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變形象,每天都能看到新的自己(1 / 3)

第五章 改變形象,每天都能看到新的自己

我們記住了CoCo香奈兒的永世優雅,記住了傑奎琳·肯尼迪的獨特性格,還記得戴安娜王妃的音容笑貌……這些優秀的人用她們獨特鮮明的形象創造了一個時代的佳話,並永遠留駐人們心間。可以說,她們造就了自己的形象,而形象又造就了她們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此時的形象可以顯露出我們的學識、修養、品位,還可以判定出未來的事業甚至命運。穿對衣服、選對發型、妝容典雅、儀表優美,都會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自己身上看到未來不一樣的光明。毋庸置疑,改變自己,從改變形象開始!

你的形象傳遞出的信息:“我是這樣的人”

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去參加宴會,起初入場時他隻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主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態度十分冷淡。

這時,亞裏士多德馬上出去換了一件嶄新的皮大衣,重新回到了宴會。主人的態度馬上變得十分殷勤,他邀請的客人們也紛紛起來向亞裏士多德表示敬意,前來向他敬酒。

亞裏士多德見此情景,馬上脫下自己的大衣,拎著大衣說:“喝酒吧,親愛的大衣兄弟!”

許多人都奇怪地看著他,亞裏士多德說:“你們不了解,我的大衣兄弟可是十分清楚,它讓我成為此時此刻這樣的人。所有的禮節都是衝著它來的,它才是今天的客人。”

以貌取人的觀念的確不值得提倡,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實際交往中,我們還是不由自主地傾向於形象良好的人,或者說得再深入一點就是:形象好的人往往大受歡迎。

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人在自己的故鄉所受的待遇視風度而定,在別的城市則視服飾而定。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故鄉時,因為人們了解他的言行,故而所得到的評價並不受衣著的影響;但如果到了他鄉,人們則會根據其外貌特征、衣飾裝束、言談舉止等因素所綜合而成的形象來評價他。

埃絲黛·勞德是世界化妝品王國中的皇後,她擁有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化妝品王國,是世界化妝品領域的主要代表。

但實際上,埃絲黛出身貧窮,且並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她是以推銷叔叔製作的護膚膏起家的。最初,為了能夠多賣出一些產品,她每天都不得不走街串巷。後來,她決定將產品定位於高檔化妝品,但卻一直沒有什麼效果。

有一天,埃絲黛終於忍不住問一個拒絕購買她產品的客戶:“請問,您為什麼拒絕購買我的產品呢?是我的推銷技巧有什麼問題嗎?”

客戶的回答讓埃絲黛記住了一輩子:“不是技巧有問題,是你的形象不好。你的形象告訴我你根本就是一個低檔次的人,讓我怎麼相信你的產品就是高檔次的?”雖然客戶的話帶有輕視的意味,但埃絲黛卻興奮異常,因為她從中找到了自己問題的關鍵:產品的檔次取決於自己的檔次。

於是,埃絲黛決心對自己的形象進行精心改造和包裝。她模仿富貴名門和上層婦女,像她們一樣穿著打扮,像她們一樣舉手投足。另外,她注意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讓整個人看上去魅力四射。慢慢地,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她推銷的產品。從此,埃絲黛一發不可收,直至建立了自己的化妝品王國。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每個人平均隻有10秒鍾的時間給他人留下自己的第一印象。這就像在看一件商品時,如果我們連外麵的包裝都不感興趣,又怎麼會費心地打開外盒而看到裏麵的價值呢?西方學者雅伯特·馬伯藍比教授研究出的“7 / 38 / 55”定律指出:旁人對我們的觀感,隻有7%取決於談話的真正內容,而有38%在於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另外55%則決定於我們的形象。

形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穿衣、長相、發型、化妝等外表的組合概念,而是一係列細微事項的綜合組成,是一種外表與內在結合的、在流動中留下的印象。形象的內容寬廣而豐富,它包括我們的穿著、言行、舉止、修養、知識層次、生活方式,等等。它們在清楚地為你下著定義,無聲而準確地在講述你的故事——你是誰、你的社會位置、你如何生活、你是否有發展前途……正是這些對你無比重要的綜合因素,確立了你在人類社會大家庭裏獨一無二的個人形象。形象的綜合性以及它所含有的豐富內容,也為我們塑造成功的形象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間。

