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變形象,每天都能看到新的自己(2 / 3)

從大學開始,她受雇於本迪斯公司。她那時的衣著給人一種老成的感覺,因而公司的人稱她為“瑪格麗特大嬸”。每個星期五下午,她去參加政治活動時,都頭戴老式小帽,身穿黑色禮服,腳蹬老式皮鞋,腋下夾著一隻手提包,顯得持重老練。雖然有人笑話她的打扮過於深沉老氣,但她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打扮能在政治活動中取得別人的信任,建立起威信。她的衣服從不打皺,讓人覺得井井有條是她一貫的作風。

從服飾方麵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對撒切爾夫人事業的成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好的形象既包括與生俱來的天生麗質、俊朗秀麗,也包括後天的衣著打扮。人們經常會下意識地把一些正麵的品質加到穿著打扮漂亮的人身上,像聰明、善良、誠實、機智等。而通常情況下,當作出這些判斷時,恐怕連我們自己也沒有覺察到衣著在這個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日本管理學家齊藤竹之助認為,人與人初次交往,90%的印象來自服裝。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認為,服裝是最好的名片。在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著裝,力求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因得體的著裝而獲得某種交際優惠。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不合時宜的著裝,會給人造成一種品位不高、層次欠佳的感覺。如此,或許我們也就無從獲得更多的機會了。

瑪麗經過近3年的奮鬥,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家大公司下屬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她能力出眾、幹勁十足,幾乎每一次談生意都馬到成功,因此深受公司老板的賞識。

然而,正當她躊躇滿誌的時候,卻突然接到公司的一紙解聘書。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不久前,公司迎來了一位實力雄厚的大客戶。為此,從總部到下屬公司都做了充分而細致的準備,一副不惜一切都要爭取到這位客戶的士氣。

可當瑪麗出現在談判桌旁時,她的穿著卻讓人大吃一驚。那天,她穿了一件超低領的緊身針織上衣,配上緊身彈性超薄外衣,一時成了會場的焦點。談判開始後,客戶對瑪麗格外關注,眼睛一直盯著她,而對公司提出的條件與內容似乎毫無興趣,反而不停地向瑪麗問這問那,純粹變成了朋友間的私人談話。

突然鍾聲響起,客戶如夢初醒,連忙站起來抱歉地對瑪麗說因為要趕飛機,他必須走了。

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卻毫無所獲,這讓公司領導簡直惱羞成怒,當即下令解雇瑪麗。

在瑪麗還陶醉於充滿浪漫色彩的談話以及自己“不俗”的服裝品位之中時,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失業者。而這完全是由於她不懂得如何穿著的緣故。

要知道,企業要的是職員,而不是演員。一味追求靚麗的穿著,而不去考慮自身形象是否和所要求的職業形象相吻合,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穿衣戴帽之前,想一想我們所在的行業以及所處的環境,盡量避免穿錯衣服的尷尬,不要讓自己輸在穿著上。我們可以從此學習一些服飾搭配的常識和技巧,一改以往給人不修邊幅、不懂搭配的印象。在穿出自我風格的同時,也從外及內地影響了自己、改變了自己。

換個發型,你會發現思維也會不一樣

餘某是公司銷售部的經理,富有朝氣的短發顯得他很精神。回憶初到公司的時候,餘某長發拂麵,頭發將臉遮住了一大半,整個人都顯得毫無生機,銷售額月月墊底,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後來,在同事的建議下將長發剪去,從頭開始。從那個月開始,餘某的銷售額一 路飆升,1年後榮升銷售部的經理。

換個形象展現給別人,自己也換個新角度來看看某些人,思考某些事情,作出某些決定。

俗話說:從頭開始。頭部位於身體的最上方,居高臨下,占據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因此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我們和別人近距離接觸時,發型就有可能變成自己的“閃光點”。在閃出不同的光、表現不同形象的同時,也就決定了發型主人的自我感覺和思維習慣。

發型是令人直接感受到精神及個性的地方。不同的發型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發型設計可以使人活潑年輕,也可以讓人變得端莊文雅,起到修飾臉型、協調氣質的作用。

發型在我們的形象中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它更能直觀地體現人的身份、年齡、個性、氣質等特征。不同的發型會讓人聯想到不同的特定身份,從而也決定了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比如一個男性藝術家在腦後梳一條馬尾辮或者是長發拂麵,人們也許會覺得那是藝術家氣質的體現;相反,當一位普通男性看到鏡子裏的自己頭發過長、遮掩擋耳,又怎麼能調動起自己積極、幹練的行事風格呢?

如同在特定的場合應該有特定的形象一樣,不同的風格和思維要求也決定了不同的發型。某電視台新聞節目的主播和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在發型上就絕對不是一個標準。這不僅是因為傳達給觀眾的形象感覺的差別,而且對出鏡人本身來講,幹淨整潔的發型讓新聞播音員有清爽的思維,時尚炫麗的發型讓娛樂主持人自己也感到活力四射。

某電視台內部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監督主持人的形象,叫出鏡委員會。這個機構的成員是由該電視台資深的節目主持人擔任,很像是該電視台主持人的“長老院”。主要的工作是對主持人上鏡之前做一些培訓,進行集體審看。

曾經是該電視台出鏡委員會的一名成員說:“電視台出鏡委員會主要是對主持人的形象進行監督。主持人的發型當然在監督之列。”他介紹,監督並不是完全由出鏡委員會一個組織完成,而是和欄目組一起完成。主持人的形象不能太越位,要保持一定的延續性。比如他自己的二八分、其他同事的飄逸長發及鍋蓋頭等發型,他們的發型已經成為個人的標誌,甚至是他們所主持節目的標誌。人的長相是天生的,屏幕形象卻可以塑造。一旦這個形象被觀眾定位,就不能隨便改變,要在觀眾心目中保持這個形象,所以發型也不能隨意改變。

劉某自從擔任該電視台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後,就以其生動活潑的造型被廣大小朋友所熟悉。但就連劉某自己也沒想到這個發型一留就是十幾年,曾經想改變發型的她表示:“我們變發型要通過電視台出鏡委員會的批準和審查才可以。”

一個人的發型是他儀表美的一部分,頭發整潔、發型大方是個人禮儀最基本的要求。整潔大方的發型易給人留下神清氣爽的印象,而披頭散發則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發型美是構成良好整體形象的一部分。

隨著人類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對發型美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多樣化、藝術化。一般來說,發型本身是無所謂美醜的,隻有一個人所選的發型與自己的臉型、膚色、體形相匹配,與自己的氣質、職業、身份相吻合時方能顯現出真正的美。決定發型美的許多因素是人所無法隨意改變的,但通過對不同發型的選擇,可以充分展現自己不同側麵的思維,從而從形象到行動都有與眾不同的改變。

讓自己“濃妝淡抹總相宜”

一位著名的化妝師對妝容的境界是這樣說的:“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別人看起來就像沒有化過妝一樣,並且要與主人的身份相配,能自然表現出人物的個性與氣質。

“次級的化妝是把人凸顯出來使之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就被別人發現化了濃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

“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化妝應該是讓我們看起來更加美麗,但並非是要讓自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我們實際上想得到的評價是“你真漂亮”,而不是“你看起來真像某某人”。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美麗與智慧都是上帝賜予的,當我們沒有被給予驕人的美貌時,就可以用智慧來彌補這一缺陷。而化妝也是其中一種智慧,是一種能雕飾出美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