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2 富貴如過眼雲煙(1 / 3)

輯2 富貴如過眼雲煙

——對財富,看淡一點又何妨

財富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絕不是我們的保護神和幸福的源泉,它隻是一種生活的工具而已。如果我們過分看重財富,勢必就會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比如親情、愛情和友情等。

1 財富影響生活質量,但我們不能唯利是圖

日常生活中,財富是無處不在的,它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麵。如果一個人離開了財富,那麼他在社會上將步履維艱;如果有了財富,就有可能會得到物質享受。財富,是許多人為之瘋狂的東西,總有人認為有了它就必然會有幸福。

誠然,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絕不是我們的保護神和幸福的源泉,它隻是一種生活的工具而已。我們的生活是否幸福,關鍵的是如何使用財富和如何看待財富,而不是財富的多少。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財富的價值,不在它的麵前裝清高,但也不能唯利是圖。

就像迪安·斯威夫特說的那樣:“我們腦子裏必須有財富概念,但是,不能一心想的都是財富。”

有一個人曾做過兩個社會調查,一個是:“生活中感到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另一個是:“你認為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壓力?”調查結果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中,約有60%的人選擇了 “缺錢”,而擺脫這種壓力的方式也都是 “賺更多的錢”、“大發一筆”等等。這個調查結果表明:有一大半的人認為有了足夠多的財富才會生活得比較幸福。

沒錯,財富有時候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安全感。有了它就可以有許多東西,可以建立一個物質上比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過上較為舒適的物質生活。財富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了,因為它可以衡量很多具體事物的價值,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沒有財富的時候,交易是通過物換物的方法實現的,它出現之後,我們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交易平台,這些是財富的功勞。

雖然財富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它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連串的問題。人們總是喜歡拿它來衡量自己和別人。有些人認為錢是身份和地位的標誌,有了錢就可以步入上層社會,然後成為受人羨慕和尊敬的人;有些人認為錢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了錢就可以大手大腳、隨心所欲地消費;有些人認為有錢可以不用工作,過上清閑的生活;反之,有些人認為如果沒有錢,周圍的人就會討厭我,看不起我。

如果我們對財富過分看重的話,那麼勢必會讓自己失去信任、親情、愛情等;因為財富觀念不正確的話,會造成靈魂的變態,精神的扭曲。到那時,我們不僅沒有快樂可言,相反隻會有無限的苦悶與煩惱。

有一個叫富勒的美國人,他從零開始,經過努力奮鬥,積累了大量的財富。30歲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百萬富翁,可是他沒有就此感到滿足,而是正在雄心勃勃向千萬富翁挺進。

他工作非常辛苦,以至於他很少有時間陪家人,慢慢的妻子和兩個孩子與他疏遠了。而且在工作的時候,他還經常會感到胸悶。

一天在公司裏,富勒接到了妻子的“離婚協議書”,眼前一黑,心髒病突發。在醫院裏,他不斷地反省著,終於認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有點過頭了,以至於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經過反複考慮,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於是他打電話給妻子,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妻子:把自己的生意和物質財富全部都消滅掉。接著,他們賣掉了公司、房子、遊艇,然後把這些錢全捐給了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朋友們都認為富勒瘋了,但他感到非常清醒。

緊接著他和妻子又投入到“人類家園”的事業中來,這是一樁偉大的事業,因為他們要為那些無家可歸的貧民們修建居所,他們的想法是:讓每個困乏的人在晚上有一個簡單而體麵、自己能支付得起費用的地方用來休息。

從把擁有1000萬美元家產作為奮鬥目標,到為1000萬人建造家園,富勒感到無比幸福。現在,他們已經在全世界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富勒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並和妻子、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

富勒曾為財富所迷,差一點就成為了財富的奴隸:被財富奪走他的妻子和健康。不過他在明白了財富的真正含義之後,成為了財富的主人,通過為人類的幸福工作,他自己也擁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其實,財富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僅指的是財富,還有很多其他東西。正如托爾斯泰所言:“財富就像糞尿一樣,堆積時會發出臭味,散布時可使土地變得肥沃。”我們要正確看待財富,讓它為我們所用,而不要成為痛苦的守財奴。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正視財富,善待財富。把財富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麵,憑借著本事去賺取它。如果成了一個守財奴,把財富看得都和生命一樣重要,那麼生活裏麵永遠也不會充滿快樂。我們可以留意於物,但不能流連於物,更不能為物所役。

