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特種兵成長法則
在新兵接受魔鬼訓練之後,隻有那些順利通過考驗的士兵才會成為正式的特種兵。然而,在接下來的軍旅生涯中,他們還將繼續接受更為專業、更為殘酷的訓練,並時刻為將來的實戰做好準備。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困難,我們必須經受社會和環境的考驗,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一個人不能承受一時的挫折,或者不能重整旗鼓的話,那麼這個人的一生就會在悔恨和痛苦中度過。
◎ 不打無準備之戰 ◎
說話要考慮清楚,提前準備就不會方寸大亂;做事提前做決定就不會頭緒不清、慌裏慌張;道路選定以前有目標就不會躊躇不前、舉棋不定。可見,成功不會偏愛無準備之人,一個人的功底越紮實,掌握的知識技能越多,自然機會就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大。
《三國演義》中寫到劉備“毀書發憤”,使劉璋的使者逃回了成都,為避免“前情盡棄”,龐統獻計三條。劉備問他:“哪三條計?”龐統說:“挑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隘,今主公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之,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劉備聽後想了一會兒後說:“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一個人在做決策時,如果不預先有準備,很難成功;尤其是做重大決策時,如果沒有縝密而充分的準備,那麼就非常危險了。任何一位成功者,不是成功於他功成名就的時候,而是成功於他距離成功很久以前的時間以及他為了取得成功所做的各種努力上。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俾斯麥無論做任何事情,經常是在很長時間內就做好了準備,甚至在幾年前就有所考慮。他在估計到一切事件的價值、變化情況後,便小心謹慎地做出多方麵的預計,思考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再製定適當的路線,在計劃決定以後,就選擇適當的時機全力以赴地去做,從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可見,自身功底深厚、準備充足,機遇才會不斷地來臨,否則沒有準備,機遇來了也不會被抓住。
一個人能否抓住每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機會,就要看他是否在做準備,是否已經儲存了足以成功的力量。正如一位作家所說:“人的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能夠貯藏可供一生應用的充足的力量,力量貯藏得越多越能應付變故,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
自身功底深厚、準備充足,機遇才會不斷地來臨,否則沒有準備,機遇來了也不會被抓住。
◎ 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
特種部隊組建之初,其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就明顯高於一般部隊。即便是普通士兵在個人軍事技術方麵也是各有所長。
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對社會密切關注和敏銳分析,從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社會中,去尋求適應的途徑,尋求和社會相適應的生活和活動方式,這才是一個人樹立高遠誌向的基礎所在。我們來看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
在香港的眾多億萬富翁中,霍英東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他早年吃過不少苦,但並沒有被打垮,他在磨煉中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他堅信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幹大事業的人。
當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隻要稍加修理就可以賣出較好的價錢。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尤為關注舊貨拍賣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眼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有一次,他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買下了一批機器,最後以4萬港元的價格售出,僅此一次就淨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最初積累的資本。
後來,霍英東又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會出現繁榮的局麵,金融貿易也會在此帶動下迅猛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於是,霍英東先行一步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他拿出自己多年積累的120萬港元,另外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並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最初,他效仿別人的經營方法,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出售,這樣做風險小,但是資金周轉慢,限製了發展步伐。因此,他果斷采用預售的方法,隻要先交付10%的定金,以後分期付款,就可以買到即將動工興建的新樓。這對於購買房產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因此,很快就有一批人變成了專門買賣樓房所有權的商人,這就是後來香港盛行的“炒樓花”。人們購房的熱情空前高漲。預售對於房地產商人來說,利用買主交付的現金,原來隻能蓋1幢樓的錢,現在就可以同時動工蓋10幢樓,建房速度大大加快了,房地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發達的局麵。
霍英東把預售比喻為“房地產業的工業化”,這一創造性的舉措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紅火起來,不久他就做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
雖然霍英東的故事也不過是泱泱商海中的一個普通的案例,但是卻從側麵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隻有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創出佳績。倘若一個人連自己奮鬥的目標都不甚了解的話,就不可能製定縝密的計劃去實現夢想,成功和勝利也隻是黃粱一夢罷了。
一個人隻有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創出佳績。
◎ 製定遠大而明確的目標 ◎
要想成為有“軍中精英”之稱的特種部隊中的一員並非易事,各國在挑選特種部隊隊員時都有極為嚴格的標準。
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必須包含有某種可以激勵我們自我拓展、自我要求的要素,這些要素就會幫助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然而,目標的確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麵我們就結合幾個實際案例來說明一下人們在製定遠大目標時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借鑒。
1.明確具體
劉易斯·沃克是美國財政顧問協會的總裁,曾經有一位記者這樣問他:“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人無法成功?”沃克回答說:“模糊而抽象的目標。”記者請他詳細解釋一下,沃克說:“如果一個人的目標是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那麼這就是一個模糊而抽象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山上的小屋’不夠具體,也就是說,這個人對自己的目標並沒有形成清楚的圖像,所以成功的機會也不大。如果他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就必須先找出那座山,了解清楚他想要的小屋現在的價值,然後考慮諸多因素,算出幾年後這棟房子的價錢,之後才會知道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一個人真的這麼做了,在不久的將來他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
