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3個月後,李陽不僅能流利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甚至還能為老師糾正錯誤的發音。時至今日,李陽“瘋狂英語”成了英語學習產品中響當當的一塊牌子。
可以說,勇爭第一的進取心才是李陽前進的真正動力。當然,從李陽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進取心是可以學習而來,培養而成的。它不一定與生俱來,有進取心的人也未必才華出眾,它與智商高低毫無關係,也與出身背景、家庭環境沒有關聯,進取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讓一個人不畏艱難挫折,勇往直前。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荊棘與坎坷、挫折與磨難、困難與迷惑。人可以不相信命運,但必須麵對現實。想成功,就要敢於挑戰,就要懷著必勝的信念去麵對身邊的每一件事,哪怕前麵困難重重,也應該持之以恒、頑強拚搏。敢於挑戰第一,就算失敗了,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頭再來,成功就一定會屬於你。
在我眼裏,敢於挑戰第一的精神,是一種追求、一種信念、一種無畏、一種越過冷漠荒原後看到生命綠洲的快樂。因為挑戰,任何一條路都有可能;因為挑戰,自身的潛能會被無限地激發,我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竟是如此優秀。
該破釜沉舟的時候,絕不猶豫
在狼族中,那些弱狼每次在吃獵物時,總會被別的狼搶走,在半饑半飽下還常受狼族其他成員的欺負,因此,渴望成為強者的心理深深地積澱在它們的血脈之中。
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弱狼有了破釜沉舟的精神,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成為頭狼的機會,敢打敢拚,百折不撓,使自己不斷強大,最終脫穎而出,使自己立於頭狼之位。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別人這樣告誡我們:不要將自己置於懸崖邊上,不要把話說得太滿,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等等。這無疑是有道理的,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在沒有結果之前,所有的可能都是存在的。但是,當千載難逢的機會降臨到我們麵前的時候,當某件事情發展到生死攸關的時刻,人還是需要一點兒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的。
秦朝末年,由於秦王朝的殘暴統治,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公元前208年,劉邦和項羽兩支隊伍會合,軍威大震。這時,原來被秦國滅亡的魏、趙、燕、韓等國家也乘機起義,並與楚國結成反秦聯盟,秦二世慌忙派出人馬到各地去鎮壓。
秦將章邯率領20萬大軍進攻趙國,把趙王圍困在巨鹿,趙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於是,楚王派遣宋義做主帥,項羽為次將,帶兵去援救趙國。可是宋義並不急於趕去救趙,他打算先讓秦趙雙方打得兩敗俱傷,然後再出擊,從中漁利。他帶著人馬緩緩行進,到了安陽,停下來休息了40餘天。
這時的項羽心急如焚,他多次勸說宋義趕到巨鹿迎擊秦軍,但都遭到宋義的拒絕。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宋義,奪了兵權。他派英布與蒲將軍領2萬兵馬,渡過漳水直奔巨鹿,與秦軍交鋒,僅獲小勝。在趙國的一再請求支援之下,項羽率領全軍渡過漳水,準備和秦軍決一死戰。
項羽見秦軍人馬眾多,士氣正盛,要打敗強大的秦軍,就必定要想出一個好的戰法才行。於是,他命令士兵把渡船統統鑿穿,沉下水底;又把行軍煮飯的鍋也都打得粉碎,隻讓每人帶著3天的幹糧。如此一來,退路沒有了,糧食也不多了,不戰勝敵人就隻有死路一條。楚軍的將士們激昂振奮,互相勉勵,人人都抱著進則生、退則死的決心,拚命向前。
兩軍相遇勇者勝。秦軍雖然人馬眾多,但也抵擋不住抱著必死決心的楚軍。經過幾次激烈的血戰,秦軍終於瓦解。
項羽依靠這種“破釜沉舟”的精神,鼓舞了士氣,戰勝了強大的敵人。也許有人會說,“破釜沉舟”也隻不過是一個典故,我們今天不會遇到那樣的情景。說這話的人應該好好看看本文的開頭了,話不要說得太滿。人生如戰場,任何一份工作、一個計劃都有可能因為缺少了“破釜沉舟”的勁頭而失敗,相反,有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念頭,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如若不信,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位中國留學生的做法吧。
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為了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在這期間,他替人割草、放羊、收莊稼、刷盤子,隻要有人能給口飯吃,他就會暫時停下奔走的腳步。
有一天,他正在一家餐館刷盤子,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澳大利亞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他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就選擇了線路監督的職位前去應聘。
過五關斬六將,眼看著年薪4萬澳元的職位就要到手了,不料,招聘主管卻問了他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你有車嗎?會開車嗎?這份工作要經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初來乍到,糊口都是個問題,怎麼會有車呢?但為了這個極具誘惑力的職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會開!”
