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伶俐人做事講求共贏——優勢互補,造就雙贏(3 / 3)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曾經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秀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秀。”在工作中,你不妨請求同事幫你一個忙,一來是為了與他人建立融洽的關係,使你贏得友誼和合作,二來也表示你重視所請求的人,使對方覺得獲得了尊重,使他自我感覺很重要。

[GK2!2][HTK]有一次,卡耐基到郵局去寄一封掛號信,郵局裏麵人很多。卡耐基發現那位管掛號的職員對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煩,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也許是年複一年地幹著單調重複的工作使他早就厭煩了。因此,卡耐基對自己說:“我必須說一些令他高興的話。他有什麼值得我欣賞的嗎?”稍加用心,卡耐基便發現了他身上值得欣賞的地方。

因此,當他在接待卡耐基的時候,卡耐基很熱誠地說:“我真的很希望有您這種頭發。”

他抬起頭,有點驚訝,麵帶微笑。“不像以前那麼好看了。”他謙虛地回答。卡耐基對他說:“雖然你的頭發失去了一點原有的光澤,但仍然很好看。”他高興極了,雙方愉快地談了起來,而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相當多的人都稱讚過我的頭發。”

卡耐基說:“我敢打賭,他在當天回家的路上一定會哼著小調;他回家以後,一定會跟他的太太提到這件事;他一定會對著鏡子說:‘這的確是一頭美麗的頭發。’想到這些,我也非常高興。”[HT][HK]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不是特別友好,但是我們為什麼沒有嚐試去給他想要的尊重呢?被別人的情緒所影響是消極的防禦,與其這樣,不如積極地去感染別人,讓自己的情緒去帶動別人,用自己的真誠和對別人的讚美換得別人的合作。

[BT1]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世上並不存在真正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如今,每一個公司和企業都是一個團隊,團隊工作已經成了公司發展與企業工作的重要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效率,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一個團隊中,所有的成員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辱俱辱;一個人的失敗等於大家的失敗,一人的成功等於大家的成功。沒有普通職員的打拚,就不會有企業的發展;沒有老板的投資、管理者的投入,企業也不會存在。

那些真正卓越而且效率相當高的團隊,其精神就是榮辱與共。在這種團隊成員的眼中,成功做事比獲得榮譽更加重要,追求卓越是團隊存在的目的。

[GK2!2][HTK]有個市場經理剛加入微軟公司,他代表公司去參加一個商品展。商品展會很成功,市場經理帶去的產品獲得了多項大獎。回來後,他非常高興,急忙通過電子郵件給產品小組報告好消息:“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在這個展覽會上,總共10項大獎,我們囊括了9項。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消息!”

後來在一個小時之內,他就收到了十多封回信。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大家發來的不是道賀詞,而是一個個問題:“沒得到的是哪一個獎?為什麼沒得到那個獎?怎麼樣才能得到那個獎?”

突然之間,市場經理明白了微軟為什麼會成功。[HT][HK]

最優秀的團隊裏,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是最傑出的人才,然而,他們都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是團隊不可缺少的。因此在這樣的團隊之中,每個成員都具有強烈的自我管理的意識和團體榮辱觀,他們能夠把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當成自己的事,絕不會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出於對團隊前途的負責,他們甚至敢於直言上司的錯誤。

[GK2!2][HTK]1995年,當比爾·蓋茨宣布不涉足因特網領域時,很多員工提出了反對意見,有的甚至直接發信件告訴比爾:“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後來,比爾·蓋茨寫了《互聯網浪潮》的文章,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同時,他把許多優秀的員工調到因特網部門,開始做IE瀏覽器。[HT][HK]

一個企業的優秀並不是因為其成員如何傑出,而是因為其員工的胸懷與精神。

一旦你加入了某個團隊,就不僅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必須給予其他隊友最為及時的工作支持。要知道,團隊的利益重於一切。你應該想到,如果團隊價值受損,那麼你的個人利益也會受到影響。

真正優秀的團隊成員做事從不拖拖拉拉,他們不僅能夠很快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對自己的職責範圍非常明確。他們在麵對上司交代工作時隻有兩種回答:“我立刻去做!”或“對不起,這件事情我做不了。”高效率的團隊需要每一個成員都有主動負責的態度,絕不能因為個人的情緒而不顧團體的利益。

