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隻踩著別人的腳印走,永遠發現不了新的路
“上帝創造人類,人類創造曆史。”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是對已有事物的否定,都是一種突破、一種創新。成功之路千千萬,但在一條“走的人多了”的路上向前跑,不如選擇沒有腳印的路。或許孤寂,卻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若想獲得事半功倍的改變,另辟蹊徑就可以稱得上是一條捷徑。
創新,讓你的路永遠比別人多一條
一部《紅樓夢》,成就了不朽的曹雪芹,造就了獨特的“紅學”。一些聰明的人就從“紅學”中悟出了商機。
根據《紅樓夢》書中對食品糕點的描寫,北京糕點食品公司動起了生產“紅樓糕點”的腦筋。不出所料,紅樓糕點剛一上市就引來消費者的爭相購買;而海外旅遊者也將紅樓糕點視為必購的饋贈佳品。
北京糕點食品公司依靠“無中生有”的創新意識抓住了商機,生意越做越紅火。
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曾說過:“世界上隻有想不到的事,沒有辦不成的事。”世界巨富比爾·蓋茨認為: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力!“創新思維”一詞已逐步成為近年來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這意味著在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創新越來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時至今日可以說,我們已身處在一個創新的時代中,人類的創造力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向前發展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爆炸”,新的職業、新的經營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產生,人類的思維方式、經營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在這個充滿變化、日新月異的社會中,要想生存,就必須走出一條新路。正如西方學者所拋出的那句直接的口號:要麼創新,要麼滅亡!
如何發展創新思維,直接關係到我們的事業是“死”是“活”。隻有創新才能“救活”自己的非常思維和才智,從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換句話說,隻有創新思維才能把握住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機會,才能對舊有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在發明鍾表之前,人們常用一種叫沙漏的東西來計時。所謂沙漏,就是在一個上下粗大、中間細小的容器內裝入一些沙,讓沙子從上往下漏。根據下漏的多少,便能看出時間過去了多久。而後隨著鍾表的發明,這樣的計時器早就退出了世界各國的市場。
很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從事製作沙漏玩具的人叫西村金助。他把沙漏作為一種玩具或生活裝飾品出售,剛一推出時還獲得了不小的反響。但隨著各種各樣玩具的增多,這種沙漏玩具就很少能吸引住顧客的目光了,銷量也就越來越少,西村金助的沙漏製作便陷入了困境。
一次偶然的機會,西村金助從一本關於賽馬的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在今天,馬雖然已經失去了它的運輸功能,但在賽馬場上它卻又以具有高娛樂價值的麵目出現。”這使他不由地聯想到自己的沙漏,由此受到極大啟發。他決心再從另外的角度挖掘沙漏的商業價值,力圖找到新的用途。
西村金助一連幾天的冥思苦想終於讓他想出了沙漏的一種新功能:製作限時為3分鍾的小沙漏,將它安放在電話機的旁邊。這樣,打電話特別是打長途電話時,便能更好地控製時間,以節約電話費用。同時,由於它小巧玲瓏、精美可觀,不打電話時也可以作為一種小擺設和裝飾品。這種簡單、價廉、美觀、實用的小沙漏,一上市就銷路大好,一個月的銷售量竟達幾萬個。這一出乎意料的大收獲不僅使西村金助收入甚豐,而且大大激發了他的創新意識。此後,他不斷從新角度審視舊事物,在開發老產品的新用途方麵取得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成果。
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甚至陳舊過時的事物中往往蘊涵著複雜和創新的因子。隻要我們善於推陳出新,就會抓住化腐朽為神奇的契機。要想創造出更多的機遇,就要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善於打破常規,從別人容易忽略、不屑一顧甚至是被人遺忘的地方尋找突破口,善於變廢為寶,為己所用。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先生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有了這樣的先導,我們就沒有理由整天埋怨自己的頭腦不夠靈活或是找不到機會了。大量研究確鑿地證明,每一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新力,重要的是如何認識“我能創新”這一關鍵詞。創新思維的開發受後天的誘導和教育,生活環境特別是本身努力的程度和方式起著很大的作用。隻要認真培養與開發自己的創新思維,就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這在任何一個領域裏都被無數事實所驗證。
美國史密森尼天文物理研究所在編寫出版星象目錄時,一批隻有編號而沒有命名、肉眼根本無法看到的小星星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這些尚未被正式命名的小星星足有25萬顆,除了載入史冊以備研究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可以做的嗎?
