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頭狼嗅覺——時刻機警,謹小慎微
頭狼憑借敏銳的嗅覺,從獵物群中辨別出易於捕獲的對象,觀察並記憶許許多多細微得連人類都無法覺察的性格特征與習性。生活中的強者,就應該像頭狼一樣,對環境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從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神奇的東西,覺察到別人未曾注意的信息和細節,不斷發現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並從中學習和總結,利用這些人生經驗來推動自己的發展與進步。
頭狼法則之七 對環境的洞察力
準確的目標定位
頭狼的作風和追求就是完成自己的目標。在捕捉獵物時,頭狼通過自己敏銳的嗅覺和判斷力去尋找目標,一旦它有了準確的目標定位,就會帶領狼群充分展示狼性的作風,決不低頭認輸,直到捕獲獵物為止。
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人,他們整天辛勤工作,從不偷懶,但一生隻能養家糊口。從外在表現來看,他們兢兢業業,很讓人敬佩,但當他們老去的時候,卻總感到自己的一生過得並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並沒有他們勤奮的人卻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過上了比他們更好的生活。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明白,其中的秘訣就是,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做事有明確的目標。
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行動起來就會像夢遊一樣。許多人把一些盲目的願望當成了自己的奮鬥方向,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目標,最後哪裏都到不了。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最高點,當然必須有實際行動,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最高處隻能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隻有設定了明確的目的地,成功之旅才會有奮鬥的方向,行動起來才會有動力,成功的幾率也就大了很多。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組織了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10公裏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心理學家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裏,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不知道還要走多遠,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裏程碑。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著繼續往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時,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裏處都有一塊裏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一公裏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由此,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旦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並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此時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這裏。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艘三桅帆船在一次出海時陷入了狂風暴雨之中,船長為了減少風雨對船身的威脅,命令水手們卸下了兩麵船帆,當他們正要卸下第三麵船帆時,卻發現齒輪出現了問題,根本無法操作船帆升降。為了解開係住船帆的纜繩,船長隻好派一名年輕的水手爬到桅杆的頂端。在船身搖晃的情況下,這位水手慢慢爬向桅杆的頂端,他內心充滿膽怯,最後他緊緊抱住桅杆,不敢再移動一點。
甲板上的人都在為這個年輕水手加油打氣,但年輕水手卻手腳顫抖地大叫:“沒辦法,這兒太高,太搖晃……”一位老水手對他說:“全船人的生命都在你手中,現在聽我的話,千萬不要往下看,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桅杆的頂端,隻看著那條你要解開的纜繩就可以了!”
年輕水手聽了老水手的話,抬頭隻看著桅杆頂端的纜繩。他一步步地爬了上去,順利地解開了係住的纜繩,巨大的船帆很快就落了下來。
老水手的話表麵上是在提醒年輕水手如何解開纜繩,其實是說出了準確的目標定位的重要性。有了準確的目標定位,人的精力才能凝聚到一個焦點上,從而避免那些不相幹的事情分散注意力,這時人就會不斷地朝目標前進。
當然,準確的目標定位不單單適用於個人奮鬥中,對於一家企業、一個組織來說,準確的目標定位不僅可以為團隊找到前進的方向,還可以在前進的過程中激發團隊成員的熱忱,帶動下屬的積極性,從而加速目標的達成。TCL集團就是這樣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TCL創業初期提出了“廉潔奉公、思想統一、雷厲風行、富有成效”的口號;之後,TCL又提出了“團結開拓、艱苦拚搏”的企業精神,並為企業精神作了明確定義。這些企業精神,是TCL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保證TCL事業繼續發展的思想基礎。
