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表現,讓別人用佩服的目光看你
“誰聘我?年薪10萬!”
這是2000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楊少峰,在萬人攢動的人才招聘會上打出的牌子。當時,幾乎是一夜之間,他成為了全國數十家媒體關注的新聞人物。
3年後還是他,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己卓越的能力,實現了從年薪10萬到l00萬的跨越。
很多人把楊少峰稱為“天才”,無疑,他贏在了定位和自我表現上。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明天,我們同樣也可以把自己“賣”出個好價錢,關鍵是敢不敢“拍賣”自己。這樣做的好處是,當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時,不僅成就感與日俱增,而且自身也會越來越有幹勁,遇到困難也就能毫不退縮地迎上前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一塊“和氏璧”,就像春秋時期卞和發現的那塊璞玉一樣。隻是有的被琢磨,有的沒有被琢磨而已。我們在被發現、被琢磨之前,所經曆的迷惘、痛苦和自卑,就是現實的“楚厲王和楚武王”給予我們的挫折。此時,我們千萬不能讓他們砍去我們“自我表現”的雙腳,而是要學習楚文王去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和氏璧”。因此,在迷惘、自卑、痛苦時千萬要記住:每個人都有一座獨特的“寶藏”,我們誰都不例外!
瑪麗從小就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因而陷入深深的自卑當中。一次,全家收到了一張舞會的請柬。出於種種原因,她無法拒絕。為此,瑪麗擔心極了:平凡的自己怎麼能跟舞會上的眾多佳麗相比呢?雖然此時的瑪麗已經被母親打扮得漂漂亮亮了。
走進舞會大門的一刹那,瑪麗不禁自卑地低下了頭。可就在這時,她聽到了人們的讚歎聲:“天啊,這位小姐真漂亮!”瑪麗嚇呆了,她從來沒想到原來自己的容貌竟然也能得到大家如此的讚美!這樣想著,瑪麗高高地昂起了頭,表現出落落大方的自信和熱情爽朗的親和,成為了那場舞會上最耀眼的明星。
有了自信的意識之後,我們就要學會展示,敢於推銷自我。在當今廣告宣傳鋪天蓋地的社會中,人們早已被淹沒在“信息流”之中。現有的信息都看不過來,又有幾個人有精力去關注那些不注重品牌宣傳的產品?
在如今注重自我營銷的年代裏,每個人就好比一件商品。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才高八鬥,不去展示自我,也很難引起他人的關注。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些才華滿腹的人,不擅與人交流,有如“茶壺裏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從而失去了讓外界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機會,以致失去了很多不錯的機會。
所以,在相信自己是塊“和氏璧”的基礎上,接下來就要善於表現,敢於為自己標價,敢於衝破格局。如果不想出現“千裏馬”駢於槽櫪之間這種扼腕遺憾的局麵,就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積極地表現和展示自己。這實際上就是在給自己尋找機會,是一個全新的自我亮相,相當於在大眾麵前再造自我的過程。通過自我展現,可以在培養自身能力的同時增強信心、改善性格,更可以發現甚至連自己都不曾體察到的興趣和愛好。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能隻顧著一味地表現,這很有可能會造成相反的效果。積極地表現也要講究方法,所謂善於表現,就是不在每一方麵都去爭搶,顯得自己愛出風頭;關鍵時刻的救急才更能顯示出風度。表現自己不是凡事都要標新立異,在適當時機表達出獨特的看法,反倒能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章因大一時表現突出而被破格允許參加校學生會會長的選舉,當時與她競爭的還有兩名高年級的學長。如此一來,原本條件不錯的章和兩名學長一比,頓時黯然不少。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章會敗下陣來,結果經過一輪演講競選之後,章竟然勝出。原來,演講的過程是這樣的:
前兩位學長演講時都高談闊論地說“為同學服務”,輪到章了,她說:“學校後門有條小路,每到下雨天就十分泥濘。如果我當了會長,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學校建議把路修好……”
章沒有“假、大、空”地說“為同學服務”,她提出的具體政見,正是困擾同學們已久的問題。一條看似很“小”的路,卻展現了她的細心和為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誠意。比起前兩位學長的高談闊論,章的“以小見大”顯然更有成效。
可見每個人都是人才,關鍵在於如何表現自己。有能力的人未必就能成功,更重要的還是要抓住重點,適當表現,這才是王者風範。
當今時代中,沒有絕對的“傻子”,也沒有絕對的“天才”,隻是有些人的潛能被壓製、被遺忘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有思想但是不善於表達的人實際上和一個沒有思想的人是一樣的。與其仰慕別人的才華,不如發掘自身的閃光點善加利用。隻要打開心結,拿出超越自我的勇氣,講求技巧地表現自己,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改變。
期待未來,不如把握現在
