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讓孩子變得受人歡迎的 16個交際方法
愛爾蘭大文豪蕭伯納曾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人隻有一個
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此話是告訴人
們,學會合作,就會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借助他人的力
量與智慧,實現自我超越。
細節42:孩子害羞怕生怎麼辦?
小男孩路澤今年6歲了,卻仍然像小時候一樣靦腆,平時很容易害羞,也比較怕生。剛
上小學的他,很少和那些新同學說話,上課也不敢發言,害怕小學裏的老師會批評他。有時
老師向他提問,他站起來後要麼說話結結巴巴,要麼低著頭一身不吭。
在家裏或外出遊玩,小路澤似乎也表現得很害羞,不好意思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別
人開開心心地拉他一起去玩,他可能還會躲在爸媽身後,甚至不敢正眼對方。
一次,媽媽帶路澤去遊樂場玩,在那裏遇到了許多和路澤同齡的小朋友。後來,他們坐
在一條長椅上休息的時候,離他們很近的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想和路澤一起玩她剛買的小玩
具。結果,路澤一聲不吭,隻輕輕搖了下頭,然後就開始往媽媽身後躲。
看到這種情形,媽媽開始擔心:男孩子這麼害羞怕生,以後長大了可怎麼辦,怎麼建立
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不會受人欺負呢?想到這些,媽媽覺得必須趕快行動起來,幫路澤改掉
害羞怕生的各種不良行為,否則他可能會麵臨嚴重的人際交往難題。
孩子害羞怕生,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逃避社交場合,不善與人溝通
交往,在陌生人麵前或公共場合裏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容易出現緊張不安甚至恐懼
的心理。長期如此,孩子就會出現內向、膽小、沒有主見等多種不良性格特點,他正常的社
會交往活動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可是,很多家長都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會害羞怕生呢?一般來說,孩子害羞怕生的
原因這樣幾種:
1.遺傳因素。有些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比較敏感,這可能是母親懷胎時身體與心理壓
力過重造成的,同時父母本身的性格內向、靦腆,少與人交往,孩子也會適當遺傳他們的這
種性格特點
2.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會影響其性格、行為習慣的變化,比如小時候受過父母或外人
的嚇唬,或常常被父母奚落甚至打罵,他就會慢慢產生害羞怕生的情結。
3.孩子曾經的不愉快經曆
孩子童年時,若家庭遭遇較大變故或有過一些很不愉快的經曆,如父母離異、朋友的
傷害、家人去世等,這會使他失去較多來自家人、朋友的鼓勵與支持,漸漸地他就會失去與
人交往的勇氣。
4.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也會選擇以逃避、退縮等方式來掩飾社會交往技巧不佳、容
易害怕、羞愧等的弱點。
5.缺乏交往互動機會
孩子長期處於拘束甚至孤立、被隔離的環境中,無形之中就會缺乏與其他小朋友交流
互動的機會,再加上許多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不給他獨立參與社會生活、與他人交
往的機會,那他就會慢慢產生害羞怕生的傾向。
總之,孩子害羞怕生的原因有多種,家長應該從多方麵分析考慮,然後有針對性地采
取措施改變其不良行為。具體而言,家長可選擇使用以下方法:
1.避免孩子受驚嚇
