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做好一個職場新人 第十節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你在這裏做什麼?包間的客人都等不及了。快去點餐!”
這句話吸引了郭先生和李自明的注意力,那邊一個服務員正在整理冰箱裏的啤酒,聽到領班的訓斥,似乎有些不服氣:“這邊啤酒還沒整理完,況且我已經把整個樓梯又都打掃了一遍了……”
領班被氣笑了:“我沒讓你掃樓梯,現在你去點餐,回來再弄這些。”
李自明說:“做了這麼多也沒做到點子上,這樣的員工也難怪吃苦不討好。”
郭先生說:“這就要告訴你工作上的另外一個規則了。”
李自明寫下來郭先生說的第一句話:
在工作上首先要分清對錯,做得多不代表你做得對,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郭先生接著詳細闡述:“這種人往往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做錯誤的事情,做得越多錯得越多的人。當然做得多並不是錯,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如果事情本身就是錯誤的,做得越多就會錯得越多,結果就越糟糕。因此,當上司說你做錯了的時候,要馬上停止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堅持去做。”
李自明哂笑道:“我沒那麼笨,上司如果點名說道我的錯誤,要麼是我的行事方法讓他不喜歡了,要麼是我的事情本身做錯了,這些我都要先自我檢討。”
郭先生吃了一口飯,伸了一下大拇指,也不知道在誇飯菜可口還是誇李自明的工作態度:“第二種人分不清什麼事情有意義、什麼事情沒意義,他們總是重複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樣隻會給人留下愚蠢的印象,要切記:千萬別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而避免此種情況發生的辦法,就是判斷要做的事情有無意義。”
李自明飛快地點頭,然後記著筆記。
“第三種人總是把時間浪費在收益很低的事情上,這在職場上是個普遍現象。這種人認為隻要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有一點好處就可以了。想法雖然沒錯,但是損耗了很多機會成本。工作效率不高,時間都用在了收益小的事情上,就代表沒有時間去做收益大的事情,浪費了自己成功的機會成本。”郭先生擦擦手,喝了一口茶,接著補充道。
“最後一種人是不會拒絕的職工,他們上班到最後發現自己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多職場上的人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認為,勤奮工作是職場晉升的一大條件。勤奮沒錯,但要分清對象。如果不分對象,而承擔很多不是自己分內的工作,那麼結果隻有一個,就是被無盡的工作活埋,並且你並不會得到領導的讚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他做了多少,而在於他做對多少。無論是經營人生,還是經營事業,都是如此。”
郭先生說:“服務員,來杯水!”
李自明說:“職場如戰場啊,我聽到的信息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
郭先生喝了一口水:“沒事,慢慢來,我說過了,你還年輕。你要了解自己的職位和工作,不要吃苦不討好。原來有個人當上了辦公室主任,就開始包攬很多瑣事,結果業績就開始滑落。辦公室的人表麵上叫他主任,私下喊他‘打雜的’。這位主任每天都發愁,總覺得自己整天忙,還落不到好名聲。”
李自明拿起水杯,問道:“他都做什麼呀?”
郭先生說:“訂訂水,訂訂報紙……”
李自明被嗆到了,咳嗽不止:“不……是吧,主任做這個?”
郭先生說:“所以說,他這件事做得不對!他的上司是這麼批評他:‘這就是你一個主任該幹的事情嗎?你沒當辦公室主任前,就沒人做這些事了?辦公室就停轉了?’這位主任恍然大悟,才醒悟過來自己的精力應該都放在業績上才行。”
李自明問:“那他是怎麼做的?”
郭先生說:“精力放在業績上唄!”
李自明說:“那些瑣事呢?”
“辦公室主任,安排一個人手管理這些工作,還不是理所當然的?”郭先生不以為然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