“那麼,3天以後你開著車來上班吧!”主管說。
幾乎身無分文的他3天要買車、學會開車談何容易?但是為了生存,這位留學生向他的一位朋友借了1000澳元,在舊貨市場上買了一輛舊得不能再舊的甲殼蟲轎車。
第一天,他看著朋友開車。
第二天,他自己顫抖著雙手在草地上歪歪扭扭地開車。
第三天,他開著那輛甲殼蟲轎車,左右搖晃著去上班了。
如今,這位中國留學生已經是澳大利亞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我們不清楚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韌性。麵臨沒有退路的境地,這位留學生集中精神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取到了自己的位置。如果他當初在應聘的時候稍微猶豫一下,不拿出一點兒破釜沉舟的勁頭來的話,說不定至今他仍在某家餐館裏刷盤子,或者在哪個農場放羊呢!
同樣,很多企業家在經營中都敢於用一時的損失和痛苦換取巨大的市場和利益。這種甘於吃眼前虧的做法其實也是破釜沉舟精神的體現。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靠的就是比別人看得更寬,想得更廣,思維更有深度。也就是說,他們有著置之死地而獲勝的勇氣。這一點在格力電器的總經理朱江洪身上得到了生動的印證。
朱江洪是一個思維高深的卓越企業家,善於以暫時的損失贏得市場,他靈活地把握市場運行規律,能夠清醒地、主動地將自己置之死地而求得生存。
當年,朱江洪任廣西百色某機械廠的廠長。有一次,他收到西藏水泥廠駐南寧辦事處的一封求購函。豐富的商戰經驗告訴他,這隻是一封試探性的求購函。他同時又意識到,西藏是中國的一塊特殊市場,如能在西藏市場占有一定份額,不愁在其他發達地區沒有市場。
於是,他決心做成這筆生意。第二天他就派銷售科長動身赴南寧,並明確表示即使經濟上吃虧也要簽下這筆供貨合同。朱江洪的這一舉動,使西藏水泥廠的代表吃了一驚,馬上簽了合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朱江洪所預料的,這樁生意沒有賺錢。為了履行合同,工人們犧牲春節假期時間加班加點生產,時值隆冬,運輸線路長,道路狀況險惡,廠裏派出5輛車經雲南把機械直送西藏,其中一輛車專門拉上所需汽油。這一來回就折騰了將近兩個月,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這樁生意雖然沒有賺到錢,但卻給朱江洪贏得了市場和榮譽,使同行們重新認識了這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物。
後來,朱江洪入主格力電器,在他的掌管之下,格力空調的地位扶搖直上,一舉奪得質量評價、市場占有率、售後服務3項全國第一。
朱江洪的經營哲學與他的思維邏輯完全一致:該爭的絕對要爭,該拚搶的時候就要拚搶,該破釜沉舟的時候絕不猶豫,否則,就可能會錯失最佳機會。將自己置身於懸崖邊緣的破釜沉舟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巔峰衝刺的機會,給了自己一個成為“頭狼”的機會。
人生的道路漫長而曲折,我們也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但隻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去迎戰,朝著心中的目標奮勇前進,就一定能攀上理想的山峰。這樣的人生,才是一個完美而真正的人生。
要想奪得頭狼地位,道路隻有一條,就是破釜沉舟、奮勇向前。我會丟開所有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奮鬥中去;我會激發我全部的潛能,創造出連自己都驚訝的成績。破釜沉舟是一種激情、是一種境界,破釜沉舟才是真正的拚搏精神。
盡力而為是不夠的,必須全力以赴
在草原上,狼族總是在頭狼的帶領下去攻擊野生的羊群。狼奔跑起來速度驚人,但是和野羊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野羊為了逃生使出了衝刺的力量,然而不到最後時刻,頭狼是不會輕言放棄的,放棄就意味著要忍饑挨餓或坐以待斃。因此,頭狼一旦追逐起來,便全力以赴,絕不瞻前顧後,首尾兩端。
頭狼深深懂得,成功的獲得,往往就是最後堅持的那一刻。如果在成功降臨時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乃至整個狼族都有可能隨之倒下,此前所做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生活中,當我們決定要做某件事情時,一旦選擇了就不要再後悔,而要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件事情上。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全力以赴做每件事,就是向著自己確定的目標前行,對自己抱有堅定的信心。不管周圍的風光多麼旖旎,也不要放慢我們前行的腳步。
