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劍道精髓入微,非常成功,成為有名的劍道家。[HT][HK]
我們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很多人都笑話那個急性子的莊稼人。其實做任何事情我們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向目標靠近的一步。踏實做事並不等於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韌性而不失目標,時刻在前進。“踏實”不是不要思考,也不是將問題甩給別人去思考,而是可以適當將腳步放慢下來,不妨重新,或者周密地考慮問題,甚至不惜花費時間耐心等待,為的是能在機會出現時,一舉成功。
[GK2!2][HTK]女皇武則天的愛女太平公主一日稟奏,說武則天賞賜給她的各種珍貴寶器突然不翼而飛了。武則天聞言後大怒,立即招來洛州長史,詔令他二日內破案,如限期之內不能緝盜歸案,則以瀆職、欺君罪論處。
洛州長史領命回去,找到了大名鼎鼎的晉京蘇無名,此人以善於偵破疑難案件而聞名朝野。吏卒、遊徼們好像看見了救星一般,就將這件“禦案”告訴了蘇無名,並請求他幫助破案。蘇無名胸有成竹地說:“請府君帶我求見聖上,我蘇無名自有話說!”洛州府長史見此情況,無奈隻好上疏朝廷薦舉蘇無名破案。
女皇武則天在看過了洛州府長史的上疏後,立即召見了蘇無名。武則天問:“你果真能為朕捉到盜寶的賊人嗎?”
蘇無名不急不忙地回答道:“臣能破案!如果聖上委臣破案,請依臣三事:“一、在時間上不能限製;二、請聖上慈悲為懷,寬諒兩縣的官員;三、請聖上將兩縣的吏卒、遊徼交臣差使。如依得臣下所請三件事,臣將在兩個月內擒獲此案盜賊,交付陛下。”
武則天倒真想看看這個盛名在身的蘇無名究竟有沒有真本事破案,於是就應允了他的條件。誰知蘇無名自從奉旨接辦禦案之後,卻一直沒有動靜,一晃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案情始終沒有一點兒進展。但是,蘇無名卻並不著急。一年一度的寒食節又來臨了,這天,蘇無名把州屬兩縣的所有吏卒、遊徼召集到一起準備破案。他讓所有破案人員全部改裝成普通百姓,然後分頭前往洛州的東、北兩個城門附近去偵查。隻要有人發現胡人身穿孝服,出門往北邙山哭喪的隊伍,必須立即派人跟蹤盯上,不得打草驚蛇,然後派人回衙門報告即可。
蘇無名吩咐妥當,然後在衙門端坐,靜等消息傳來。不多久,就見一個遊徼喜滋滋地趕了回來。他告訴蘇無名,已經偵得一夥胡人,其情形正如蘇無名所說,此刻已在北邙山,請蘇無名趕去查看。蘇無名聽後,馬上起身與來人趕往北邙山墳場。到達之後,蘇無名詢問盯梢的吏卒胡人進墳場後的舉動。
那名吏卒回報說:“這夥胡人身著孝服,來到一座新墳前奠祭,但他們的哭聲沒有哀慟之情,燒些紙錢之後,即環繞著新墳察看,看後似乎又相互對視而笑。”
蘇無名聽到這裏,大喜擊掌,說道:“竊賊已破!”立即下令拘捕那批致哀的胡人,同時打開新墳,揭棺驗看。隨著棺蓋緩緩開啟,棺內盡是璀璨奪目的珠寶。檢點對勘之後,證實這些正是太平公主一個多月前所丟失的寶物。
蘇無名大功告成,再一次震動了朝野。武則天再次召見蘇無名,問他是如何破案的。蘇無名不急不忙地答道:“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神謀妙計,隻是在來神都彙報工作的途中,曾在城郊邂逅了這批出葬的胡人。憑借臣下多年辦案的經驗,當即斷定他們是竊賊,隻是一時還不知他們埋藏的地點,隻得放長線釣大魚,耐心等待。寒食節一到,依民俗,人們是要到墓地祭掃的。我料定這批借下葬之名而掩埋贓物的胡盜必定會趁這機會出城取贓,然後相機席卷寶物逃走。因此,臣下差遣兩縣吏卒便裝跟蹤,摸清他們埋下寶物的地點。據偵查的吏卒報告,他們奠祭時不見悲切之情,說明地下所葬不是死人;他們巡視新墳相視而笑,說明他們看到新墳未被人發覺,為寶物仍在墳中而高興。因此,我決定開棺取證,果然無誤!”