對於生性內向、膽小、害羞,或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長應先試著培養其對環境的適
應能力,要循序漸進地改變其害羞怕生的各種行為。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還不熟悉當前所
處的生活環境和人際交往環境,家長應盡可能避免陌生人接近他,以免他受到驚嚇。
2.從小鼓勵孩子走出家門,主動交友
孩子的靦腆、害羞的性格是可以被塑造的,所以不願與人交往、在公共場合退縮不前等
不良行為也是可以被改變的。一般來說,家長從小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
動,讓他多接觸性格活潑、開朗的人,他自己也會慢慢變得大膽開朗起來。
比如,周末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體育場玩,或讓他和同學一起做功課、
踢球、跳繩等,慢慢地孩子就會適應與他人一起進行各項活動的生活,今後再擴大人際交往
的範圍,其心裏的緊張感也會減少很多。
3.多為孩子加油打氣
孩子出現害羞怕生的情況時,家長千萬不能過分指責他,不能當眾給他難堪,否則孩子
不僅會更加自卑,還會對家長產生厭惡或畏懼心理。所以,不論孩子的表現如何,家長時常
鼓勵他,為他加油打氣,這是幫他建立自信心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
4.家長要敞開心扉,與孩子多交流
孩子容易害羞,可能是受到了家長某些行為的影響,比如家長平時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
在家時常常表現得很嚴肅,讓孩子產生畏懼感。
所以,要改變孩子害羞怕生的習慣,家長自己首先要敞開心扉,要提高溝通、表達能力,
以開朗的姿態與孩子輕鬆愉快地交流。在此過程中,家長還可利用故事書中的內容吸引孩子
的注意力,讓他有耐心與你溝通。
細節43.教孩子說話不能刻薄
蔣先生的女兒萌萌非常聰明伶俐,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她成績優異,但對待周圍同學卻
十分冷漠、刻薄,與人交流時常常語中帶刺。
在很多人眼中,萌萌那種冷漠的態度、刻薄的言語,與她看上去溫婉恬靜的樣子很不相
符。正因為這樣,許多同學都不喜歡和她交往,開始慢慢疏遠她。
後來,蔣先生發現萌萌有說話刻薄的行為,曾找機會去勸導她,可結果是以失敗告終。
在和爸爸談話時,萌萌表現得非常平靜,對爸爸的話,她隻寥寥數語就應付過去了。蔣先生
既吃驚又無奈,他沒想到自己讀過那麼多書,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卻被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
"噎"得沒話說。
不久前的一段時間,萌萌每天放學後都悶悶不樂的,心情不怎麼好。蔣先生關心地問她:
"寶貝女兒,你這是怎麼了,這兩天看起來總是不高興?"
蔣先生的態度很好,以為這樣萌萌會對他敞開心扉。可沒想到,萌萌非但沒有感激爸爸
對她的關心,反而用刻薄的語言回應道:"沒怎麼,就算怎麼了也不幹您的事!您不是很忙
嗎,今天哪來的時間管我?"
萌萌這句話讓蔣先生無言以對,他隻好買些好吃的東西哄她。幾天後,蔣先生偶然遇到
萌萌的班主任,這才得知,她是因為在學校說話有些刻薄而跟同學鬧得很不愉快,那些天班
裏的同學大都不愛理她。
幸好,在班主任的巧妙調節下,萌萌和同學的關係已經緩和了一些,但她建議蔣先生平
時也多關心萌萌,想辦法和她多交流。
現在,孩子說話尖酸刻薄成為不少家長的煩惱,他們也往往被自己孩子的話給噎住,更
別說別人了。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有三方麵的原因,一是模仿形成的習慣,孩
子的生活環境雖然比較單純,但仍是在這個大社會中,他會看到電視上、身邊人有時說話刻
薄,好奇心使然而模仿,發現對別人說話刻薄些可以讓自己更"舒服",自己暢所欲言,不
用考慮禮貌、為人著想等"麻煩事兒",這對喜歡省事的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誘惑。二是,
