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
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但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都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對此嚴格保守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得以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會四處遊動。沙丁魚見到鯰魚後就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
原來鯰魚進入魚槽,使沙丁魚感到威脅而緊張起來,加速遊動,於是沙丁魚便活著到了港口。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一群沙丁魚,就如同一個團隊中的所有成員,如果缺少活躍的氣氛,大家情緒低迷,也就不會產生高效的工作效率,加入一條鯰魚,就會因為它的不同,而給整個團隊帶來活躍的氣氛,也給大家帶來快樂,並且這種活力和快樂感染團隊中的每個人,最終團隊也因此產生卓越的效率。
受此啟發,日本的一些企業專門從社會上招聘幾位“鯰魚式”的人物,希望通過他們的加入能夠改變團隊內慣有的惰性,為團隊發展增添動力。結果不出所料,這些新人物的加盟,真的使組織內部形成了競爭向上的氣氛,原來相當平靜、沉悶的團隊,因此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後來管理上把這種做法,稱為“鯰魚式”的管理理念。
一個商人到海邊的一座小漁村度假,看到一個漁夫乘著小船歸來,小船上放著一些新鮮的大魚。
商人不禁誇讚漁夫:“你捕的魚很大很新鮮,這需要花多長時間?”
漁夫笑著回答說:“先生,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出海才幾小時而已。”
“既然你捕魚功夫這麼好,為什麼不多捕一點呢?”商人有些不解。
漁夫笑了起來:“幹嗎要那樣做?我需要時間做點別的事。比如,跟孩子玩耍,陪老婆睡午覺,和朋友喝小酒,唱唱歌什麼的。”
商人拋出名片:“依我看,你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打魚,用賺的錢換一條大一點的船。不用多久,就可以再買幾艘船,雇更多的員工,然後自己做生意。”
商人一邊說,一邊拿出筆紙開始計算,“與其把魚賣給中間人,不如直接賣給加工廠,最後你可以自己開罐頭廠”。
“先生,那麼再然後呢?”漁夫思考了一下說。
商人笑著說:“問得好,我會很高興給你建議,把公司上市,然後出清手上股票,你就會變得很有錢。你可以擁有上百萬,甚至上千萬。”
“幾百萬幾千萬嗎?”漁夫揉著臉頰問道,“那麼,接下來呢?”
商人說:“等你有錢了就可以退休,選擇一個想要的生活環境,你愛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情,你就可以有個美滿而又充實的生活。”
漁夫有些不解:“先生,謝謝你給我的建議,不過現在我就過著這樣的生活。”
商人與漁夫的出發點是大相徑庭的,商人追逐利益的獲取,一切都是以這一目的為基本前提的,漁夫追逐的是生活的快樂,就是他從事工作的基本態度,不過他們卻意外地發現他們最終的目標竟然一致,而這就對商人對利益的不斷追逐形成反思。
其實快樂的獲取也不艱難,有時候就僅僅需要我們轉換一下看問題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就可能更加從容,而這也可以帶給我們最大的滿足。商人急功近利的行為,不見得能獲取到最為有利的結果,而漁夫的坦然態度卻能讓他捕捉到大魚,這樣的快樂又可以影響到我們最終的效率。有時快樂的獲取就是如此簡單,隻是需要我們轉換一下態度,快樂就會伴隨在自己身邊。
釋放團隊成員的個性
人世間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個性都會因此不同。我們追逐卓越的能力與優秀的成績,但是我們又不能因為這份目標,而忽略掉自身的現實情況,隻有那些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的人,才能發揮出自身的實力,獲取到最有利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會追逐個性的釋放,我們希望我們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們希望別人能發現我們的存在,認可我們的作用。當所有內容得到認可並尋找到適當的發揮空間,就會展現出無窮的力量,在激情的推動之下,發揮出常人所不能及的作用。
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以秩序和統一為根本內容,但也不能太過追逐,而忽略掉對員工個性的尊重。不能把員工的不同看做是對工作原則的一種違背,加以否定和排斥,反之還要在工作中為其個性發揮提供一定空間,為其個性發揮提供可能。