蘇無名稍稍停頓之後,繼續說道:“假如此案依陛下兩天之限,強令府縣去偵破,結果必因風聲太緊,竊盜們狗急跳牆,輕則取寶逃亡,重則毀寶藏身,那麼,在證毀賊逃的情況下,再去緝盜追寶,就勢必事倍功半了。所以陛下急破之策不宜行,急則無功。現在,官府不急於緝盜,欲擒故縱,盜賊認為事態平緩,就會暫時將棺中寶物放在那裏。隻要寶物依然還在神都近郊,我破案捕盜就易如囊中取物!”[HT][HK]
蘇無名之所以能夠偵破此案,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雖然知道朝廷很重視這個案子,但是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各種準備,等待時機到來。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雖然著急,但是著急根本於事無補,相反還會壞事。隻有耐心做好準備工作,等待時機出現,才能水到渠成。
那些急功近利的人,都不可能成就什麼偉大的事業,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長遠追求,沒有成就什麼事業的誌向,他們的全部精力、全部時間和全部生命都無形地消耗在短期行為之中,消耗在他們虛浮淺薄的勞作之中了。隻有踏實才是內心的驅動力,隻有不斷地充實自己,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成功的天平才會向你傾斜。
[BT1]放棄是為更好的前進
放棄是一種做人的哲學,放棄是理性的勝利,放棄是智者的選擇。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需要你做出選擇,但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得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為之中。
[GK2!2][HTK]2000年3月的一天,廣東的一名生意人李素發現了一賺錢的商機:生產IP撥號器。因為整個機器成本才五十塊錢左右,可是因為是新生事物,所以當時的市場價卻高達一千多元。這哪是IP撥號器,簡直就是金娃娃嘛!而且IP撥號器技術原理很簡單,基本是電話機原理,隻不過多了塊控製芯片。
李素了解到這一行情後,馬上行動,買來了數萬元的生產調試設備,並招聘了一批技術人員,日夜兼程地設計、生產、調試。很快,產品便被推向市場。李素的分析果然符合市場,他因此而大賺了一筆。就在別人以為他會立即擴大生產規模時,他卻來了個急刹車,放棄了這一生意。他賣掉了設備,辭退了技術人員,轉租了廠房。
發生了什麼事讓李素有如此逆常人的行為呢?實際上,什麼都沒發生,除了他的思想,他清醒地認識道,IP撥號器利潤是超高的產品,競爭對手肯定會紛紛跟進,而且其中好多都是實力雄厚的電話生產廠商和大通信公司。等他們一旦介入,自己的產品毫無優勢可言。與其到時候灰溜溜地被別人打敗,還不如自己先撤退,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放棄。李素的放棄又一次得到了市場的驗證。[HT][HK]
李素的放棄是以後向更好地目標前進,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沒有放棄就沒有收獲,人的精力就那麼多,當你把精力放在了勢頭漸衰的事情上時,自然沒有精力去做勢頭正盛的事情,可想而知,你的人生之路也會隨之勢頭漸衰。
放棄是戰略的智慧選擇。放棄是為了騰出時間和精力,接受更多的收獲。摩托羅拉公司放棄了製造,將製造中心托付給新加坡和中國,它贏得了自己在研發和市場的戰略製高點。同樣,“買賣的鬆下”和“服務的IBM”放棄了“統一於技術”的戰略導向,而日立、索尼、本田、惠普等則放棄了“統一於市場”的戰略努力。所以,放棄是一種基於戰略的價值判斷,是一種有進有退、以退為進、以攻為守、張弛有度的戰略智慧。
對企業而言是如此,做人更是如此。沒有放棄的勇氣和膽識,你就無法比別人看得更遠,無法比別人走得更遠。在生活中,選擇放棄,有時候會受到方方麵麵的壓力,因此,麵對戰略選擇的諸多困境,選擇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膽識,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其實,放棄並不一定意味著注定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東西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管它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GK2!2][HTK]一個男孩和女友作了一個小測驗,說如果同時丟了三樣東西:錢包、鑰匙、電話本,那麼你會最緊張哪一樣?女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話本,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鑰匙。這個測試題的答案說,女友是一個懷舊的人,而他是一個現實的人。
後來,男孩和女友分手了,女友的確總被過去糾纏得不快樂,一段大學時代未果的愛情至今還讓她念念不忘,而愛情中的他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過去,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到底,因此,又錯過了很多不錯的人。朋友們問她:“你們還可以挽回嗎?”
她搖搖頭,朋友們又問:“那為什麼不放棄?”她無奈地說:“放棄不了。”
朋友們說:“其實是你不想放棄。”[HT][HK]
生活中像這個女孩一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根本無法挽回,但就是放不下,結果自尋煩惱。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如此執迷不悟,又怎能快樂得起來?