孩子也可能在和人交往中,受到了別人的的刻薄語言的傷害,在煩惱之後,就想到了要以其
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結果,自己報複成功了,也受到了其他人的不歡迎。三是孩子比較好
麵子,自尊心比較強,當自己遇到挫折,或者其他沒有麵子的事情時,就會很敏感,對他人
的關心也當成了嘲笑、不懷好意等。因此,就說話自然刻薄起來。因此,對於孩子的說話刻
薄,我們可以區別不同情況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1.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不能模仿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強,因為年齡原因,他們往往因為好玩,或者有意思,就會
不假思索地去模仿去嚐試,而對其後果並不清楚,甚至並不理會。因此,對於模仿的孩子來
說,家長應該對其進行是非教育,讓其明白什麼是對了,是可以效仿的,哪些是錯的,是不
能模仿不能去接納的。此外,家長還要告訴孩子言語刻薄等行為為什麼是錯的,並讓孩子實
際回想一下那樣做的不良後果,有助於減少孩子的這種行為。
2.讓孩子學會應付衝突
當孩子遇到其他人對自己的刻薄等不良行為時,可以教孩子這樣做:明確告訴對方,他
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不喜歡他的這種言語刻薄的行為,並采取疏遠、不和其交流等方式冷
待對方,待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再和好即可。
3.教孩子勇於接受自己的不足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告訴他"這是正常的,成人也會遇到問題,也會失敗"教孩
子不要將失敗看的太重,讓他能正視失敗,並接納自己的不足,將其看做日後成功的基礎即
可。對於孩子的敏感性,家長應教育他要理解朋友的關心,不能拒絕人,其實真正看他笑話
的也隻有極個別的人,而且可能隻是單純的樂一下,並不是真正的看不起他,讓孩子回想下
自己是不是也會在別人跌倒時笑過?讓孩子明白不能看別人的笑話,但自己遇到相似的挫折
時也不必將別人的"看笑話"當成大事。
細節44:讓"小霸王"不再惹事
小誌誌是個淘氣、愛惹事的男孩子,每天出門不是和人打架了,就是把誰家的孩子給欺
負了,因為他,父母幾乎天天都會向人賠罪、道歉。
"誌誌,欺負人是不對的,你知道嗎?"每天小誌誌家裏都會上演這麼一幕"苦口婆心"
的教育戲碼,但誌誌就是改正不了小霸王的毛病。
今天今晚,媽媽剛準備去做晚飯,誌誌放學回家了,他身後還跟著怒氣衝衝的班主任。
"誌誌把班裏同學給打了,還是三個。"班主任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老師,真是對不起,我一定會好好管教他的。"媽媽連忙低下了頭,心裏想著,
既然老師都上門了,看來這次的情況比較嚴重,難道是把三個孩子打的厲害了?天哪,這可
怎麼辦?媽媽不安的抬起頭,聽老師講起詳細的情況。
"雖然三個孩子都住進了醫院,但幸好都沒大傷,不過班裏的學生現在都很怕誌誌,學
校決定先讓誌誌休學在家呆一段時間......"老師寒著臉看了誌誌一眼。
"這個......好的,隻能先這樣了。"媽媽歎口氣,無精打采的把老師送了出去。回來後,
忍著心中的怒火,問他:"兒子,你為什麼在學校裏打人?"
"誰讓他們不聽我說話。"誌誌還很有理,頭一撇低喃道:"不就是揍了兩拳嗎?老師也
太大驚小怪了。"
"隻是揍兩拳?那你是不是還打算一人給一棍子?"媽媽終於忍不住,火了起來。
誌誌趕緊縮了縮脖子,低著頭跑回了自己房間,媽媽氣得飯也不煮了,從桌上拿起電話,
就給誌誌的爸爸打了個電話。
"臭小子在哪呢?"半個小時後,滿頭細汗、氣喘籲籲的爸爸拎著公文包闖進了家門,
脫下一隻鞋拎在手裏,就往誌誌的房間走過去,"臭小子,天天在外麵闖禍,看我今天不打
斷你的腿。"
媽媽趕緊跑過了攔住他,一場"酷刑"才沒有降臨到誌誌身上。不過爸爸這麼生氣的樣
子,誌誌還是第一次看到,他真的嚇的心髒都快跳出來了。
媽媽見兒子害怕了,就趁機說道:"爸爸要打人,是不是覺得很害怕?"
