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做好一個職場新人 第九節 職場稱呼方式,你了解嗎(1 / 1)

第三章做好一個職場新人 第九節 職場稱呼方式,你了解嗎

郭先生和李自明走到一條步行街,已經接近中午。兩個人走進一家快餐店,準備墊墊肚子。服務員遞上來菜單,從門口進來幾個人要包間。看上去就知道是一個公司來聚會的,幾個人說說笑笑上了二樓。

郭先生點好餐問李自明:“你帶錢了嗎?我出門不帶錢的。”

李自明點頭,問:“老師你剛才有沒有注意到上樓的那幾個人?”

郭先生說:“就是哪個公司來聚餐的吧,怎麼了?”

自明說:“假如我遇到這種情況,我該怎麼應付啊?”

郭先生說:“酒桌聚會上的規則?這我教不了你,不過基本的職場稱呼我想你應該需要了解一下。”

李自明說:“我上班十幾天了,主要接觸的人除了我的主管就是財務部門一個員工。我也就是‘您好、領導’的稱呼。”

郭先生說:“哈哈,基本禮儀你還是懂的,但是你不可能永遠隻是個暑假工,更不可能永遠隻麵臨眼前這兩個人吧?”

李自明說:“嗯,那老師你快說吧。”

郭先生說:“俗話說‘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沒有’。稱呼禮節可是職場交際第一課。冒冒失失、沒大沒小的職員,在職場上是不會受歡迎的。尤其是在工作場合,你對別人稱呼恰當,能表達出你心裏對他的尊重。每個人都很在意別人是否尊重他,而稱呼能表明你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言為心聲嘛。”

服務員送上來郭先生點的午餐,李自明結賬。郭先生嚐了一口說:“不錯,很久沒有在外邊吃飯了,看來我應該經常出來走走,接著說。你對別人的稱呼得體,對方也會對你尊重。你在公共場合給對方麵子、尊重對方,對方會覺得你很有職業修養。”

李自明說:“具體來說,我應該怎麼稱呼領導還有同事們呢?”

郭先生說:“同事和上司是職場上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而不同的職場稱呼可以反映你與職場同事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如何,以及你所處的職場環境如何。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級比較森嚴,你的稱呼就要能夠顯示對方的職位等級;而在民營企業你如果刻板地稱對方某“總”,或者在報社尊稱對方某“編”,這樣的稱謂會讓人覺得要麼過於疏遠,要麼太過譏誚。”

李自明邊吃邊點頭,問:“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郭先生道:“你這孩子,你吃飯的時候注意別邊吃邊說話。在外企,比如歐美企業,無論是同事之間,還是上下級之間,一般都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如果用職務稱呼別人,你就會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不妨也取個英文名字,可以讓你更好地融入集體。

“在由學者創辦的企業裏麵,往往彼此稱呼‘老師’。這個稱呼適用於比如報社、電視台、文藝團體、文化館等文化氣氛濃厚的單位。這個稱呼可以表現出你對他人學識、能力的認可和尊重。

“在中小型家族企業裏麵,一般等級觀念比較淡化,同事領導之間以行政職務相稱的情況比較少,互稱姓名的情況較多。相反,在國有企業,最好以行政職務相稱,如張經理、陳總等,能表示對方的敬重。外資企業裏,韓資、日資企業等級觀念較重,一般也采用這類稱呼。”

李自明手裏的筆飛快記錄,他說:“光企業都要分這麼多種?”

郭先生說:“你別這麼死板,主要是根據你所在的企業環境和氛圍來確定的。我說這麼多,隻是讓你了解一下而已。”

李自明問:“私下同事之間的稱呼是不是可以隨便一些?”

郭先生說:“嗯,這樣有利於你和同事搞好關係。但是要注意分寸。總之,把你的本子給我。”

郭先生在李自明的本子上寫下一段話:

稱呼要體現出尊重;到什麼單位叫什麼稱呼;稱呼要反映出平等;口頭稱呼不要過分親密;別亂叫外號!

李自明點點頭:“回去之後,我得好好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