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值得做的事情與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二節 茶水不解渴——興趣與值得做(1 / 1)

第四章不值得做的事情與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二節 茶水不解渴——興趣與值得做

李自明提問:“那老師,什麼事情才是值得我們去做的呢?”

郭先生說:“值得做的事情當然就是:

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情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這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去做了。”

一位同學問:“老師你剛才說過,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從主觀上認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事,那麼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就不會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會覺得有成就感。那麼實際上這個‘不值得定律’僅僅是一種心理效應嘍?”

郭先生說:“總結得不錯,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你要根據這三個要素來判斷。因為它是心裏定律,所以很容易被理性所操控,然後為自己服務。當然相對來說,一些感性的人就比較被動了。因此,對你們來說,在做一件事情前,要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中,挑選一個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然後為之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誌,這樣我們才可能全力以赴,並且在事情完成之後會很有成就感。”

有位同學說:“說簡單些,就是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郭先生說:“並不完全對,我們先說對的部分。感興趣的事情一般都值得做,而且因為有興趣,你會做得很好。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盡量不要勉強自己或者別人去做實在不感興趣的事情。從前有一個木匠,擁有一流的手藝,他做出來的家具不但好看而且耐用。到了木匠年老的時候,他開始苦惱了。因為他有兩個兒子,他很想把自己的精湛手藝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這兩個兒子對他的手藝都不感興趣。於是木匠覺得這兩個孩子實在不孝順,哪怕有一個兒子讓自己的手藝可以有人繼承,他也安心了。”

李自明嘟囔道:“一輩子的手藝沒人繼承是挺可惜的。”

另外一個同學反駁:“花一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才可惜呢。”

郭先生說:“說得都有道理,你們接著聽,看木匠是怎麼做的。木匠一氣之下讓他們哥倆都學木匠活!可是呢,無奈這哥倆根本不認真學,做出來的家具歪歪扭扭,不成樣子。”

同學們有些無奈,一個人說:“我想撓牆,這事真讓人頭疼。”

郭先生說:“木匠也整天唉聲歎氣,逢人就說自己生了兩個不孝的兒子,一點不體諒做父親的心,都不肯好好學他的手藝。不過,這事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有一天,一位智者請這位木匠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做完後智者請他喝茶,他便嘮嘮叨叨地和智者說起了這事。”

同學們都很好奇:“老師,智者是怎麼勸他的?”

郭先生微微笑著接著講道:

“那位智者不緊不慢地問木匠:‘你喜歡喝茶還是喝白開水?’木匠說:‘當然是喝茶了,白開水有什麼味道?’這時智者一揚手把木匠杯子裏的茶倒在了地上,並且給他倒了一杯白開水。木匠不悅地說:‘這是為何,你明知道我不喜歡喝白開水的?’智者笑著說:‘你既然知道這個道理,那為什麼還要把自己兒子的茶水倒掉,勉強他們來喝不喜歡的白開水呢?’木匠低下頭說:‘可是這樣我的手藝不就失傳了嗎?’

“這時智者叫住了一個家丁問他:‘這裏有茶和白開水,你喜歡喝哪個?’家丁說:‘我喜歡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比較解渴。’木匠還是不明白智者是什麼意思,臉上露出不解的神色。智者於是又笑著說:‘何不把你的手藝傳給喜歡做木匠活的人呢?’木匠聽後恍然大悟……”

同學們聽完也恍然大悟的樣子:“哦,也不是很高明嘛。”

郭先生笑了笑,喝口水接著說:“這個故事裏的木匠,就不明白不值得定律。就像我在前麵說的那樣,盡管他技術高明,盡管他是孩子的父親,他也不能把一件別人看上去不值得做的事情強加給對方。茶水雖然香味醇厚,可是就是有人不喜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