隻有明確而具體的目標,才會讓人采取明確具體的行動。明確的目標不僅是結果明確,它還意味著目標製定過程邏輯清晰、思路得當。
2.大膽詳細
當初,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生動地描述他要普及汽車的目標,這個目標大膽而詳細。他說:“我要為世界上的所有人製造一種汽車,它售價便宜,隻要是有工作的人都買得起。當我的心願完成時,每個人都買得起汽車,每個人都會有輛車。除此而外,我們還會以豐厚的薪酬為許多人提供就業機會。”
這是一個美麗且富有感召力的描述,正是在這樣大膽而詳細的目標指引下,亨利·福特終於建起了他的汽車王國,並開創了屬於他的汽車時代。
大膽而詳細的目標,是激勵進步的有效方法。大膽,就是要令人振奮,超乎想象;詳細,就是要科學合理,清晰可見。感性與理性有機結合,激勵與約束互相促進,這樣就能使目標明晰而具有驅動力,可以集中個人的能量,激發戰鬥精神。
3.遠大合理
所有談論成功的書籍都在告訴我們:“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我們根據這句話去做了,可是沒有成功,這是為什麼呢?夢想一定要遠大,但是設定的目標一定要合理。遠大就是不要把精力投入到瑣碎的事情上,必須讓自己的能力空間擴大,給才華以施展的餘地,從而讓時間產生明確而深遠的價值。合理就是順應大方向、大趨勢,合乎邏輯、規律,唯有如此,才能合體合用、一往無前。
4.具有挑戰性
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目標必定充滿挑戰性,正因為它具有挑戰性,又是由你自己所選擇的,所以你一定會積極地想完成它。否則,一個簡單易行、力所能及的目標即使實現了,對我們的人生也沒有大的意義,成就感更是無從談起。
一個人隻有誌存高遠,才能勇往直前,隻有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目標,順著所定的目標不懈奮鬥,才能擁有充滿色彩和樂趣的人生。
◎ 誌向再大也要腳踏實地 ◎
特種兵的體能和心理素質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持續漸進、不斷保持和提高的過程。鑄造特種兵的強健體魄和過硬心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為了保證隨時隨地充分完成任務,他們從成為特種兵的那一刻起就要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
做一個非凡的人很難,因為非凡的人都有遠大的誌向並且一直堅持、腳踏實地向著目標前進;而平凡的人雖有遠大的誌向,卻不能腳踏實地去實現,隻是在憑空編織自己的夢想,那麼理所當然地就隻能是凡人了。
我們不能做沒有理想的人,沒有理想的生命是黯淡的,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麼人的價值就被貶低了;我們同樣不能做好高騖遠的人,好高騖遠的人對自己要求過高,其結果必然是吃力不討好。有時候,我們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操心,將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那麼我們的歡樂就會多一點。
有一年夏天,一位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來者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小時候就開始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沒有名師的指點,所以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愛默生的指導。這位青年詩人談吐優雅,氣度不凡,愛默生與他相處得非常融洽。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幾頁詩稿,愛默生讀了詩稿以後,認定這個人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便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來大力提攜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青年詩人的信通常長達幾頁,大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逐漸傲慢起來。愛默生開始感到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個年輕人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後來,愛默生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見麵後,愛默生問道:“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想成為一位偉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文學聚會上,這位青年詩人大出風頭,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
之後,青年詩人繼續給愛默生寫信,但信卻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麼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其實是子虛烏有的,完全是他的空想。從此以後,愛默生再也沒有收到這位青年詩人的來信。
我們都想出人頭地,轟轟烈烈過一生,有追求、敢於拚搏自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年輕人,更要珍惜難得的青春,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但是這一切都要腳踏實地、切合實際。
做人就要有遠大的誌向和夢想,這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但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把夢想轉化成現實。
有時候,我們不要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操心,要將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那麼我們的歡樂就會多一點。
◎ 投機取巧隻會迷失方向 ◎
作為一名特種兵,在戰場上你得會對你身邊的各種地形地物進行合理地利用,這也許不是你取得勝利的唯一途徑,但至少也是你保住性命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在平時的戰術訓練中,特種兵都非常重視對地形地物的利用。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我們都在不停地努力著,強烈地渴望著獲得成功。可是,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適當地讓自己慢下來,不能守住自我,自始至終地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就會很容易在奔跑中迷失方向。
在現實中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康明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去看看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今年32歲的康明是在8年前來北京的,現在的他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還在忙著找工作,而跟他同時到北京的人有一部分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司,有一部分人雖說沒有自我創業,但是在所在的單位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究竟是什麼讓康明和他們之間存在這麼大的距離呢?是康明自身所擁有的能力所決定的嗎?並非如此,如果單純從能力方麵來說,康明還要比他們優秀。他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拿一些了解他的人的話來說,就是康明太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