"嗯。"誌誌輕點了下頭,媽媽又繼續問:"有沒有覺得,爸爸的行為是不對的?"
"......"遲疑了一下,誌誌怯怯的問媽媽:"能打架不是一件很勇敢的行為嗎?爸爸說
過,這世界上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強者,一種是弱者。我想做強大的人,所以不是必須要學
會打架嗎?"
"但是強者的目的是保護弱者,而不是欺負他們。所以,一個強大的人,是不屑於靠打
架讓別人承認他的強大的。"媽媽嚴肅的對他說。
"......"誌誌聽了媽媽的話後,低下頭不再說話,媽媽摸著他的頭說:"所以說,兒子,
你一定要記住,打架是不對的。"
香港育兒專家研究發現,3-6歲的孩子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特別是打人、霸道等情況。
這是因為孩子在家庭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性格剛剛開始形成,對父母很是依賴性,如果父母
的教育方法不太注意,就會出現問題。尤其,那些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事事答應的
家庭,以及讓老人隔代撫養的家庭,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1.讓孩子明白要守規矩
其實,很多霸道的孩子並非是學壞了,而是反抗父母的心理比較強,同時,他們喜歡依
照自己的想法去行為,如果別人不聽話,他們就會用暴力去"壓迫"別人。這時,家長最好
及時讓他們明白什麼是規矩,為什麼要守規矩,以及如何守規矩等常識。比如去看電影要守
電影院的規矩,去遊樂場要守那裏的規矩,甚至和朋友玩耍也要有規矩
2.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討論解決方法
對於出現霸道行為的孩子,家長當場先不必對其嗬斥打罵,先冷他一段時間,等孩子
情緒平複後,再與他議論其做事的方式有哪些錯誤,引導孩子尋找除了動手外其他的較為平
和的解決方法,比如和小朋友商量借用他的玩具玩,如果被拒絕,可以自己玩其他的玩具;
也可以先貢獻出自己的玩具來,讓大家一起玩,這樣再玩其他人的玩具就好很多。當其他小
朋友拒絕和他一起玩時,也可以讓他去做別的遊戲,以免產生衝突。
3.讓孩子多做體力活動
孩子的精力一般都很旺盛,也是出現攻擊性行為的一個原因,家長可以適當安排孩子多
進行體育活動,消耗其精力,讓其心情的到紓解,並用圖書,音樂熏陶孩子的性情,給孩子
喂養小動物,激發其愛心,減少其霸道行為。
細節45:教孩子做事不再小氣
上美術課的時候,奇奇正在認真"創作"自己作品的時候,同桌小朋用胳膊撞了撞他。
"做什麼?"奇奇被撞後一不小心在畫紙上多畫了一道,整張畫瞬間變得難看了很多,
他不高興的撅起了嘴,埋怨的瞪了小朋一眼。
小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一邊道歉一邊對他說:"奇奇,借你紅色的畫筆用一下,我的
用完了。"
"不給,我一會兒也要用呢。"奇奇不答應。
小朋繼續央求道:"我就用一下,馬上會還給你的。"
"那也不行。"奇奇搖頭。
"真的隻用一丁點就行了,要不然,我告訴你塗哪,你幫我塗上去?"小朋以為他是對
自己不放心,便提議。
誰知道奇奇還是不樂意,伸手護住自己的畫筆使勁搖著頭,"不讓就是不讓。"
"切!真小心。不用就不用。"小朋見他把畫筆當成寶貝一樣,就是不讓自己用,也懶
得再和他磨嘴皮子,轉頭和身後的同學借了紅色的畫筆塗在了自己的畫紙上。
奇奇哼了一聲,低頭又畫起自己的畫來。
叮鈴~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陸續把畫畫的工具收了起來,準備上下一節課。下節課是數學,前
麵兩位同學都忘記帶數學課本,便想和小朋借過來一本,讓小朋和奇奇合用一本。
小朋覺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便痛快的答應了下來,但奇奇卻不同意,抬起頭
說道:"課本是我的,為什麼要和你們一塊用。"
"隻是一塊看一下,我不會在你課本上亂寫亂畫的。"小朋解釋道。
但奇奇仍覺得不妥,就是不同意。
小朋看了他一眼,鄙夷的說道:"切!真是沒見過你這麼小氣的人,合用一本書竟然都
不讓,真是個吝嗇鬼!"