全力以赴,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極主動、奮力向前的精神;是一種態度,一種不畏艱難、不找借口、傾盡全力去完成任務的態度;是任何一個成功者所必備的素質。下麵故事中的邁克爾就是憑借自己全力以赴的精神登上了穆爾岩壁,成為單人攀登厄爾卡皮坦山的第一人。
邁克爾決定攀登高達900多米、封鎖著優勝美地山穀入口的巨石。那時他有些自以為是,畢竟他曾經獨自登上過山穀正對麵的斜塔。那次攀登的高度雖然不很高,卻別有一番挑戰:因為它是傾斜的,所以不能用繞繩下降的辦法逃生。邁克爾用4天時間爬到塔頂,所以根本沒想到自己在厄爾卡皮坦山上會受到考驗,但是他錯了。他以為會輕鬆攀上岩壁的希望在嚴酷的現實和厄爾卡皮坦山的岩石上撞得粉碎。
葉馮·丘依納德和赫爾伯特3年前攀過穆爾岩壁。在攀登時,除了幹糧不足和幻覺症外,他們還忍受了極度的炎熱及接踵而來的暴雨和嚴寒。他們一直都按最高標準進行攀登,既不願意在岩石上打洞走捷徑,也不願意安裝伸縮栓。邁克爾也以這樣的標準為目標,但是卻為眼前的困難而感到震驚。在這條他選擇攀登的路線上,有幾處是他這輩子碰到的最難爬的地方,他得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辦法,鼓起所有勇氣才能堅持下去。
結伴攀登的好處是有一半時間你都可以坐在岩脊上,為你的同伴拉保護繩——這是恢複體力的時候。但單人攀登時,你每天得不間斷地爬10至12個小時,而且這樣的情況得持續10天。這不僅是體力上的耗費,還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曾有3個世界級的登山家在登山時安全繩沒有係好,結果在攀登時差點出現意外。你可能會想:“如果他們是世界級的登山家,那為何不檢查鎖扣呢?”正因為他們是世界級的登山家,所以他們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山頂上,從而忽略了像鎖扣這樣的小細節。獨自一人在厄爾卡皮坦山上,你得再三檢查像這樣的技術細節。這就像連續10天下棋。
邁克爾爬了5天後就開始自言自語。第7天結束時,他知道自己沒有成功的希望了,因為還有300米在等著他,而他的力氣連150米都爬不到了。他的耐力和精力都耗盡了。沒想到,沒有向導的這次攀登竟然如此艱難,把邁克爾推到了極限,用盡了所有體力。邁克爾告訴自己如果現在放棄的話沒有人會責備自己,因為他已盡了全力。而且如果他最終不能成功的話,再爬高一點也沒有任何意義。他知道自己被擊敗了。現在是放棄的時候了。邁克爾準備休息一夜後,第二天一早就下山去。
邁克爾剛決定舉白旗投降,這時有一個質問的聲音在他耳邊輕語:“你的目標呢?試著爬到山頂怎麼樣?是什麼把你帶到這裏,讓你堅持爬了7天?”是呀,到底是什麼呢?突然,他對放棄夢想的想法感到厭惡。一想到現在就放棄,他就覺得惡心。雖然他筋疲力盡,決心也在動搖,但他仍渴望實現夢想。他不能就此放棄,對這一切說再見。
邁克爾處於這樣一種境地,獨自一人在厄爾卡皮坦山宏偉的側麵,一個距地麵600米、離山頂300米的地方,經受著渴望和軟弱的考驗。
當邁克爾在岩脊上打瞌睡時,這些矛盾的幻想在他昏睡的頭腦裏遊蕩,最後他找到了答案。這個答案看上去極為平常。它向他提出一個簡單迂回的問題:“為什麼不考慮再爬高一兩米?即使再爬高一兩米,你在下山時也會像現在所處的高度一樣輕鬆。況且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也更光榮一些。”是的,他想自己能做到。他可以再爬高一兩米,這是退縮和堅持登頂之間的妥協。
第8天早上,邁克爾爬了一兩米,然後對自己說:“為何不再爬一兩米?即使再高一兩米,下山時也會像現在所處的高度一樣輕鬆,而且你還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也更光榮一些。”於是,他爬了一個又一個一兩米。就這樣,邁克爾又爬了兩天。這時,他離山頂已經是如此之近,成功幾乎伸手可及。接下來,他不再感到勝利渺茫了,隻要向著頂點繼續爬就可以了。
邁克爾的感覺,我們也曾經感受過,是盡力而為還是全力以赴?這是個問題。麵對山窮水盡的情況,無論是盡力而為還是全力以赴,都可以出現成功與不成功兩種結果,但體現出的卻是對人生、對自身潛能截然不同的態度:盡力而為是一句托詞,是對自己解決問題態度的一種主觀原諒;全力以赴則是對自身潛能的最大挖掘,是對一個問題的執著與負責,是必要時進行自救的
法寶。
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們的夢想、目標、內心深處的渴望離我們如此遙遠,我們看不出有什麼辦法能實現它們。也許我們並不需要明白用什麼方法,我們隻要堅持目標,緊緊抓住它,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可以了。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異給我們帶來了痛苦和不安,而這種痛苦和不安會激起我們內心的創造精神,從而為我們找到一條攀登任何高峰的道路。