為了企業下一步求得更大的發展,TCL重新確定了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係統表述為:企業經營目標是創中國名牌,建一流企業。所謂的“創中國名牌”,就是要創立一個馳名全球市場的中國名牌;“建一流企業”,就是要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企業。而一流企業的標準具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是綜合企業,另一方麵是具有國際競爭力。
除此之外,TCL的企業宗旨之一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這是TCL經營理念的重大進步,它改變了企業以利潤為中心的管理觀念,明確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用高質量的產品、全方位的服務滿足社會廣大顧客的需求,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讓更多的顧客認同TCL的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TCL人在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把顧客的需求、市場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隻有真正做到這一點,TCL的品牌和產品才會更有競爭力,企業也才能獲得更快的發展,會有更好的效益。這是所有TCL人的共同目標。
由此看來,塑造一個共同的目標,創建共同的價值立場和相同的價值理念,成為引發企業團隊成員積極性和工作動力的重要手段。因為員工認同企業,同時企業也認可員工。這樣一來,價值觀激勵便成為非常有效的手段。
如果個人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任何地方;如果組織沒有目標,就隻能在前進的道路上盲目亂撞,永遠也獲得不了任何效益。一切成功都是從準確的目標定位開始的。目標是對於期望成就的事業的真正決心。目標比幻想好得多,因為它可以實現。沒有準確的目標定位,就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驟。
我的成功與準確的目標定位是密不可分的,有了準確的定位,我就會按照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來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就算是遭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打擊,跌倒了也會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目標定位準確,容易成功;目標定位不準確,就很難成功。
捕捉對方的軟肋
頭狼非常善於觀察,能夠在觀察中準確地找到對手的弱點,從其弱處下手。比如,頭狼為了避免獅子與它們爭奪食物,並且防止在與公獅較量時受到傷害,就會帶領狼群去攻擊那些母獅子和小獅子。殺死了母獅子和小獅子,也就減少了未來獅子的數量,從而解除了獅子對自己構成的威脅。
在這裏,頭狼切中了問題的要害,也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同樣,人也要善於觀察,從細微處發現對手的軟肋和破綻,最後攻其要害,達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前,兵力、資源都遠非袁紹的對手,然而,他本人十分自信,手下的謀士也矢誌不渝地跟隨著他。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是正確的,而曹操這種捕捉對方軟肋的思想,也為他日後爭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曹操如何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又以什麼作為決定行動進退的根據呢?郭嘉與荀彧的一番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其中的訣竅。
郭嘉原來是袁紹的賓客,盡管備受禮遇,但他隻逗留了幾天,就毅然決然地來到了曹操的陣營。郭嘉在“跳曹”之前,曾對袁紹的謀臣郭圖坦率地說:“聰明之士應該慎選主人,才能建立功業。可惜袁紹隻仿效周公禮賢下士的做法,卻不知如何用人;日理萬機,卻缺乏抽絲剝繭的本領;好用謀略,卻不能當機立斷。要想輔佐他完成霸業必定困難重重,所以我將離開他。”在郭圖的眼中,袁紹已是當今雄主,還有誰能比得上?郭嘉見郭圖無法體會他話中深意,也就不再多說,徑直離去。
隨後,郭嘉和曹操品評天下大勢,相談甚歡,曹操喜出望外地說:“能使我日後成就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而郭嘉也自認找到了明主。幾個月後,曹操被袁紹一封措辭驕慢的書信激怒,很想出兵討伐,卻由於實力不足而遲疑不決。
此時,郭嘉和荀彧便為曹操分析曹、袁之間的強弱優劣。他們指出,曹操看似處於弱勢,實際上非袁紹能比,更何況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所謂“十勝”,即十項檢驗政治領袖優劣的標準,也就是說曹操有“十大優勢”,這十項是:
一、待人處世:袁紹繁文縟節,講究形式;曹操流於自然,毫無做作。這是“道”勝。
二、政治號召:袁紹割地稱雄,形同叛國;曹操尊奉天子,名正言順。這是“義”勝。
三、管理方法:袁紹權力鬆弛,政令不彰;曹操講究紀律,重視製度。這是“治”勝。
四、舉賢用能:袁紹外表寬厚,心多猜忌;曹操精明睿智,用人不疑。這是“度”勝。
五、謀略決斷:袁紹遲疑不決,錯失先機;曹操行動果敢,臨機應變。這是“謀”勝。
六、領袖魅力:袁紹高談闊論,追求形象;曹操推心置腹,不重虛名。這是“德”勝。
七、道德聲望:袁紹目光短淺,隻重小事;曹操著眼長遠,恩澤遠播。這是“仁”勝。
八、識人能力:袁紹官員明爭暗鬥;曹操用人得法,不為讒言所惑。這是“明”勝。
九、法治製度:袁紹是非不分,沒有標準;曹操堅持原則,賞罰分明。這是“文”勝。
十、軍事才幹:袁紹虛張聲勢,不合兵法;曹操以寡擊眾,用兵如神。這是“武”勝。
曹操聽了這段話之後,雖然以“不敢當”的自謙口氣回答,卻喜在心頭,同時也掌握了袁紹的諸多弱點,進而立下與袁紹爭奪天下的誌向。
在郭、荀做出上述論述兩年之後,袁紹動用十萬精銳之師,打算一舉消滅曹操。曹操手下大將聞訊無不震驚,但曹操神色安然,一點也不急躁。他以樂觀的態度安慰諸位將領,他分析道:“我很了解袁紹這個人。他的誌向高,但智慧低;外表英勇,卻膽識不足;兵多將廣,但權責不明;善猜忌,不能建立威信;將領傲慢,不服從指揮。因此,他的土地雖廣,糧食雖多,到頭來也隻不過是奉送給我們做禮物罷了。”
曹操說得如此自信坦然,但仍有不少人擔心,孔融就是其中一位。他問荀彧說:“袁紹兵強地廣,又有許多智謀之士為他策劃,有忠貞之人為他主持軍政,有諸多勇將為他統率大軍,我們真的能打得過嗎?”