"我的東西,憑什麼讓你用。"奇奇也爭辯道。
"我又不會一直用,就上節課而已,這都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奇奇大聲說道。
"切!"小朋轉身走出了教室,向鄰班的好朋友借書去了。
從那以後,學校裏漸漸都知道奇奇的大名了,當然,大家不會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吝
嗇奇!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方麵,孩子也是一樣,他的自私或小氣吝嗇都是發育過程
中的一種自然現象。這跟孩子的品質沒有關係,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從小沒人跟她搶,自己
獨斷專橫慣了。在很多家庭裏,往往好吃的菜讓孩子先吃,好的水果讓孩子先挑,還有的在
孩子主動分享時卻百般推讓......這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家長看到孩子吝
嗇時,不必過於抱怨,隻要找對方法幫孩子糾正就行了。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家長要注意
不能當眾麵責備他,否則隻會適得其反。
1.改變對孩子的優待
生活中,家長在準備吃的東西時,不要隻給孩子一個人準備,要按人數分出幾份,他隻
能享受其中的一份,不讓他多得。在孩子接受了家庭"共享"的規矩後,可以有意把爺爺、
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讓他送去。孩子做到後,家長要及時予以表揚。這種正激勵對孩子的
行為強化是很有效的,孩子本就是喜歡聽好話的,這種讚賞讓他能更努力。
2.鼓勵孩子幫助有困難的人
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家長可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如把自己的玩具或
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也可以讓孩
子幫助因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減輕其負擔。
此外,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將自己的一些不用的玩具送給別的小朋友,當孩子感到這種
行為能引起小朋友的歡迎,並得到師長表揚時,會產生一種得到認可的滿足感,逐漸變得大
方起來。
細節46:如何解決孩子"人來瘋"問題
4歲的智智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外麵,他都非常的懂禮貌,從
來不大聲吵鬧,也不惹是生非,讓父母十分的省心。
這天是周末,智智家來了不少客人,大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平
時十分乖巧的智智卻在這個時候出了狀況。他突然跑到人堆兒裏,一會兒推推這個人,一會
兒拍拍那個人,既像是在和大家玩,又像是在搗亂。
"智智,叔叔阿姨們在聊天,你先去一邊玩。"媽媽怕他惹事,便把他叫到了一旁,想
讓他安靜一會兒,可一向懂禮貌的他卻突然扮起了鬼臉,不停的朝媽媽吐著舌頭。
"智智,你這是在做什麼?"媽媽皺著眉頭問。
智智卻像匹脫韁的野馬眨眼的工夫又跑向了人群裏,四處胡鬧。
而且他竟然還掀起了女客人的裙子,聽到女客人的尖叫聲後,他也跟著大喊大叫起來。
媽媽為了抓住他,在人群裏跑來跑去,他也在人群裏躲來躲去,整個場麵糟糕透了。
媽媽覺得麵子都丟光了,提了掃帚發誓一定要抓住兒子,打斷他的腿。客人們連忙勸她,
又幫她教育智智,可智智卻更加胡鬧了,真的把媽媽氣壞了。
見此光景,客人們也不好再多做停留,又聊了兩句後,連飯都沒吃就紛紛離去。媽媽逮
住智智,問他:"為什麼要搗亂?"
智智低下頭,小聲回答道:"對不起。"
媽媽左看看,右看看,發現智智又變回了以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這是怎麼一回事
呢?難道是剛才自己眼花了?做了一場夢?