美國一個小鎮上的牧師向一個班的學生鄭重承諾,誰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5章到第7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全文難度相當大。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望而卻步。
幾天後,班上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牧師麵前,從頭到尾背了下來,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後,背誦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牧師心裏明白,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牧師在讚歎男孩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說:“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
卡耐基說:“要想獲得成功,僅僅盡力而為還不夠,還必須全力以赴。”比爾·蓋茨的舉動正是這一信條的絕佳體現。那些宣稱“我要全力以赴”、“我要盡力”、“我要嚐試”的人,都有機會比別人先達到目標。不論他們是商人、運動員,還是一般平民,都是如此。
凡事盡力而為是不夠的,成功偏愛那些全力以赴的人,尤其是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尤其是當你強烈渴望成功的時候,必須全力以赴才行,如此才有可能得到希望的結果。
在我的信仰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我都會堅持這一信念,那就是在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嚐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在失敗中錘煉頭狼的心理承受能力
狼群進行一百次捕獵,成功的幾率大約隻有一成。每次捕獵失敗,都進一步磨煉和提高了頭狼的捕捉技能及對成功的渴望。對於所謂的“失敗”,頭狼擁有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它不會視其為失敗,而是作為成功的開始,檢討原因,吸取教訓,準備好從頭再來。
正是由於這種超強的心理素質,頭狼始終雄踞在狼族的最高位置上。它不需要其他動物的施舍,更不需要狼族成員教導它如何生存,頭狼所要做的就是重複尋找生存的機會,延續造物主所賦予的生存意義。
在人類社會中,有一些人不安於現狀,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視覺敏銳,抓住機遇,行動迅捷,麵對挫折永不服輸。他們就像頭狼一樣,無論麵對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能在絕望中尋找到一線生機,從而絕地反擊,轉敗為勝。這種人是生活的強者,他們在人群中永遠都是耀眼的明星。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渴望做出一番事業來,可是現實往往與理想相去甚遠。於是,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的情緒就在人們的心中滋生、蔓延了。誠然,人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沒有阻礙,關鍵是如何對待挫折、對待阻礙。沒完沒了地抱怨、詛咒,我們就隻能被擋在成功群體之外。成功歸根到底是一種境界,擁有強者的心理素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及一個人,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論遭受的挫折和失敗,恐怕沒有任何人能和他相比。