我們在跟團外出旅遊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景區裏,導遊常揮舞著旗子,拿著小喇叭對大家喊:“請遊客們抓緊時間遊覽,半個小時後我們在車上集合,趕到下一個景區。”
於是,遊客們紛紛在門口和標誌物前拍照留影,以示到此一遊,然後走馬觀花般掃視一下風景,接著便匆匆離開,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我們總是寄希望於下一刻的未來,總覺得下一個未到之地會有更美好的風景。行色匆匆中,遊覽的目的似乎不再是欣賞風景,而是為了到達某地;到達之後也並沒有完全融入和欣賞風景,又急切地趕往下一個地方。如此,我們的心將永遠處於無法安放的顛簸狀態。
生活中,就連正值暑假的孩子們都會天天盼望著開學,因為“開學後就又會有美好的希望”。當被問及新的希望是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不禁讓我們感歎:“開學後就可以希望下一個美好暑假的到來了呀!”也許孩子們會覺得,尚未觸及到的未來永遠比現在要美好。
下一個景區、下一個假期、下一棟房子、下一份工作、下一個目標……我們匆匆走過此時此地,因為堅信“下一刻”的美好。下一刻就是我們看不到的未來。誠然,憧憬未來、心懷希望的確可以讓人備受鼓舞,但隻把眼光盯住下一刻而忽略這一時,是極大的空想和虛妄。我們正錯失的這一刻也許就是期待已久的“下一刻”。
事實上,快樂也好,幸福也罷,都是一種感受,具有即時性。它並不是來自於幾天、幾月、幾年的等待,而恰恰就是我們此刻所擁有的時光。身心所感的此刻,不僅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未來隻存在於想象之中,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時刻會發生什麼。如此,對未來的空想真不如對現在的把握。
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過一本名為《禮物》的書,講的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告訴孩子,這世上有一個特別的禮物,可以讓人生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成功,可這個禮物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於是,從童年到青年,這個孩子用盡所有的辦法四處找尋,越拚命找尋,越感到生活得不快樂,而他生命中的禮物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到後來,年輕人決定放棄,不再沒有目的地追尋。而此時他才赫然發現,苦苦尋找的東西原來一直在他的身邊,這個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此刻”。
時至當下,也許還有不少人都在像這個孩子一樣尋覓有形的“禮物”,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擁有的禮物——無形的“此時此刻”。在這個充滿不安和焦慮的時代,這份“禮物”就顯得更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真諦。
有些人隻會把無限的希望寄托於明天,處心積慮地策劃出很多計劃,然後往往就被自己設計出來的複雜步驟而牽絆住了腳步,失去了邁開步子的勇氣;這充其量是一個空想者,最終勢必一事無成。就像下麵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
年輕時,他雄心壯誌、激昂江山,總是習慣說“等到我……的時候”,一副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樣子。
就這樣一直說,過了而立之年,一眨眼也過了知天命之年,一直說到了老年。他仍舊經常對別人說起,隻是換了一種句式:“想當初,我……的時候,” 對過去無限的懷戀溢於言表。
的確,也許我們都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味期盼未來的虛妄世界裏,忙忙碌碌終其一生。實際上,無論未來將會怎樣,抑或過去曾經怎樣,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
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唯一擁有的,隻會把每一個經曆著的今天都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天地萬物自然循環,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空間內,必然也遵守著生老病死、稍縱即逝的規律。曆史不會為我們等候,生命的年輪也總隨著日出日落而或輝煌、或消遁,生活就在短暫的今朝,就在脆弱的此刻。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一不留神又是一片新的天地,我們等不來和想象中一樣的未來。隻有懂得在此刻立即采取行動,才會對未來有所改變。
眼高手低,隻能讓人生錯位
東漢有一個名叫陳蕃的少年,自己住的屋子髒亂不堪,從不清理。
一日,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見此狀,麵露不滿,問他為何不打掃幹淨來迎接賓客。
陳蕃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之所以不掃房屋,無非是不屑而為,自以為胸懷大誌。欲“掃除天下”之誌固然可貴,但一個連最基本的“掃除”動作都不知如何去做的人,當他著手承辦一件大事時,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從而使大事的基礎不牢、華而不實。如此,可真是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