可是後來,智智媽發現,自己沒有眼花,也沒有做夢,兒子就是一個人來瘋,隻要是家
裏有客人來,或者是帶他去比較熱鬧的地方後,他就會變得十分淘氣,東竄西跑,不停的惹
禍。隻要人一散,他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的家長會發現,平時孩子在家裏很乖,可是來了同事、朋友後,孩子就會變樣了。經
常在客人麵前表現,看電視頻繁換台,纏著客人說東說西,或者做其他不合時宜的事情,而
且是,家裏客人越多,孩子越不聽話。這讓家長很沒有麵子,讓客人也覺得難堪。這就是孩
子的"人來瘋"問題。而家長呢,往往會當場批評孩子不要這麼做,但事後對於如何對症下
藥並不注意。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有強烈的表現欲。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帶
孩子聚會或者請朋友來家玩,當家裏來了客人,孩子就會很高興,甚至是采取各種手段引起
家長和客人的注意和認可,卻往往適得其反。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心理動機其實是好的,
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和讚揚,以獲得成就感,並對社交往往有很大的興趣,對於這些,
家長是應該鼓勵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客人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新鮮刺激,更何況客人都會誇獎孩子一番,
因此,孩子會特別高興,而他們的神經係統的抑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這也導致孩子想在
客人麵前表現自己。
但是,如何在不影響孩子的心理的情況下,改變其人來瘋的不良行為呢?
1.讓孩子用行為表現自己的禮貌
在孩子人來瘋時,家長不宜直接批評孩子,以免損害其自尊心和歡樂的氣氛。家長可以
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適當參與進來,比如讓孩子給客人倒茶、拿煙灰缸,或者是擺
好客人的鞋子、掛起來他們的衣服和包包等,並及時給予表揚,以滿足其心理需要。同時,
家長將孩子悄悄地拉到一邊,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不能做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讓孩子明白做事的界限。
2.將孩子從客人身邊引開
家長可以在孩子適當表現後,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將其引開,比如,對他說"你可以去
玩電腦遊戲""如果聽話,爸爸會在下周末帶你去遊樂園玩"等等。
細節47:教孩子做個"笑臉天使"
誌標和玄玄都是八歲的男孩,今天,他們在父母的聚會上相識了,脾性相投的兩個人
很快就玩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講著身邊發生的有趣事。
兩家父母見兩個孩子玩得這麼開心,就把他們扔在了一邊,自己去和好久不見的朋友
們聊天去了。
可沒過多久,兩對父母就聽到了誌標和玄玄大聲爭吵的聲音。先是誌標朝玄玄吐了吐
舌頭,一副十分鄙視他的樣子,玄玄似乎很生氣,看見旁邊擺著幾塊蛋糕,抓起來就扔向了
他。結果誌標頭上身上全是蛋糕汙漬。
"你這個笨蛋,明明就是我說對了,竟然吐我!"玄玄很不服氣的瞪著他。
誌標一邊抖落身上的蛋糕,一邊氣急敗壞的說道:"我的答案才是最準確的,你那是胡
說八道。"
兩個孩子各執己見,當兩邊父母跑過去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動上手,快掐起來了。父
母也不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先把兩個孩子分開,各自訓斥了一遍,相互道歉後,拉著自家孩
子回家去了。
這個故事中,先不管孩子的行為到底對不對,首先父母的解決之道就有些問題。當孩
子與為相處發生爭執時,父母應該問清楚事情發生的經過,再根據孩子的訴說想到最合適的
解決辦法,而不是匆匆道歉,各回各家就結束了。
八九歲的孩子還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順心事情,很可能會出現發脾氣、哭
鬧、打罵等不理智的行為。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和平的與他人相處呢?
1.微笑法則,永不落伍。
在社會中,人們最美麗的表情就是微笑。微笑不僅能使孩子心情愉快,還能消除疲勞
感。當孩子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笑臉的話,相信他的心情一定會變得很舒暢,不管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