荀彧的答複正好切中袁紹的弱點:“袁紹的兵員雖多,但是紀律不整。手下幾名謀士,田豐剛直,容易犯上;許攸貪婪,操守不好;審配專權,沒有謀略;逢紀果決卻剛愎自用。這幾個人無法團結、互相排斥,至於顏良、文醜,都是一介勇夫罷了,不難降服。”
袁紹這些缺點,在日後的官渡大戰中一一暴露:先是為了兒子的病放棄了乘虛出擊曹操的大好良機,後來又剛愎自用,不聽田豐等的勸告,輕率出兵。在整個戰役過程中,袁紹處處顯出應變力不夠、包容性不足的毛病。更為悲慘的是,袁紹死後,兩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大打出手,而袁紹手下的高級將領也為了各擁其主而產生內訌,致使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了曹操。
一個人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必須對對方的弱點及相關情況了如指掌,這樣方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美國著名的證券公司嘉信理財創建時,應用的商業模式是為投資者提供簡單低價的證券交易服務,因此很快就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吸引了大量總資產較低的投資者。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贏得更多傳統投資者,即總資產較高的人群。這些人當時多被富達投資等行業巨頭所壟斷。不過嘉信注意到,富達等對客戶收取了每月幾十美元的管理費——這對富達來說稱不上是一個弱點,但對嘉信而言,卻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條件和好機會。於是,嘉信馬上宣布對一萬美元以上賬戶免收管理費。這一招十分奏效,因為嘉信擁有的一萬美元以上賬戶相當有限,“光腳不怕穿鞋的”,免收管理費對自己損失很小。反觀對手,有大量的大額賬戶,如果效法將損失慘重,最後,富達隻能不做反應,眼睜睜地看著嘉信蠶食自己的核心客戶。
這就告訴我們,要想戰勝對手,達成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善於發現對手的要害和關鍵部位,然後不遺餘力地堅決出擊,從而達到一劍封喉、一擊致命的效果。
可見,抓住對手的軟肋和要害之處下手,在眾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處理,這樣才能做到在付出最少的情況下擊敗對手,從而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
要想在競爭中取勝,我就必須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製定進攻策略,發現對手的軟肋和破綻,用自己的優勢去攻擊對手的劣勢,同時躲開對手的反擊。隻有這樣,我才能戰勝對手,立於不敗之地。
把握機遇才能成為頭狼
在狼族中,當頭狼老到不可能再擔當重任時,就會有一批公狼躍躍欲試,企圖取而代之。一旦機遇到來,它們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隻有最善於發現機會並勇於出擊的公狼,才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競爭的勝出者,成為新的頭狼。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失敗者,他們在談起別人獲得的成功時,總會憤憤不平地說別人“憑運氣”、“趕上了好機會、好時候”。這些失敗者從來都不采取行動,而是等待著有一天他們會走運。他們認為成功者的命運一帆風順,而自己的命運則全是倒黴。殊不知,成功並不是降臨在幸運兒頭上的偶然事件,而是由人們自己把握的。
有許多發現和發明看起來純屬偶然,其實,仔細探究就會發現,這些發現和發明絕不是偶然得來的,也不是什麼天才靈機一動或憑運氣得來的。
人們常常引用蘋果落在牛頓頭上導致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一例子來說明所謂偶然事件在發現中的巨大作用。但人們卻忽略了,多年來,牛頓一直在為重力問題苦苦思索。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牛頓思考了該領域內的許多問題及其相互之間的聯係。可以說,關於重力問題的一些極為複雜深刻的問題他都反複思考推敲過了。蘋果落地這一日常生活現象之所以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頓對重力問題的理解,能激起他靈感的火花並進一步作出異常深刻的解釋,很顯然,是因為牛頓對重力問題已有了深刻的理解。若非如此,即使成千上萬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牛頓恐怕也難以引發出深刻的定
