寫下的東西,我都是這麼處理的。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出了氣,現在既然感覺好多了,就把它燒掉吧!”

其實,林肯交給斯坦頓的這一方法,是他自己從政治生涯中“磨練”出來的。林肯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每次遇到故意打擊自己的政敵,想狠狠教訓他們一頓的時候,就會把自己想要發泄的話寫在紙上,等到自己出完氣之後,就把紙燒掉。

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考角度,如果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誤會難免就會產生。所以,千萬不要隨便去批評、抱怨別人,因為這樣的話一出口就意味著對別人的傷害。職場上,這樣的一句話往往會讓你失去一個事業上的夥伴。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當你忍不住要抱怨指責別人時,先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先想一想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怎樣做,請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想,也許就會改變你草率的看法。

職場中,你的同事可能已經夠煩了,在單位裏工作壓力又大,隨時都可能受到老板的責罵,本來已經是很頭疼了。這時候,如果你還在他身邊批評抱怨,無疑,他會對你很反感,甚至會在心中記恨你。所以,身在職場之中,與同事相處,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切不可隨便說出指責和抱怨的話來。

抱怨同事的人隻能被孤立

那些隻顧抱怨和指責同事的人,即便能力出眾,最終也會被孤立,因為所有的努力都無法掩蓋抱怨帶給別人的壞印象。

德國有一家企業,為員工設置了這樣一條規定:禁止抱怨。如果一個員工被發現抱怨三次以上,就必須走人。起初,人們對於公司老板的這一決定有所質疑,他們說:“如果說抱怨三次就要走人,那麼最後公司還能剩下幾個人呢?”老板說:辦公室裏可能剩不下幾個人,但那些能夠剩下的,都是和我一起共事的人!”

或許,這樣的做法有些絕對,但它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因為那個老板知道,辦公室裏的說話習慣和表達方式,直接影響同事間的溝通和工作業績。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玩笑。回想一下:當你聽到同事抱怨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很心煩,甚至一個字都不想再聽?

所以,你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辦公室語言”。很多業績出色的人,他們的學曆、經驗、創造性都和別人差不多,他們比別人強的地方,隻在於他們用正麵的語言在溝通。千萬不能讓抱怨在辦公室裏“瘋長”,否則你隻能被同事孤立。

王珂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性格開朗,工作起來非常認真。誰都知道,行政的工作比較繁雜,設備維護、辦公用品添置、買機票、交通費……王珂是部門裏的一把手,不找她找誰?所以,王珂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有三頭六臂,加上她為人比較熱情,懶得出去吃飯的人還要請她幫忙叫外賣。王珂這個人哪兒都好,就是有一樣,愛發牢騷。

“真煩,說過多少次了,你們總是不往心裏去!”一大早,辦公室就傳出王珂的抱怨聲,一位同事從她的工位旁走開,嘴裏嘟囔著:“吵什麼吵,好好的心情都被你吵沒了。”

剛消停了一會兒,財務部的老李又找王珂領膠水,王珂不高興地說:“你們部門的周麗昨天剛剛領了三個,怎麼那麼多事?以後辦公用品你們一下子領完,麻煩死了!”說完,王珂就在抽屜裏劈裏啪啦地翻騰半天,找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前台打水回來看到這一情形,連忙打個圓場:“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的時候都叫得特好聽,人家一來找你,你的臉立馬就變了。”一句話說得王珂就笑了。

尷尬的氣氛消散過後,緊接著又“出事”了。設計部的小馮匆匆忙忙地找到王珂,說她的電腦出了問題,讓王珂想辦法幫她處理一下。王珂一聽就不耐煩了:“我知道了,你等會兒!和你說一百遍了,修理辦公用品先填保修單!”說著,拿出一張單子扔給小馮,起身往IT部走去,嘴裏念叨著:“IT部的人都幹嗎去了,什麼事都找我。”

雖然王珂的態度不好,可公司的正常運轉還真的離不開她。畢竟那些應該做的、不該做的她都盡心做好了。可是,那些“真煩”、“說了一百遍了”、“什麼事都找我”……讓人聽起來的確很不舒服,大家聽到她的抱怨聲,都感到苦悶和反感。

年底,公司投票選舉優秀員工,大家都覺得這個活動很“老土”,可每個人心裏卻都有個“小算盤”,希望榜上有名。獎金多少是其次,隻是希望自己一年的勞動能夠得到老板的認可與讚許。王珂心裏也這樣想,可結果呢?60張選票,她隻得了14張。

王珂覺得有點委屈,自己工作那麼拚命,卻沒人體諒。實際上,同事們對她的工作還是比較認可的,隻是都反映:“王珂那張嘴太厲害了,要是說話‘好聽點’……唉!”

看到了抱怨的弊端了嗎?不得人心是最可怕的後果,職場中,別人可能看不出你有多麼的努力,但是能夠聽到你有多麼的抱怨。要記住,無論工作多麼努力的人,一旦染上了抱怨的壞習慣,你的努力也掩蓋不了抱怨給別人造成的壞印象。

“如何說話”是職場中一門很大的學問,也許你現在還無法做到圓滑有度,口吐蓮花,但至少你該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一言一行,不要隨意抱怨和指責同事。如果沒有一個融洽的同事關係,不管你的能力多麼優秀,你依然會被孤立,無法取得成功!

不做讓同事討厭的“垃圾箱”

抱怨的人就如同辦公室裏的“垃圾箱”,散發出沉重且令人窒息的氣味。沒有人願意與“垃圾箱”為伴,如果你不想鬧得眾叛親離,就別再向同事抱怨。

看到髒亂的垃圾箱,我們總是忍不住捂住鼻子,甚至繞道而行。雖然那些垃圾堆在地上,不會碰到我們,但它散發出的那股濃烈刺鼻的味道,卻讓人受不了。

其實,不隻生活中有垃圾箱,職場中也有。

有位職場專家曾說:“每一個發出抱怨的人,在我麵前都如同一個垃圾箱,散發著讓人恨不得馬上逃走的氣息,無論是俊男,還是靚女。”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刻薄,但仔細想來還真的如此。當你在辦公室裏專心工作的時候,突然有人在你身邊抱怨:“哎呀,這件事真麻煩啊!”“我真是不想在公司繼續做了!”“現在的客戶一個個的就像天皇老子,快受不了他們了!”聽到這些話,你就如同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身心不爽,甚至工作的積極性都被打消了。雖然心裏不高興,但又因為彼此都是同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出於麵子不能去指責他,隻能暗暗在心裏反感,或者幹脆戴上耳機,假裝聽不見。

如果這種感受你也曾有過,那麼你一定要記住:當你準備開口向同事抱怨的時候,一定先考慮下他們聽過之後的感受。很可能,你抱怨的話剛一說出口,就變成了一個“垃圾箱”,散發出抱怨的臭氣,令人厭煩。對於老板來說,他們最不喜歡的也是這樣的員工,在辦公室裏安置一個“垃圾箱”,顯然會影響所有人的情緒。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將這個“垃圾箱”掃地出門!

某公司剛剛成立三年,但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這一切,都離不開公司經理的決策力,還有所有的員工的努力,尤其是以團結著稱的業務部。業務部共有五個人,他們個個都是精英,而且善於合作。為了擴大市場,公司又招聘了兩名新業務員,希望他們能夠很快地融入團隊,與公司共同發展。新來的兩名業務員都剛剛大學畢業,一個叫張楚,一個叫尤晗。起初,業務部的同事對待他們都是一視同仁,但是三個月後,大家對兩人的評價卻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