有!在創造性思維的引導下,一個驚天動地的創意產生了。該所打出了這樣的廣告:“您想讓您的名字永垂宇宙嗎?您想讓您愛侶的芳名輝映星空嗎?您想讓您親友的英名永駐天際嗎?250美元便能使您如願以償。”該所辦起了公司,做起了專售星星的買賣。任何人隻要花250美元就可以得到“星象命名公司”的一張星座圖,知道天上哪顆星星屬於自己,而且還有一份正式的登記表。
這對於一些富人,哪怕是手頭並不緊張的普通人來說,也真是個天大的誘惑。而實際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所須付出的卻很有限。可以說,就是創新性思維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財富。
創新思維就是我們在創新活動中,通過創新行為表現出來的各種積極心理特征的綜合,它是影響創新成果數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關著一個等待被釋放的精靈。而我們本可以有無限的潛力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隻可惜大部分人隻挖掘並使用了極少的一部分。
當我們越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潛力,就越能喚醒創意精靈的自由飛舞。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投石問路者,或難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在一個個“陷阱”之中不停地掙紮。此時,隻有用有效的創新擦亮思維的火花,才能求得更好的發展和變革。培養創新意識,就等於有了拒絕平庸的思維;抓住創新思想,終究會在改變中贏取更大的勝利。
換個思維看自己,揚長避短才容易改變
法國近百年來最年輕的首相梅傑47歲時就登上首相寶座,一時間被世人所矚目。人們發現青年時期的梅傑並無任何過人之處,甚至在16歲時因成績不好而退學。後來曾去報考公共汽車售票員,又因心算成績太差而末被錄取。
對此,有人發出質疑:“一個連售票員都不能勝任的人,怎麼能當首相?”
梅傑不帶任何情緒,和氣卻堅定地回答:“首相不是售票員,用不著心算。我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裏,這恰好在做首相時可以發揮到最好。”
人生的訣竅就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才能讓我們得以升值。大凡成功者,他們大都是因為掌握了自己的長處,並加倍強化了這種優勢;完全投入到自己所擅長的項目之中,將這種富有特長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
如果沒有取得什麼成就而又確定並非是自身能力不夠,那麼就要換一種思維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看看當下所做是否真正適合自己。我們不妨定期地認真思考諸如“我是誰”“我適合做什麼”這樣的問題,不斷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把握。一個不清楚自己長處與短處的人,又怎麼能把揚長避短運用自如,又如何能夠樹立目標並為之努力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才能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優點才是能讓自己成長空間最大的地方。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甚至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因為改變了自身的缺點,而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優點發揮至最大程度。
比如在商界,有些人辦企業可以獲得成功,進行金融投資也可以獲得成功。他們的成功來自於對自己實力的了解和把握。辦企業的人沒有去炒股,或者投資房地產,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是辦企業,而其他的領域則是他所不擅長的了;進行金融投資的人沒有去辦企業,也是因為他們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不僅是個人創業能夠成為英雄,給別人打工的人如果在個人崗位上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同樣可以成為本行業內的英雄。
著名企業家錢兆龍,就是一個打工打出來的英雄。
上世紀90年代末,錢兆龍也曾和其他懷有雄心壯誌卻又毫無經驗的年輕人一樣,先後創立了幾個小的加工作坊,但是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錢兆龍抱著“偷師學藝”的目的,應聘到了貝升服飾。進入貝升工作後,他發現企業內部求學求創新的氛圍讓自己受益匪淺。在擔任貝升部門經理的同時,他領導部門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由於工作上的出色表現,2009年10月,錢兆龍在公司的讚助下來到安徽大別山區創建貝升安徽地區服裝加工基地,麵對空乏的安徽市場,錢兆龍帶領團隊分析市場行情、提取客戶建議、注重企業的品牌效應。這些正是工作時期積累下來的長項,服裝加工基地在錢兆龍的帶領下,不斷做出了令人震撼的成績。2010年10月,貝升服飾安徽加工基地的加工業務範疇已經擴大至全球範圍,錢兆龍的管理與創新能力受到了貝升公司的高度評價,貝升服飾安徽加工基地改名為安徽雙鷹服飾,錢兆龍任總經理。
每個英雄在成功之前,都需根據自己的長短優劣來不斷重新審視並調整發展道路,這正是一個成功者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有句俗話說:“大雁飛,烏龜也跺腳。”這句話用來形容找不到自己擅長做的事的人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烏龜仰望天空看到大雁飛,於是自己心中也有了能上天的願望,隻能說這是典型的“人生定位不正確”。要做事的人,正像這句話中的烏龜。烏龜看到雁子飛過天空而自己也想飛,隻能說是“職業定位不正確”。烏龜應該做烏龜能做而大雁不能做的事才對。有些人把時間用於追逐並非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頻繁更換,除了擁有了太多的試用期之外,幾乎一無所獲。一旦站錯了位置,就會極大地浪費自己的潛力資源。相反,隻有不落窠臼地重新更換思維,才會找出離真實的自己最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