俗話說“覆水難收。”人生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挽回的,不要總想著挽回,錯過就錯過了,有時人生需要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放棄是因為我們懂得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你一天也隻能吃三餐,這是人生頓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有些人就是不能做到知足知止,貪心不已,他們欲望的溝壑永遠也填不平,他們的人生永遠在選擇,在追逐更好的東西,以便壯大自己的名望、地位,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放棄那些不足取的東西。因此,他們的人生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去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聰明的人不會患得患失,而是平淡的看待這一切。
[BT1]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當你的人生已經獲得了至崇的聲威、極高的地位的時候,一定要知足知止,否則,一旦功高震主,則必然會受到迫害,後悔莫及。
[GK2!2][HTK]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無與倫比的經營巨子,曾任職世界汽車行業的領頭羊——福特公司。由於其卓越的經營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節節高升,直到坐到了福特公司的總裁。
然而,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卻出入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職務,原因很簡單,因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聲望和地位已經超越了福特二世,所以他擔心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改姓為“艾柯卡”。 [HT][HK]
對於許多有些人來說,人生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源於自己。一旦做出一番事業,很多人難免要居功自傲,而這樣做的下場往往比無所作為的人更慘。一個領導者水平的高低,往往是體現在對下屬的威懾力上。因為他的地位沒有規則的保護,不除掉有實力威脅其地位的人,他是睡不著的。
因此,古代就有一句至理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人很注意,不論任何好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知退讓之機,絕對不能功高蓋主,否則輕則招致他人怨恨,重則惹來殺身之禍。有人說“天妒英才”,古時候得天下後鏟除異己者數不勝數,好一點的給你來個“杯酒釋兵權”。自古以來,隻有那些與人分享榮譽者,甚至是把榮譽讓給別人的人,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GK2!2][HTK]吳國滅亡後,勾踐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他封功臣範蠡為上將軍。然而範蠡卻在功成名就後立刻離開了越王勾踐。臨走,留給文種一封推心置腹的信:
汝善圖始,蠡能慮終。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哀,泰極否來。知進退存亡,不失其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智者千慮,尚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蠡雖不才,尚知進退之機。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將烹。子胥托夢所言,吳王夫差臨終所講,汝不會忘記吧?越王為人,長勁、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歡樂,可與履危赴湯,不可與居安共福。這一點蠡己看得一清二楚。望你見信,火速隱匿;否則,勾踐將加害於子。計倪比蠡先行一步,望汝三思,切切此言。恕蠢不辭而別。
但是文種根本不相信範蠡所言,仍執迷不悟,盡忠為國。範蠢隱匿的消息,在朝廷傳開,計倪失蹤也很快為群臣知悉,曳庸、扶同、皋如亦日益疏遠勾踐,不親於朝,越女、孫武、馮大光、陳龍、陳虎、楊來金、楊來銅、徐喜鳳等都紛紛離朝而去。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都深懷畏懼,恐怕被帝王疑忌,隻有文種尚未醒悟。
不久,有人參文種有不軌之圖。越王召文種而言曰:“子有陰謀兵法,奈敵取國八術之策,今用其四已破強吳,其四尚在於所願幸,以餘術為孤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意思是:你教給我八種討伐吳國的計謀,我用了其中四種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種在你那裏沒有使用,你為我先到地下去和吳國的人作戰吧。文種仰天長歎後自刎。[HT][HK]
事實證明,隻有像範蠡這樣有自知之明能夠急流勇退的人,才能防患於未然。古代的朝堂之上,伴君如伴虎,官場之中,人心險惡,能見利思害,才能明哲保身。讓自己直白地顯露出來,雖然要暫時忍受一些尷尬的境遇,忍受別人的嘲諷,卻能讓自己躲避禍端,孰利孰害,相信每個人都很清醒。
[GK2!2][HTK]一代名將韓信空有淩雲壯誌、將者的雄風,最後卻“勇略震主看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為一婦人(呂雉)所擒殺,一世英名付之東流。在韓信的功成身敗中,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名句。對於韓信的死,蕭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見證了一代名將悲慘的結局,也許在追殺韓信時,蕭何還沒有“急流勇退”的意識,可是在後來的太平年代,劉邦一次次的猜疑,讓蕭何不得以做出了種種自汙的行為,以免步韓信後塵。
蕭何曾經比劉邦的地位要高,但是他一心追隨劉邦打天下,按理說,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人,不會受到懷疑,但事實恰恰相反。劉邦的晚年對蕭何也極為不放心,幾次三番試探他,不得已,蕭何多次做出“自汙”等行為予以回應,最終幸免於難。
劉邦最後一次禦駕親征,鎮壓淮南王謀反時,三番五次譴使回京探聽蕭何的動向,彙報的結果是“附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在蕭何兢兢業業,民望極高時,他的幕僚警告他:“君滅族不遠矣。”蕭何一聽此言,如五雷轟頂,方明白自己已有了功高蓋主之嫌,再繼續做收攬民心的事情就必然引起皇帝的疑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他就利用權勢以極低的價格強買民田民宅,激起民怨。終於使劉邦將他看做是為子孫謀利、胸無大誌的人物。蕭何以自汙的方法躲過了滅頂之災。[HT][HK]
所以,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應該知道居功之害,要能知足知止。聰明人總是主張立身唯謹,避嫌疑,遠禍端。凡事不思進,先思退,所以能夠自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