優秀的管理者,不僅僅是一個秩序的維持者,他會從最終效率的角度,對自己整個管理活動進行全麵看待,在獨立性與秩序之間,保持美妙的平衡,在得失之間,選擇最佳的途徑,團隊維持秩序,但不失活力,成員又可發揮出自身潛力,最終,不得不說這個管理者擁有高超的藝術水準。
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富翁,他常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身邊的窮人。
一次,富翁想蓋一座大房子,他想到有很多窮人無家可歸,他要求營建師傅把四周屋簷加長一倍,好讓這些人在屋簷下能暫時棲身。
房子建成後,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簷下曬太陽、聊天,甚至還擺起地攤做起了買賣。
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家人不堪忍受,經常發生爭吵。
漸漸人少了許多,富翁家人的生活也漸漸恢複了平靜。
可是,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個冬雪漫天的夜裏,一位老者在屋簷下凍死了。
人們開始議論紛紛,一致認為,富翁為富不仁。
後來,富翁決定重修房屋,這次他隻要求小小的屋簷,將省下的錢蓋了一個四麵有牆、正式的小房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在這間小房子裏獲得了庇護,並在臨走前詢問是誰捐建的。
不出幾年,富翁成了遠近聞名的人。
街上的人評價說:“富翁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我們都非常感激他。”
屋簷伸得太長,一片好心變成為富不仁;房子雖小,卻是空間獨立,因此受人歡迎,這中間的差別值得領導者深思。要想團結一個隊伍,也許並不需要自己施展力量為下屬創造多麼好的條件,也許隻讓他們擁有獨立的空間,發展自己的能力,就能取得雙方都有利的效果。
管理當中,我們追求效率的提高,我們的秩序維護和角色分工也都是為這一目的而服務的,但是麵對員工的個性,我們卻需要從長看待。作為優秀的管理者,既不能太過否定,保持了秩序而喪失了活力,又不能太過張揚,最後就可能失去基本的秩序,要在兩者之間保持一道平衡,這才是一個管理者藝術水平的體現。
有一位戰績顯赫的團長,他手下有三位連級軍官,此三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團長在下命令時有自己的一套手段和方法。
一連連長性格忠誠,視“服從命令為軍人的第一天職”。
二連連長是典型的實幹派,習慣事必躬親。
三連連長則有極強的個性,喜歡唱對台戲,背道而馳,喜歡標新立異,凸顯自己。
一次,接到上級攻擊敵人炮兵陣地的命令,團長開始布置自己的工作。
叫來一連長,斬釘截鐵地下達命令:“今晚11點,你從左翼配合,猛烈進攻敵軍炮兵陣地。”
接著,團長又叫來了二連長,說道:“上級已經下達進攻敵軍炮兵陣地的命令,我要求你的部隊做好準備,於今天深夜11點整準備發動總攻。”
後來,又叫來了三連長,對他說:“關於進攻敵軍炮兵陣地的計劃,我私下認為我們兵力還未完全恢複,時機還未成熟,采取行動恐怕會失利。”
“不,團長,我們應該馬上出擊!”三連長迫不及待地回答道,“我們不可坐失良機,等到敵軍勢力越來越大,恐怕就要失去進攻的機會。”
一切正如團長所料,隨後用肯定的口吻說:“說得對,看來應該立即主動出擊。”
“太好了!”三連長興奮地說道,“我們會讓您在子夜看到敵軍陣地插上我軍的旗幟。”
最後,三個連隊協調作戰,一舉攻克敵軍炮兵陣地,取得勝利。
我們常說:“十個手指不一樣齊。”團隊中的員工也是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格特點。因此,無論是指揮戰爭,還是進行管理工作,領導者都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根據員工特點,選擇有分別地對待,謹慎從事,這對增強團隊戰鬥力是非常有利的。
這位團長有著卓越的領導能力,他的方式正在於對下屬性格的不同把握,他尊重下屬,以不同的方式去發布相同的命令,認可下屬的個性,又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維護了群體的統一,最終起到最為有利的激勵效果。
打造包容和諧的團隊文化
“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
包容是一門學問,學會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樂!
包容是一門藝術,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它要我們經曆很多內容,舍棄許多牽絆,才得以獲得這份智慧的結晶,它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澱!