當年,年輕的林肯失業了,這使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競選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林肯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也許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幾個月臥床不起,甚至還得過神經衰弱症。之後,他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此後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他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未婚妻去世、競選敗北。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3年之後,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他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是,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然而,林肯沒有服輸。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奮鬥和進取中,有九次失敗,隻有3次成功,而第3次成功就是當選為美國的第16任總統。先前屢次的失敗並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勵和鞭策的作用。
每個人都難免遇到挫折和失敗,亞伯拉罕·林肯麵對失敗沒有退卻、沒有逃跑,他憑借自己超強的心理素質堅持著、奮鬥著。他始終有充分的信心向命運挑戰,他根本就沒想過要放棄努力,他不願放棄,所以他成功了。
有人這麼說: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不能戰勝自己的人,永遠不能成功。許多哲人、名人都談到戰勝自己的重要性,他們用自己的經曆向人們說明,人生中維護和保持自己堅強的心理素質,的確很重要。由此看來,失敗不是一種行為,隻是情緒的反映,所以不要逃避它;相反地,要接受它的挑戰。讓我們再來看一個事例。
諾曼·考辛斯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神經病學與生物行為學係的副教授。多年來,他一直是《星期六評論》的編輯,還寫過《人類的抉擇》等15本書。
早在前幾年,醫學專家就告訴他活不了多久了,但他以毫不畏懼的頑強和堅定不移的決心,擊破了醫生的預言。這些年來,他堅持治療的自我處方就是:克服恐懼、積極的想法、快樂、信心、幽默和希望,再加上定量的維生素C。
在考辛斯39歲時,他為了購買人壽保險而去檢查身體,心電圖表明他有冠狀動脈堵塞的跡象。保險公司拒絕為他保險。醫生說他隻能活一年半,而且還得放棄工作和體育運動,整天呆坐著不動才行。
考辛斯不願意改變他那種積極活躍的生活方式。他並沒有感到絲毫的恐懼,他寧願以鍛煉來保持心髒的健康,決心為了生存下去另辟新路。
7年後,他還活著,但又得了一種致命病——僵直性脊椎炎。麵對這次挑戰,他仍舊保持平和的心態,將恐懼拒之門外。他又開始搞了一個大膽的自我治療程序:大量服用維生素C和實行自我“幽默療法”。他每天看滑稽電影和幽默讀物。他後來說:“我高興地發現,10分鍾真正的捧腹大笑能起到一種麻醉作用,至少能讓我有兩個小時擺脫疼痛睡上一覺。”
考辛斯認為,消極的力量,如緊張、壓力、恐懼等都會使身體衰弱,而積極的力量,如快樂、愛情、信念、歡笑、希望等都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沒有人能斷言我們戰勝自身消極情緒的能力不會引起我們身體內部生物化學的積極變化。我們能夠安排自己的生活,去求得生存。
此後,考辛斯第3次和死神較量。當時,他心髒病發作了,他深知在緊急情況下驚慌是足以致命的,所以他告訴自己:首要的就是情緒別激動,要平靜,不給恐懼和害怕留一點餘地,並且相信自己能堅持下來,一切都會好的。
我們看完這個故事之後不禁會驚歎:難道考辛斯就一點兒都不害怕和沮喪嗎?麵對這樣的境地他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答案是,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恐懼,而是依靠堅強的心理素質將恐懼降到了最低程度。
為了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培養起堅強的心理素質,整理好自己的行裝,勇往直前地努力奮鬥,保持強者的心態,總有一天,成功會屬於你。
頭狼信念
成功並不表示我對任何事都不會害怕、不會緊張。即使成功之後,有時也難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但是,真正執著於成功的我卻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接受真實的自我,並努力提高自我。隻要我朝著成功路上多前進一步,恐懼便會減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