律來。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形下,這些在常人看來純屬偶然的事件,不過是從事該項研究的人長期苦思冥想的結果。也就是說,純粹的偶然性雖然以偶然事件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它其實也是在不斷實驗和思考之後所必然出現的一種結果。因此,我們要想抓住這些機會,捕捉這些偶然,獲取成功,就需要在平日裏付出勞動,有能夠捕捉這些機會和偶然的各種準備,並且科學準確地判斷形勢,發現機遇,並做出正確的決策去抓住機遇。阿曼德·哈默的成功就與他能夠機警地判斷形勢、把握機遇有著很大的關係。
阿曼德·哈默出生於美國的紐約市。在修完兩年的醫學預科之後哈默考上了醫學院,此時他父親的藥廠陷入困境,父親要他接管製藥廠,但不許他退學,哈默接受了。當時,哈默剛剛19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食物供應緊張,美國政府下令不許用穀物釀酒。哈默知道了這個信息之後,預測到威士忌酒馬上就會短缺。當時美國釀酒廠的股票為每股90元,而且以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為股息,哈默立即買下了5000股,並因此得到了作為股息的5000桶烈性威士忌酒。
果然,市場上很快便短缺威士忌酒,哈默不失時機地把桶裝威士忌酒改為瓶裝賣出。於是,哈默的威士忌酒大受歡迎。當哈默的5000桶威士忌賣掉2500桶的時候,一位叫艾森柏格的化學工程師前來拜訪哈默。這位客人說,如果在威士忌酒中加上80%的廉價土豆酒精,勾兌後數量可增加5倍,而且這種混合酒的味道也不錯。
哈默遵照這位工程師的建議做了試驗,結果確實如此。於是,哈默將所剩的2500桶威士忌酒變成了12500桶,並把這種酒定為“金幣”商標。在當時缺酒的年代,“金幣”酒照樣十分暢銷。不久,他買下了一家土豆酒精廠,並且大量地生產土豆酒精,繼續大量地生產“金幣”混合酒,獲得了很高的利潤。
不久,美國政府不再限製用穀物釀酒了,這對哈默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但是,哈默立即又對形勢做了分析,他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會馬上結束,即使馬上結束了,美國的經濟也不會很快地好轉起來,因此,穀物開放的時間不會很長。於是他決定繼續廉價收購無人問津的爛土豆。果然不出哈默所料,“穀物開放”隻持續了一個月就宣告結束,哈默的“金幣”酒比以前更暢銷了。
哈默生產威士忌酒自始至終都注意到了社會和時勢發展的動態,從抓緊時機購買股票以獲得威士忌酒到廉價地收購土豆,說明哈默自始至終都是在審時度勢地把握時機。正因為他能審時度勢地判斷形勢,所以他的一係列決策才做到了準確無誤。
盡管時機是一種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因素,有一定的神秘性,但它並不是無法捉摸和預料的。聰明的人總是一方麵從事手頭的工作,一方麵注意捕捉取得突破或成功的時機,當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他們便積蓄力量或者尋找出路,一旦時機成熟就順應形勢或潮流,開創自己的事業,就像萊維·施特勞斯這樣。
年輕的猶太人萊維·施特勞斯到美國舊金山去經商,除了別的商品他還帶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帳篷之用。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下船,貨物就已一售而空了,除了帆布。一針一線都需從外麵進口的舊金山人需求之旺給萊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船後,萊維帶著帆布開始了他的“淘金”曆程。他遇到一位挖金的礦工,此人抱怨道,他們需要的並不是帳篷而是挖金時經磨耐穿的褲子。頭腦靈活的萊維一點也不含糊,隨即和那位礦工一起到裁縫店,用隨身帶著的帆布給他做了一條褲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工裝褲,也就是今日十分時髦的牛仔褲的鼻祖。那位礦工回去之後,消息不脛而走,大量訂貨單迅即而來。
礦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褲子,而萊維手頭隻有做帳篷的帆布。如果萊維的頭腦不靈活,他就隻會後悔自己帶錯了商品,而失去這次絕好的賺錢機會。這正表明了猶太人在經商方麵的精明。
在能夠把握機遇並且充分地利用機遇的人那裏,機會時刻都存在著;而在對機遇毫無知覺也不會很好利用的人那裏,即使機遇來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時地抓住,反而讓機會白白地失去了。機遇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關鍵是一個人在麵對機遇的時候,究竟能不能真正把握住。
