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看來,賣鞋似乎學習不到什麼太有價值的東西,但這份工作讓韋爾奇學到了一條重要的生意經:一切為了做成買賣。韋爾奇在鞋店裏工作的那幾年,幾乎沒有讓一個走進鞋店的顧客空手而去。
韋爾奇從一個平凡的售貨員做起,一步步地走來,最終成就了傳奇般的事業——世界最大的電器公司的CEO。說起自己的成功秘訣,韋爾奇總結了七個字:“做好平凡的工作。”
工作是發揮才能的平台,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與人格尊嚴也沒有絲毫關係。隻不過,有些人扭曲了對工作的認識,總覺得隻有做高薪的職業經理人或是老板才算有意義,做普通的工人就是低人一等。要知道,個人的價值不在於職位的高低,而在於你對待工作的態度。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生來就處於社會上層,更多的人都是從底層奮鬥成功的。暫時的卑微沒有關係,隻要你的態度不卑微,踏實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你就定能打拚出屬於你的一番天地。
20世紀90年代,一趟開往西部的火車上,坐著一個年輕人,他梳著分頭、戴著近視眼鏡,看上去朝氣蓬勃,可他的內心卻帶著些許彷徨。那時候的他不懂幽默,甚至不善言談,常常獨坐幾個小時不說話。後來,他轉行做主持人,這成了他主持節目時最大的硬傷。
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電視節目播出時,他發現自己說的話幾乎全部都被導演剪掉了。為了改掉這個毛病,他讓身為製片人的妻子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統統記錄下來,哪怕是很小的毛病也不放過,然後他再與妻子逐一探討、改正。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盡管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主持人之一。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意,不足以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人生價值。實際上,那是你沒有將工作當成事業,如果你不認真努力地對待工作,你就無法很好地實現自我價值,更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不管一個崗位多麼平凡,都能夠做出驕人的成績,關鍵看你如何去做。不要蔑視自己的工作,蔑視工作就等於否定了你自己的勞動和人生價值。
一個小區裏有位電梯司乘員,工作非常認真,而且待人禮貌。每次有人走進電梯時,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她都會恭敬地說一句:“您好,請問您到幾層?”走出電梯時,她也會禮貌地說:“請您慢走。”日複一日,從來沒有差池。
後來,這位電梯司乘員被提升為物業部的基層管理人員。對待工作如此認真的人,我們相信不管她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能夠做得很出色!
這個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態度,隻有做得好和做不好。就算處於平凡的崗位上,隻要不斷地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為精英,在現實中創造生命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中,真正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的飯,而是一輩子不管走到哪兒都有飯吃。如果連平凡的工作都無法做好,那麼不管你走到哪裏都不能夠成為優秀的員工。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糊弄工作,受傷的是自己
如果總是試圖糊弄工作,可能表麵上看起來會節約一些時間和精力,但結果卻往往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工作中,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給老板幹活”。老板在的時候,適當地表現一番;老板不在的時候,能糊弄就糊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熬到每個月發工資的那一天,就算“萬事大吉”。他們總嘲笑那些兢兢業業、踏實肯幹的人,覺得他們“傻”。到底怎樣算精明怎樣算傻,不妨讓下麵這則寓言告訴你答案。
播種時節,農夫一直用牛和騾子一起耕地,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
年輕的騾子總是對老牛說:“太累了,我們今天裝病休息一天。”
老牛說:“不行啊!還是努力工作吧,耕種的季節不長,做完了我們再好好休息。”
騾子覺得老牛“傻”,就知道幹活,就自己裝病休息。為此,農夫還給它弄來了新鮮的幹草和穀物,希望它舒服一點。
等到老牛耕種回來,騾子趕緊向它詢問地裏的情況。
老牛說:“今天我耕種了不小的一段距離,但沒有我們倆一起耕種得多。”
“那主人有沒有說我什麼呢?”騾子問。
“沒有”。
聽到這番話,騾子放心了。第二天,它又裝病偷懶。等到老牛從地裏回來後,它又問:“今天怎麼樣?主人說了什麼?”
老牛說:“還不錯!主人沒對我說什麼,但他和屠夫說了半天話。”
偷懶、糊弄主人的騾子,雖然得到了暫時的休息,可最終卻被主人送到了屠夫的刀下。在職場中,很多人就與故事中的那頭騾子一樣,抱怨工作辛苦,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監工一樣監督自己,於是就投機取巧,總趁著老板不注意糊弄工作。他們不知道,每個老板都是不容易糊弄的,任何一個老板都不能容忍那些隻知道拿薪水,卻對工作不負責任的員工。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糊弄工作,不願意付出與成功相應的努力。的確,糊弄工作可能會讓人得到一時的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不管在什麼地方,那些糊弄工作的人都是裁員的“熱門人選”。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有太多糊弄工作的員工存在,那就如同蘋果中有了蛀蟲,會慢慢地將企業侵蝕掉。不要以為你的付出是徒勞的,工作是一麵鏡子,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
烈日當頭的夏天,一條熱鬧的大街上,站著一些分發廣告的青年。
一個靦腆的女孩朝著一位中年男士走來,發給他兩張廣告。男士問他:“為什麼給我兩張同樣的廣告呢?”女孩害羞地說:“因為我們有任務,早點發完我就能回家了。”男士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並繼續朝前走。他發現,那個女孩其實並不貪心,因為路上還有人一下子塞給他三五張,有的甚至給他一摞,然後笑嘻嘻地離開。
這時候,男士看到丁字路口那裏站著一個麵色黝黑的年輕人,他身上背著一個軍用水壺,手裏拿著一摞廣告。他往行人的手上遞著廣告,一人一張,不會多給,而且他的臉上始終保持著微笑。每一個從他手裏接過廣告的人,他都會真誠地說一聲:“謝謝!”
