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輿文獻認為,廁所不宜設在房門口,不宜設在風口之上,也不宜正對後門。乾亥壬子癸方、宅基來脈方、坐山相生方都不宜設廁所。
《陽宅集成》論廁所雲:乾是天門莫作坑,有人犯著破門牆。安廁須將坐局推,本山泄氣最相宜。廁屋對灶門,年年牛病損。文昌方不可安廁,名汙濁文昌。門前若有坑廁屋,官災心痛發幾場。廁屬金,不宜火方,宜八白二黑七赤方,但要在本命休囚之位。本命休囚之位就是東西四命之六煞、五鬼、禍害、絕命方。廁忌乾亥壬子癸方,並忌在宅基來脈處。
《陽宅撮要》亦雲:“乾是天門莫作坑,亥壬戌位損犧牲。甲乙丙丁辛醜吉,若安子地損田桑,癸艮酉庚不吉利,巽辰損丁招是非。寅卯巳未坤損女,吉地午位旺田桑。申位失火休冒犯,時師仔細自推詳。多居住宅若於來龍處開坑,大則傷宅主,小則官非人命。艮巽坑不發文才,坤兌坑老母幼女多病。坎離坑主壞目,卯酉坑主孤寡,乾坑主老翁災。廁宜壓本命之凶方,鎮住凶神反生福。”
天門就是居上的方位,位於乾亥戌。此外還有地門、入門、鬼門,都是說明方位的,大抵是上風處不宜蓋廁所,否則,處於下風的住宅受到空氣汙染。
民間流傳的一本《風水講》雲:“廁缺破者多疾。宅前有糞池生痔瘡,來脈設廁痘瘡死。”說的是要注意廁所的建築形式和衛生。中國農村的廁所大多以磚石遮掩即罷,不講究美觀和幹淨,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廁所應當有所改觀。
不僅廁所,積糞池也應遠離住宅,清初蔣平階《地理古鏡歌》雲:“諸凡惡曜都能化,糞窖牛池莫近邊。芳馥一逢猶氣散,十年惡臭莫能觸。”這是說要注意環境衛生。中國農村的村旁往往有積糞池,如果離宅太近,必然有蒼蠅等媒介傳播細菌。如果把糞池修在路邊,容易危及行人安全,時常有人掉進池中。如果把糞池修在上風口,必然汙濁空氣。
道路
有宅就有路。有宅內之路,有宅外之路,皆關係宅之吉凶。門為宅骨路為筋,筋骨交連血脈均。
路宜彎環。《陽宅集》論雲:“細端詳,前後路,必須橫抱彎曲過,或如犁頭半月形,或如弓弦文曲象。門前有路三五折,富貴興家業。”
路不宜多歧,多岐則宅弱,則氣散。氣散損財。路口修宅,忌煞氣衝宅。死胡同修宅,忌閉氣。門前宅後,必有巷道。如果巷道狹窄直長,宅當之休囚。久住窮巷者孤苦。自辟長巷者敗落。巷不宜射宅門。十字路修宅,謹防安全。宅的四周全是路基,落囚字訣,如果是很多建築,則不忌。路與宅成比例,不可太寬,亦不可太窄。
宅內之路,以氣為重。氣順則路吉。《陽宅撮》主張按羅盤格路,確定二十四山門路定局:“丙門右路莫近東,後門寅甲癸宮逢。午向兼丁路左邊,兼丙右路理同前。丁向後門壬亥好,路走東邊莫犯坤。未向宜從左邊出,後門坎亥方為吉。坤向午丙路相宜,後門坎亥始為奇。申向西行愁犯未,後門子癸同一例。庚向右行左莫通,後門乙癸可相容。酉向兼庚路走辛,門居乙上吉星臨,兼辛路左庚方出,後門甲上方為吉。辛向路宜在左旁,後門卯甲甚安康。戌向路宜在左邊,辰卯後門各自然。乾向路走亥兼乾,後門好向卯辰前。亥向坎路宜左邊,後門丁午福方全。壬向走亥莫犯乾,後門丁巳得安全。子向兼壬宜右行,兼癸左路要分明。癸向左邊路合宜,後門丁午福方齊。醜向左行無限好,後門丁午多財寶。艮山右路後凶星,後門中午值千金。寅門右路走甲方,後門庚上得安康。甲門右路是真蹤,後門申位福興隆。卯門兼乙甲方行,兼乙走乙理方明。乙門走左路從甲,後門庚申財必發。辰門行路要左邊,後門癸上福安全。巽門巳路左邊行,後門亥上福方真。巳向宜從右路通,後門癸甲福應隆。
路與命有關係。東四命之人,路由北、東、東南方來為吉。西四命之人,路由西南、西方、西北、東北方來為吉。一般說來,路從生氣方最吉,其次是延年、天乙、福德方為吉。
家相
在陽宅相術中,有一個流派主張看家相,即從家裏的擺設、家人的表現、宅屋的環境,判斷吉凶。日本人稱之為家相學,很流行。
家相學是風水術的分支,與家政學有密切關係。古代的《三字經》、《女兒經》、《增廣賢文》都有家相的訓導。南北朝時顏之推作《顏氏家訓》其中不乏治家格言,以建立良好的家風作為判斷家庭吉凶的標準。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也涉及家相。
家相好壞的標準,《觀宅四十吉祥》和《陽宅三十六吉祥相》有交待。