一項針對l974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選舉的研究發現,外表有吸引力的候選人得到的選票比外表略遜一籌的候選人多兩倍多。

1980年的美國總統競選,與裏根英俊、高大、富有感召力的形象相比,競爭對手杜卡基斯無論是外表還是聲音,無論是在台上演講還是在台下表演,都顯得“不像個領袖”,因而落選。而演員出身的裏根用自己的服裝、打扮、聲音、微笑、手勢以及高超的演技,都表現出一個具有迷人魅力的領袖形象,從而掩蓋了他在其他方麵的不足。

時間再往前推20年,同樣是美國的總統競選——1960年的尼克鬆與肯尼迪之爭,年輕、英俊、風流倜儻的肯尼迪看起來堅定、自信、沉著,渾身散發著領袖的魅力。就好像他不僅能夠主宰美國的政壇,而且連世界的局麵也能掌控一樣。當他提出“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一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的口號時,一時間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度裏激起了美國人民一股愛國熱潮。他不僅塑造了美國人夢中理想的領袖形象,而且樹立了領袖形象新的、最高的標準。

幾十年過去了,肯尼迪的形象一直讓人難以忘懷。30年後,克林頓再度讓美國人民舊夢重溫。受到肯尼迪的影響,克林頓從小立誌從政,他以肯尼迪為榜樣,儀態、舉止處處符合美國人渴望的總統形象,從而終於登上美國總統之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人都有嗬護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這種心理引導著大家積極地愛美、扮美、學美,因此在現實中,人們總會對美的人或事物有所青睞。如此一來,這種“以貌取人”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無論是高矮胖瘦,隻要注意,總能裝扮出個性的美。而一旦我們的外表、穿著打扮給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許多契機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別輸在穿著上

有位工作能力很強、與同事相處也頗為融洽的女同事,似乎已經占據了在職場生存中“業務”“人際”的兩大法寶。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的外表實在有點兒邋遢。

這位女同事從來不喜歡化妝,似乎對自己的不修邊幅也毫不在意。她常常搞不懂為什麼自己工作認真努力,升遷卻總也輪不到她。

其實,周圍的同事都能看得出來,這是因為她在外表上吃了虧,而不是工作能力的問題。每每遇上重要的事情欲讓她接洽,領導又總會出於公司形象的考慮而讓另一個人代替她,因為領導擔心客戶以貌取人,認為這是一家不注意形象、不專業、不敬業的公司。

西方有句諺語:“你就是你所穿的!”“以貌取人”,這也許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天性。

就像一位華裔投資商曾對人說的:“我怎麼也不能相信那個穿著旅遊鞋、牛仔褲,頭發如同幹草,說話結結巴巴的小子,從他穿著的形象到個人素養都不能讓我信服他是一個懂得如何處理商務的領導人。”

人們總喜歡把優秀的服裝與優秀的人、豐厚的收入、高貴的社會身份、一定的權威、高雅的文化品位等相聯係,穿著出色、昂貴、高質的服裝就意味著卓越的成就。我們不妨想一想自己身邊的人,那些穿著不凡而出眾的人,也自然會讓我們另眼相看。

對於整體的個人形象來講,服裝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對於我們的事業,衣著的打扮更體現了一個人的品位修養,甚至是對工作本身的理解。企業在選擇或者提拔職員時,如果麵臨競爭,那麼穿著出色而讓人看上去值得信任的人更容易受到青睞。

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是一位對別人衣著毫不關心,對自己的衣著卻非常在意的人。她對自己的服飾、化妝等都有極其考究的要求。

在她身上,沒有一般女人的珠光寶氣和雍容華貴,隻有淡雅、樸素和整潔。少女時代的她就十分注重自己的衣著,但並不標新立異、嘩眾取寵,而是樸素大方、幹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