作為團隊成員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整合全局的意識,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要知道,整合全局並不隻是領導的工作,即便一個普通員工也需要有整合團隊力量的意識。否則,即使你的工作量再大、付出再多,最終也隻是徒勞。

抱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排除問題,關注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時刻保持與其他人的良好配合與協調,這樣,個人的工作範圍和影響範圍才能不斷擴大,而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影響力也會不斷提高。

事實上,無論對對個人的“錢途”而言,還是公司的生存發展,提倡團隊精神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晉升空間、更高的薪資,那麼,就請加強自己的團隊工作意識吧。

[BT1]職場之中切忌獨善其身

身在職場,很多人都會感歎工作壓力過大,做事難以得心應手。但是細心觀察之下,就會發現其實壓力大並不一定與工作量以及工作難度有直接關係,有很多問題是由於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導致的。在職場上,需要合作才能生存和發展,如果同事間缺乏彼此的交流和團隊的合作,必然會感到工作壓力很大,因為孤軍奮戰所要承受的負擔顯然更多。

[GK2!2][HTK]張先生是一家大商場的經理,然而,奇怪的是幾乎每天都觥籌交錯的他卻常說自己沒有知心朋友。他知道場麵上的“朋友”都是因為利益而結交的,而自己的上司與下屬更不可能成為知己。

麵對這種情況,張先生說:“我認為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得與他人保持一種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關係。”在張先生眼中,充滿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之下,已經容不下人情的存在,最終,他的心走向了封閉。由於多年缺乏友情的支撐,張先生逐漸變得暴躁、孤僻、愛猜忌,最終由於一次工作挫折,導致精神徹底崩潰,被送入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HT][HK]

無論是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還是普通職員都難免存在這樣的心態:對於老板,心存抵觸;對於下屬,心存不屑;而對於同事,則會心存防備。身在職場,似乎任何人都變得不可信任。在這樣的心態下,要想做好工作,是比較困難的。

[GK2!2][HTK]某警官大學畢業的小崔,畢業後去了一個小城市做交警,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輪流上街站崗。由於是輪崗,因此閑暇時間不少,工作壓力也不算大。然而,讓他內心備感沉重的是,周圍的同事都疏遠他。原來其他同事們值勤回來之後,常常在一起閑聊神侃、吃飯、喝酒等,而小崔對這種日子並不滿意,他覺得同事心無大誌,不屑與之為伍,再加上想繼續深造。因此有點不合群,同事們都覺得他太高傲,不是一個好夥伴。對此,小崔常常有無可奈何之感,工作上也因為缺少同事的支持與理解,常鬧出一些尷尬。[HT][HK]

事實上,同大家夥打成一片、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夠得讓我們到大家的認同,從而更加順利開展工作,同時還能夠得到其他同事的幫助,讓心理營養得到必要的補充。畢竟人是社會中的人,人也就離不開社會;而員工是公司的員工,也不能在同事中獨自孤立起來。

[GK2!2][HTK]祁先生是某個公司的客服部經理,他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往往事必躬親、凡事都親自把關,還經常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由於壓力大,他常常難以入睡。

如果是朋友打來電話,他總是會說:“忙死了,忙死了,回頭打給你。”然而,一旦投入緊張的工作之後,他就把給朋友回電話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

結果,他這樣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地做了半年客服經理,弄得身體疲憊,心力交瘁。由於太忙,他沒有時間去與朋友、同事交往,人際關係搞得一片混亂。[HT][HK]

有些人覺得身在職場身不由己,一批批“拚命三郎”為工作而奮不顧身,加班成為“拚命三郎”們司空見慣的事情。

然而,我們若是過分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很容易形成孤寂的心理狀態。這樣不僅會讓內心充滿壓力,而且造成人際關係不和諧,對工作的進展也是很不利的。

[GK2!2][HTK]自從大學畢業後,袁先生已經工作了十幾年了,他加班加點,最終成為公司的模範標兵,很多人經常拿他來做榜樣。他跳了幾次槽之後,職位不斷攀升,年薪也突破了10萬。在這樣一片大好前程中,袁先生在上海買了房子,上司誇獎,下屬頌揚,同事們都羨慕不已。

