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3 聽不得批評成不了大器(2 / 3)

把“器重才會刁難”六個字牢牢記在腦海裏吧,對領導的“刁難”,我們不妨妥協一點,並且盡快地予以改進和提高。

2 積極地麵對批評和指責

在麵對責難時,我們不妨以積極的心態來麵對,因為若是強行辯解,事物不但不會得到解決,反而更易走向極端。

“即使在私下,不破壞和諧融洽氣氛與親密合作的批評都是很難做到的。”英國學者帕金森如是說。

的確,和諧的批評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讓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傷其自尊,還要讓其能欣然接受,往往很難做到。

工作中,由於每個上司的工作方法、修養水平、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對同一個問題的批評方式也會表現出明顯差異。例如有的上司會溫婉細膩、和風細雨地隱晦批評;有的上司則會疾風驟雨、刻薄尖銳地直接指責。

那麼,作為下級的我們,在遇到上司直言不諱時,應當如何去做呢?我們應該這樣想:隻要上司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工作、為了大局、為了幫助我們,就算態度生硬一些,言辭過激一些,也要給予理解和體諒。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積極地進行反思、檢討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去糾纏上司的批評方式是否過頭、方法是否不當。

所以,麵對上司的批評和指責,倒不如幹脆地道個歉,以此堵住上司“嚴厲”的嘴。這樣做,非但不會讓我們受到損害,反而還會體現出你的寬容及涵養。

剛進世界五百強某企業工作的小劉,一天,他跟朋友訴苦說,他的上司非常喜歡當眾批評自己的手下,不懂得給他人留麵子,自己就被他批評過很多次。

小劉的朋友就問他:“那他批評你之前,你到底是有錯還是沒錯?”

小劉嘟囔著:“就那麼點小事,他至於那麼刻薄嗎?”

朋友看了看他,說:“如果你有錯,上司不指責你,那麼下次你也許還會再犯。倒不如痛痛快快地認個錯,隻有反思改正,才能在以後的工作中走得更順。”

聽了朋友的話,小劉在工作中更加細心、認真。漸漸地小劉發現,上司雖然會因為一件小事橫加指責,但是也不是無的放矢,隻要自己能主動認錯並改正,上司的怒火就會平息。

隨著日子慢慢推移,小劉在工作上犯的錯誤越來越少。上司自然看在了眼裏,覺得小劉這個人能夠虛心接受批評,是個好員工,就對他就格外地看重。後來,單位要給工作努力的員工加薪,上司還為小劉爭取到了這個機會。

在職場中,身為一名合格的員工,被“嚴厲”的上司問責時,就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並認真加以改正。而那些不成熟的員工,在被批評時,神情態度極不服氣,對待上司指出的錯誤也是草草了事,這樣就不能怨上司有意“為難”了。

事例中的小劉,在經過朋友的指點後,在麵對上司批評時,心態就非常好,以至最後上司為他爭取到了加薪。所以說,在受到上司的批評和指責時,我們應當積極麵對,並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還應該記好以下幾條:

第一,有些上司雖然經常會批評指責下屬,但他絕不會因此而感到快樂。實際上,他在批評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到波動。所以他在提出批評和指責時,內心也會謹慎抉擇。作為職場人,隻要上司對我們進行批評,那肯定是因為有什麼地方做得讓上司不甚滿意。因此,在被上司責罵時,首先應該想想自己在什麼地方犯了錯,抱著檢討的態度去虛心接受。

第二,多數上司一旦開口批評指責下屬時,就會涉及他的威信和尊嚴。如果有“不懂事”的下屬隨意地頂撞上司,這就等於藐視他的威信,那麼就將會帶來更壞的後果。若是有下屬把上司的批評當成耳旁風,受到指責後仍然我行我素,這就是對其尊嚴的赤裸裸挑戰,讓領導認為你眼裏根本就沒有他,因而就會大發雷霆。

第三,很多時候,上司能夠指責下屬,這就證明他還是看好這個下屬,希望這個下屬進步。那些他不看好的下屬,他根本都不屑批評。

所以,作為下屬,在被上司批評時,能夠作出積極的回應,上司當然會感到高興。這樣,即使下屬做錯了事情,上司也會原諒。因為下屬的虛心接受,會讓上司有種被人尊敬的滿足感。

誠然,受到上司的批評是很難堪的,再加上上司的批評如還沒有道理,這就會更容易讓我們產生抵觸的情緒。假如此時的我們為了顯示無辜,當麵予以反駁,雖然得到的是一時痛快,但是卻給以後留下了更多的麻煩。換一個角度想想,若我們是上司,在公開場合被下屬反駁,我們會作何感想。

在職場中,還有一些這樣的下屬:在受到上司的批評後,既不反駁也不爭辯,但他們會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對工作都沒有了心思,情緒也開始悲觀,就像世界末日快要到了一樣。

這樣的下屬,往往就是將上司的批評看得過重。被指責後,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整日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地工作,非但不能做好眼前的事情,反而還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導致更壞的後果。

所以說,麵對上司的批評和指責,不能過分地在乎,過分在乎反而會適得其反。隻要搞明白上司因為什麼原因批評了自己,然後進行改正就足夠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小小的批評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職場中,作為一名聰明的員工,萬不可讓自己的心情被上司的批評、指責所擾亂。挨批評時不妨妥協一點,理性對待批評,巧妙處理指責,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自己進步。

3 工作上的苦難是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