如何抓住機遇,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準則可循。但是,充分的準備和過人的洞察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當今社會,機遇與危機並存,隻要我思路開闊,頭腦靈活,就能夠在生活中把握機遇,鑄造輝煌的人生。
依靠敏銳的嗅覺尋覓信息
頭狼的判斷和識別能力很強,它能從複雜的環境中識別並判斷自己的生存危機。頭狼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主要是通過眼、鼻、耳來進行的,尤其是嗅覺,最為靈敏。因此,頭狼不僅能從獵物群中判別出易於捕獲的對象,還能夠觀察並記憶許許多多細微得連人類都無法覺察的東西。頭狼的這種判斷、識別和決斷能力,是它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關鍵因素
之一。
生活中的強者,就應該像頭狼一樣,對環境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能從平凡的現象中發現神奇的東西,能覺察到別人未曾注意的信息和細節,能不斷地發現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從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巧妙地利用這些人生經驗來推動個人的發展。
當然,要想使我們的嗅覺敏銳起來,強化我們的識別、判斷和決策能力,首先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對事物首先有一個全麵的了解。沒有知識作後盾,我們的識別能力是永遠提不高的。其次,有了知識以後,還要善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具有旺盛的好奇心,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思維、識別、判斷;善於思考的人,總能從事物中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善於思考的人,往往會有卓越的創造力,也會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美國亞默爾肉類加工公司的老板亞默爾習慣於天天讀書看報。即使商務繁忙,他每天上午來到辦公室,也會讓秘書送來當天的各種報刊,有時候看一兩個小時。
有一天上午,他像平時一樣細心地閱讀當天的報紙,一條不顯眼的消息把他吸引住了。短短的幾十個字,講的是墨西哥最近發現了疑似瘟疫的病例。看到這條小信息,亞默爾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那一定會從邊境擴散到美國的加州和得州,因為那裏與墨西哥接壤。加州和得州的畜牧業發達,是美國肉類供應基地,倘若這裏發生了瘟疫,那麼整個美國的肉類供應便會緊張起來,肉價會飛漲。
一個商人的本能使他進行了多方麵分析和研究,他決定迅速派人到墨西哥去實地調查。幾天後,考察組從墨西哥發回電報,證實那裏確實發生了瘟疫,而且蔓延得很快,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
亞默爾接到電報後,立即籌措大量資金收購加州和得州的肉牛和生豬,運到離加州和得州較遠的東部飼養。瘟疫在兩個星期內就從墨西哥傳播到美國西部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嚴禁一切食物從這幾個州外運,肉類更是嚴控,以防止瘟疫的蔓延,美國市場一下子肉類奇缺、價格暴漲。
亞默爾及時把他囤積在東部的肉牛和生豬高價出售,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他淨賺了900萬美元。
亞默爾善於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捕捉到商機,這就是敏銳的洞察力。要想在競爭中打敗對手,搶占先機,經營者必須具有洞察市場的本領。隻有具備了這種本領,才能脫穎而出,一舉成功。在國內,大名鼎鼎的“雙彙”火腿腸的成功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當年,河南漯河肉聯廠廠長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引進設備,生產塑料薄膜,用以包裝火腿腸。開發這一項目十分困難,因為生產設備、包裝材料等物品都要依賴進口,投資費用非常高;而且,當時全國已有20多家肉聯企業搶在前頭,並已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