2 做財富的主人,擺脫金錢的束縛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權利。不過在財富麵前,我們一定要明白:要做財富的主人,而不是財富的奴隸。財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出來的,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要張弛有度,千萬不能視財如命,否則就會成為財富的奴隸。

其實,在茫茫人海中,淪落成財富的奴隸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為了財富不惜以身試法,以至於身陷身敗名裂的境地;有的人為了財富,不惜背信棄義,置友情和親情於不顧,以至於背負道德淪落的罵名,就像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為了斂財而不擇手段,有了錢之後,吝嗇到一毛不拔。

判斷一個人是財富的奴隸,還是財富的主人,我們不能單單看他有沒有錢,關鍵的是看他如何對待財富。要想成為財富的主人,必須要戒掉對財富的占有欲。對財富抱有一種不占有的態度,這也就是說要把財富看做是身外之物,不管是已經擁有的還是即將擁有的,都要與它拉開一定的距離,做到隨時可以放棄。

這樣一來,我們在財富麵前就會保持一種自由的心態,做它的主人。對錢抱有占有態度的人,也就等於被財富占有了,成為了它的奴隸。這無疑就像哲學家說過的那樣:“他並沒有得到財富,而是財富得到了他。”

一個人是財富的主人,還是財富的奴隸,這一切當他麵臨財富考驗的時候,就會顯現出來。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為錢而活著的人,常常很難得到它,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為了賺錢而從事藝術的話,通常取得的成就都不會太大。而那些把藝術當成是一種興趣愛好,並不靠它賺錢的人,最後反而取得了一番成就。同樣,一個人把錢看得太重,常常得不到它,那些把錢放在次要位置上的人往往能獲得巨額財富。

李澤楷曾對青年人說:“生活當然需要講求實際需要,不過要是一味的想著賺回來的財富,什麼時候才可以買車買樓的話,那樣隻會成為財富的奴隸。”所以,我們在選擇事業的時候,不要太在乎於財富回報,應注重個人興趣和理想。

其實李澤楷在小的時候,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了衛星電視事業。建立衛星電視的初期,有不少人曾對他的計劃產生過質疑。現在,李澤楷非常慶幸當時自己沒有把財富看得太重,不然今天的衛星電視絕不會遍及到全球。

美國的大富豪洛克菲勒,一生對財富追求都孜孜不倦。曾經因為一點小小的投資失誤了,就會感到痛不欲生。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已經感到心力交瘁,不過依然對追逐財富充滿著欲望。終於有一天,洛克菲勒病倒了。經過一場大病後,他遵循了醫生的囑咐,不再想著天天瘋狂賺錢,因為還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健康。

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財富觀。生命中應該珍惜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逐,比如:親情、愛情和友情等。更不能在有了錢之後,為錢所累,為錢而感到焦慮不安。其實,那些有錢的人,不知道拿錢來做什麼,要比沒錢的人更加痛苦。殊不知在耀眼的光環下麵,是他們那深藏其中的焦慮和孤獨的心。獲得財富,駕馭財富,讓財富幫你生活得更快樂,這隻不過是我們獲得幸福生活的一個手段,而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所在。所以說,不論在賺錢過程中,還是賺到後,都應當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它,萬萬不能為物欲所困,我們隻有成為財富的主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財富的主人呢?關於,這一點哲學家們的言論頗有道理。蘇格拉底說:“一無所需最像神。”第歐根尼說:“一無所需是神的特權,所需甚少是類神之人的特權。”。

大多數哲學家都是安貧樂道的,他們不會把財富看得特別重。有一些哲學家雖說出身於富貴,不過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卻主動放棄了財產。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曾經是宮廷的重臣。麵對財富,他從來不會拒絕,因此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同時,他在享受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清醒的:“我把命運女神賜予我的一切——財富、官位、權勢,都擱置在一個地方,我同它們保持很寬的距離,使它可以隨時把它們取走,而不必從我身上強行剝走。”塞內卡說到做到,後來他官場失意,權財盡失,乃至性命不保,始終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