然而,幸福的感覺轉瞬即逝。升職後,袁先生的工作壓力增大,每天加班到八九點鍾已是家常便飯。在忙碌之中,他充分地體會著成就感,事事總要親力親為,結果,以前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更讓他心煩不已的是,他感到自己越來越孤單,周圍的同事與朋友遠離了他,而繁忙的工作讓他也疏於對自己終身大事的考慮。

於是,公事、私事、心事讓袁先生有了身心俱疲之感。回顧著自己的成功與失落,袁先生常常無奈地長歎。[HT][HK]

無論現在你是否才成功,在職場中都不要獨善其身,而應該努力處理好人際關係。當然,與同事相處融洽並非要討好同事們,更不必犧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去隨波逐流,而應該在保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的前提之下與同事們和睦共處,尋找了解自己的夥伴,讓自己的心靈更放鬆,讓工作更加順利。

[BT1]合作乃成功之基石

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往往會碰到一些隻想到自己利益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生活中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忽略別人的感受;或者是自以為是,隻按自己既定的方式去工作,拒絕別人更好的方法或者建議。這是一種狹隘的自以為是的個人主義,這種人沒有認識到團體的力量。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往往不是靠一個人的能力所能完成的。因此,隻想到自己的人則更易碰壁,更易在困難麵前止步不前,更易導致失敗。

在工作中,那些隻想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人,往往隻會注重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卻容易忽視別人更好的觀點和建議,因此,常常會走更多的彎路,有的甚至錯失更多的成就大事的機會。讓我們來看一下拿破侖·希爾的一段經曆:

[GK2!2][HTK]年輕的時候,拿破侖·希爾曾經在芝加哥創辦一份教導人們成功的雜誌。當時他並沒有足夠的資本創辦這份雜誌,所以他就和印刷工廠合夥。然而,他沒有注意到他的成功對其他出版商卻造成威脅。而且在拿破侖·希爾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家出版商買走了他合夥人的股份,並接手了這份雜誌。

當時,他不得不以一種非常恥辱的心態離開了他那份以愛為出發點的工作,因為他和新合夥人的關係並不融洽,他忽略了以和諧的精神與合夥人合作。他常常因為一些出版方麵的小事而和合夥人爭吵。他的自我和自負使得他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但他卻從這次的失敗中找到新的希望種子。拿破侖·希爾離開芝加哥前往紐約,在那裏他又創辦了一份雜誌。為了要達到完全控製業務的目的,他學會激勵其他隻出資、但沒有實權的合夥人共同努力。出資與出力的合理分工,使得雙方的合作十分愉快。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這份雜誌的發行量就比以前那份雜誌多了兩倍多。而他由於願意花時間與合夥人溝通,再也沒有遇到之前在芝加哥所遇到的那種事情了。[HT][HK]

拿破侖·希爾創業的故事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訓和經驗。對企業來說,它需要的不是孤膽式的英雄,而是能夠以大局為重,懂得與他人合作的員工。對於企業而言,最怕眼高手低,而又鋒芒畢露的員工。鋒芒畢露、恃才傲物,團隊合作意識差,搞個人英雄主義,這都是團隊成員的大忌。所以要使自我能夠融合到社會中,融入到團隊建設與企業發展中,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不要“凡事自己來”,團隊意識很重要。

與人交往或和大家一起工作,我們就得盡量去配合對方。團隊精神有兩層含義,一是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二是與人合作的能力。一個團隊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要求每一分子都懂得和諧、合作,“看自己一枝花,看別人豆腐渣”的毛病犯不得,因此要明確的是每個人都在發揮作用,“大機器”才能正常運轉,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長處,正確恰當地給自己在集體中定位,才能更好地“發光發熱”。

國際上那些數一數二的球隊都有自己的明星,然而他們一個人無法完成整場比賽。核心人物隻是表示你技高一籌,然而你分身乏術不能同時在每一個位置上,必須得到隊友們的支持和配合。一加一能不能大於二,關鍵在於每一個合作方能不能精誠攜手,盡心盡力。眾人齊心,其利斷金。合作能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