包容是一種境界,擁有博愛的心、寬大的胸襟,還要有一份性格的坦蕩與氣魄,才能使這個人的性格中散發出珍貴如檀香一般的氣息。
在管理當中,包容顯得格外重要,隻有能更多包容,才能使彼此關係變得相互信任,有此信任為根基就能呈現出團隊的和諧,團隊也呈現出更強的凝聚力。
一個團隊必須有自己的精神,所謂團隊精神就是團隊的文化,如果沒有管理文化,如果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那一個團隊就不能有效聯係在一起。
團隊文化可以影響全體成員團結一心,為統一的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態度,它可以成為組織高效運轉的保證,團隊文化也可以幫助員工揮灑出自己的獨特個性、表現出超人的特長,它將所有資源有效融合,是團隊產生效率的潤滑劑。
領隊不僅是工作的領軍者,更是團隊的精神支柱。一個優秀的領導一定要善於打造屬於自己的團隊文化。要去明確自己的目標,要去組建自己的隊伍,要讓所有的成員在包容和諧的氛圍下發揮出自己最強大的作用,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使團隊工作高效、氣氛活躍,充滿勃勃生機。
初一五班是希望中學最亂的班,已經更換了幾個班主任。
新學期開始,校長隻好請教學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李老師來接手這個班的管理。
經過幾天觀察,李老師發現搗亂的就是那麼幾個,整天混在一起,不好好聽講,還集體起哄。
李老師學過管理學,知道訓斥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這項工作一定要從長計議。
老師發現這幾個學生都喜歡遊泳,這也是自己的愛好,於是就找機會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先在心理上產生親近。
後來,李老師發現劉軍是這個群體的“頭”,劉軍因為父母離異,自暴自棄;但因為他講義氣,所以大家都聽他的。
一天,劉軍沒來上課,李老師從同學那兒知道劉軍病了,下了課李老師就提著水果去做家訪。
劉軍和奶奶住在一起,條件艱苦,家裏很亂。
李老師進門後,便開始收拾房子,還洗了一大堆的衣服,劉軍和奶奶都很感動。
然後,李老師又分別找到劉軍的父母親做工作,讓他們經常回來看望兒子和母親。在李老師的勸導下,劉軍的父母最終又擔負起對劉軍的撫養。
在李老師的引導下,劉軍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其他同學見“頭”不鬧了也就都變安靜了,班上又恢複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後來,這幾個孩子在學習上都取得了突破。李老師再一次被評為“優秀教師代表”。
在團隊裏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能提高他們的合作精神,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要盡量避免產生束縛成員個人發展的障礙和分裂組織的不安定因素的發生,隻有這些問題都得到及時解決,自己的管理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大亂,劉氏子孫劉秀想重新奪回漢朝的疆域。
但當時他隻擁有一座小小池城,不知自己該如何施展。
幕僚鄧禹說:“隻要你擁有大誌,不放棄,最終天下一定會歸於統一。”
劉秀一臉愁容地說:“我有誌統一,但是這畢竟是一件大事,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現如今天下群雄興起,萬眾都盼望明君出現,如果您能堅持仁政的話,就好辦了。自古以來,興亡不在於土地多少,而在於仁德厚薄。”鄧禹想了想這樣回答。
劉秀采納了鄧禹的建議,半月後,他率軍擊敗了稱作“銅馬”的農民軍。
對那些歸降的將士,劉秀非但不治罪,反而下令:“不予整編,維持原編,將領仍複原位,帶領部下參戰,本部不作幹涉。”
劉秀這樣寬宏,致使降軍都不敢相信,心中不免充滿疑惑。
為取得信任,劉秀一個人單騎巡視,若有人想行刺,那便唾手可得。
將士見劉秀如此誠懇,異口同聲地說:“願以死回報君主的知遇之恩,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漸漸地,這些將士跟隨劉秀南征北戰,為最終平定天下,建立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一個高效的團隊不但要靠嚴厲、嚴密的管理製度來約束每一個成員的行為,更要靠友情化管理、溫情化管理來激發每一個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管理者在進行“法治”的同時,更要重視發揮“情治”的作用。
在現代管理之中,團隊的意識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因為它能呈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同時靈活多變,能很好地應對各種市場情況。對於團隊,要認識到它的結構,認識到每個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角色,維護好管理者的威信,也尊重團隊中每一個員工的個性,建立團隊的快樂,打造團隊的文化,隻有這樣,才能使團隊內部團結而工作富有效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出強大的能量。
禪理之中的思考,更多是人生舍與得的反思,有所認識,有所透徹之後,才能以超脫的態度看待所有的問題,人生融入了這些智慧,可以變得超然而有效率。管理之中,有效對這些內容進行借鑒,融合到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以超然的態度進行分析與看待,以包容與長遠的角度對工作進行把握,最終在輕鬆自如中,對各項工作進行良好的把握,管理得以順利而富有效率的進行,也展現出個人深邃的智慧,遠見的卓識,極強的工作把握能力。
以圓通的理念去處理我們的人際關係,以低調的方式去樹立群體中的威信,以思謀的方式去支持我們的決策,對人才能以真誠與客觀的態度對待,充分授權,巧妙溝通,依賴我們對人性的認識進行充分激勵,巧妙溝通,打造團隊,相信這些融合了禪理意味的管理理念一定會對我們現實的工作有所提醒和幫助。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去思考更多管理方式與有效方法的可能,不斷總結,不斷嚐試,這樣才能呈現出一個社會屬於這一時代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