先介紹《觀宅四十吉祥相》,這是清代大梁人周如山撰寫。書中就尋常家事、宅屋,論宅之吉凶,其語言質樸,便於牢記。如:“案頭無淫書。架上無整齊書。座上有二三十年前老友,堂中有七八十年前古桌椅,大門內有祖父遺留龐眉皓首老仆。婦女不垂簾觀劇。婦女不識字。老妾孀婦不變作尼姑。不呼優人同坐。不在席上接優人,曲不以筋,並足代為擊板。外無狡童,內無老婢。不教婢子演劇。紙牌不入手中。不解新令,不為酒糾。肯習醫卜。席上不勸人第二日補齋。仆從不與主人同坐者並坐。淩晨客至,仆從已拱立候命,主人已盥沐相迎。仆從各隨其姓。門前仆從見士人過,毋論識與不識,皆起身直立,遇諸途皆側立讓行。不奴隸疏族窮親。不學蘇意。口角無閨門事,口中無刻薄尖酸議論。先學格言常在壁上口頭。凡夢俱可告人。十二歲以上兒童不入內戶,女童不出內戶。肯為人宛轉寄家信。能明佛理卻不為邪說所誘。肯周濟貧親戚或助人婚嫁,或代完官贖,卻不做佛事,不修建庵院。肯為人說眼前報應,肯聽人說報應諸事。即不能奉行感應篇功過格,每日能體認所行善惡。書館中有望四書小注聲。不以病試醫,肯將已念醫方或抄或刻施人。躬送破衣親友出門外。受人賀分即一篷一絲無微不答。不磨祖父圖章刻作己名。有贈祖父詩文者能舉其姓字習其篇章。不戲謔父執貧友。內聲不聞於外。生定不問新聞。司閹人回卑幼貧賤親串,惟恐傷其意。”
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套相宅法。堪輿術發展到18世紀時,盛行看家相,日本國至今仍稱堪輿為家相。以上所列四十吉相,有些可以繼續宣揚,如“案頭無淫書”、“口中無刻薄尖酸議論”。大多數內容應當否定,如“婦女不識字”、“坐定不問新聞”等。
光緒丙戌年,山陰人宋澤元訂正《觀宅四十吉祥相》,刊行於世。《叢書集成續編》將此書歸於堪輿類。清初學者周亮工在他的史料雜著《書影》第一卷收錄此書,並自稱:“先大人著述甚著,當作《觀宅四十吉祥相》,有益於世道人心,備錄於此。”可見,周如山是周亮工之父。
其實,比周如山更早的明代人李詡也寫過類似的書,他的《戒庵老人漫筆》卷六載錄有《陽宅三十六樣》,這三十六祥是:居家尚理義;子孫耕讀;儉勤;無峻字雕牆;六婆不入門;無俊仆;每聞紡織;能睦鄰族;早完官稅;庭除灑掃;門外多士君子;圍門嚴肅;尊師重醫;宴客有節,無長夜之飲,不延妓女至家;不敢暴殄天物;居喪循禮;交易分明;女人不登山人廟;祭祀必恭必敬;幼者舉動稟命於家長;故歸親窮在座;閹人謙婉;家童無鮮衣惡習;不喜爭訟;不信禱賽;不聽婦人言;寢興以時;不聞嬉笑罵詈;婚娶不慕勢利;田宅不求方圓;主人有先幾遠慮,務養元氣;座右多格言莊語;能忍;常思清議,畏法度,畏陰騭。”這三十六祥,與前舉四十祥大同小異,反映了古人的道德標準。
徽州人曆來講究家相,我在當地農村考察時,發現許多對聯,這些對聯懸掛在堂屋,作為治家宗旨。如“孝弟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隻是讀書”、“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觀難好作人”、“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壽本乎仁樂生於智,勤能補拙儉可養廉”、“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門地清華敬承先澤,室家雍睦畢致諸祥”等等,這些楹聯表現了處世哲學,不乏可取之處。
家相學的出現,說明古人不願拘泥於形法星氣看風水,而希望從實際的教化出發,使風水術獲得新的內涵。
樣式雷
雷發達,字明所,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江西是風水術最盛行的地方,產生雷發達這樣的風水建築師純非偶然。雷發達生於1619年(明萬曆十七年),卒於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他在清初以工匠身份應募到北京,在重建太和殿時發揮了高超的技能,使上梁一舉成功,敕授工部營造所長班。從此,他開始了“樣式雷”的建築風格。
雷發達每從事一項建築,首先是用羅盤測定方位,確立中軸線,然後自近及遠地排列建築物。由個體建築組成庭院,由庭院組成建築群。對稱工整中有錯綜變化,山水林木相益得彰。清代的宮殿、園林、陵寢都是以“樣式雷”為模式,三百年經久不衰。
雷發達的長子雷金玉(1659—1729),字良生,曾負責圓明園營建。金玉之子聲激(1729—1892),字藻亭,在工匠中有聲名,聲激有三個兒子,老大家瑋(1758—1845)、老二家璽(1764 ~1825)、老三家瑞(1770一1830)先後參加萬壽山、玉泉山、避暑山莊、昌陵等工程。家璽之子景修(1803—1866),克紹祖業,裒集了許多設計圖稿。景修子思起(1826—1876),參加營建定陵。思起子廷昌(1845—1907),參加惠陵、普陀陵、普樣陵、隆恩殿等工程。
雷氏保存了數千件圖樣檔案和百十盤燙樣,這是研究雷氏風水思想的寶貴資料。還有大量的清代建築物,都是生動的風水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