男士伸出手,問他索要廣告。他憨厚地笑了笑,說:“大哥,您手裏已經有了,我不能再給您了。”男士看著他,感慨地說:“來吧,我幫你一起發!”
夜幕降臨時,他們終於發完了廣告。這時候,男士從手裏掏出一張名牌給那個年輕人,說:“明天,你到這個地址來找我吧!”
第二天,年輕人按照地址走進一家公司的辦公室,而那個老板椅上麵坐著的人正是昨天那個與他一同發廣告的男士。原來,昨天發廣告的那些年輕人都是這家公司近來招收的大學畢業生,公司安排他們上街分發廣告是為了磨練他們,而那位男士則是公司的“密探”——管理顧問,旨在從這些新人中篩選出一名誠實可靠、能吃苦耐勞的人做業務主管。
男士握著年輕人的手說:“恭喜你,你就是我要舉薦的人,你靠你的吃苦耐勞和誠實的精神,打敗了所有的對手。”
年輕人謙恭地笑了笑,說:“其實,我沒有想過要打敗誰。您所說的苦,與我所得到的恩惠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我從小在山村長大,家裏條件不好,我依靠別人的捐助才讀完大學的。大學畢業後,公司就接納了我,我隻想踏踏實實地工作,除了努力我別無選擇。”
聽完這番話,管理顧問頷首而笑,最終決定竭力舉薦這個年輕人。
職場裏真正的聰明人,向來都是工作認真、踏實肯幹的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就會糊弄你。工作中從來沒有可以隨意打發糊弄的事情,無論任務大小,你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將來就會收獲什麼樣的果子。
不做薪水的奴仆,為了夢想而努力
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薪水,個人能力的提升,隱藏在工作背後的機會,以及能夠為你搭建一個平台讓你實現個人理想,這些遠比薪水更重要,也更有意義。
“我在公司裏做了快十年了,職位和薪水都沒漲;他剛來了幾年,就被提升為總監,這也太不公平了……”任何一家公司裏,都有類似的抱怨聲出現。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於是他們就有了許多怨言。乍一聽,肯定覺得公司不重視老員工,在這個公司做多久都是沒發展的,可仔細琢磨一下,未必是這麼回事。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久都沒有晉升加薪,而別人卻平步青雲?那是因為你一直都把目光放在薪水的計較和對工作量的算計上,不管你的工齡是多久,你在業務上卻還是個新手;而那些在職場中迅速體現價值的人,他們從來沒有太過於專注於薪水,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他們不會用眼前的薪水衡量自己付出的努力,即便多做事不能夠立刻得到回報,他們也毫無怨言。
大衛和約翰在同一個車間裏工作。每當下班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大衛總是第一個換上衣服,衝出廠房;而約翰每次都是最後一個離開,他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後,總要在車間裏走一圈,確信沒有任何問題後才關上大門。
一天,大衛對約翰說:“你知道嗎?你有時候讓我很難堪。”
約翰不解,問道:“你為什麼這樣說?”
“老板總覺得我不夠努力,原因就是你太‘努力’了!我們每個月不過隻拿幾百美元,你何必那麼拚命?”
“沒錯,但我不是為了薪水工作,我是為自己的理想工作。”約翰回答得很幹脆。在他看來,自己在為別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積累經驗,為自己日後的發展打基礎。
大衛就是當今許多年輕人的縮影。他們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公司報以冷嘲熱諷,總覺得薪水太少,不值得自己敬業;即便是在找工作的時候,也總是用薪酬待遇去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壞。公司給出的工資若不能夠達到他們心中的標準,他們就會認為“屈才”,從而怠慢工作;他們從不去想自己能夠為公司做出什麼,也不去想一份工作對於自己日後的職業發展有怎樣的影響。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想法和缺乏理智的做法,最終讓他們與成功絕緣。
實際上,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薪水,個人能力的提升,隱藏在工作背後的機會,以及能夠為你搭建一個平台讓你實現個人理想,這些遠比薪水更重要,也更有意義。很多人都看過加布裏爾·穆西諾導演執導的美國著名影片《當幸福來敲門》。這是一部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家克裏斯·加德納自傳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工作與夢想的真實故事,曾經震撼了無數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