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讓孩子快樂成長的7個健康行為(2 / 3)

媽媽點點頭,對她說:"當然,刷牙能保持牙齒的幹淨和整潔,這樣細菌就不能侵入牙

齒中,當然就不會駐牙了啊。"

"那我以後也要天天刷牙,不要被蟲子吃掉!"思思馬上鬆開媽媽的胳膊,跑到洗手間

找出自己專用的牙膏和牙刷,認真的刷起牙來了。

保護孩子的牙齒健康,這在西方人中已經十分普遍,而且做的也很細致到位,在我國家

庭中,則還有不少盲區。比如家長對孩子的不良用牙習慣管束較少,對孩子刷牙要求不嚴格

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比如孩子在3歲以後還有允吸手指的習慣,就會造成上牙

床的骨骼出現反合及上頜前突。孩子常咬上唇會導致下頜前凸,前牙反合,上前牙擁擠並向

舌側傾斜;咬下唇可以使下頜後縮,下牙擁擠,上牙前凸。孩子咬鉛筆、咬被角、咬枕頭等

習慣,會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形成咬物處牙齒的小開合。

除了在日常行為上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外,家長還要注意預防孩子出現"蟲牙"等情況,

這要從兩方麵入手進行教育。

一是教孩子飲食保護牙齒。孩子都喜歡吃零食,家長可以選擇幾種能夠保健牙齒的食物

作為孩子的零食。能夠消除牙內細菌的食物有橘子、獼猴桃、草莓、哈密瓜、木瓜等,含有

豐富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消滅細菌,還會促進牙齦所需膠原蛋白的生成,使牙齦更健康。

能清潔牙齒殘留物的生胡蘿卜、芹菜、花椰菜、豌豆,可以作為孩子的"咀嚼食物",它們

可以清潔牙齒和牙齦。 能保護牙釉質的芝麻、瓜子、南瓜子和堅果,堅果和植物種子中含

有天然的脂肪,可以起到保護牙齒和抵抗細菌的作用

二是教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先刷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麵,把牙刷斜放在牙齦邊緣的位置,

以兩至三顆牙齒為一組,用適中力度上下來回移動牙刷。刷上下牙齒外側時,要將橫刷、豎

刷結合起來旋轉畫著圈刷,即上牙畫"M"形,下牙畫"W"形。然後再刷牙齒的內側麵,重

複以上動作。刷門牙內側的時候,牙刷要直立放置,用適中的力度從牙齦刷向牙冠,下方牙

齒同理。要刷咀嚼麵,把牙刷放在咀嚼上麵前後移動。

細節97:讓孩子不再亂咬人

沙沙的爺爺奶奶從鄉下來到城裏看望沙沙一家,奶奶帶來了沙沙最愛吃的大紅棗,沙沙

吃了一個又一個,眼見著她已經吃掉了一大把,奶奶收起紅棗,不敢再讓她繼續吃了。

"大棗呢?我還沒吃夠呢。"沙沙吃完手裏最後一個紅棗,發現本來應該放在桌子上的

裝紅棗的布袋不見了。

"奶奶,大棗呢?"她連忙跑過去找奶奶,吵著要紅棗吃。

奶奶和藹可親的摸摸她的頭,說道:"大棗雖然好吃,但是吃多了會肚子疼的,沙沙今

天吃了不少呢,奶奶明天再給你吃,好不好?"

"不好,我現在就要吃!"沙沙不依不饒的纏著奶奶,嚷著要她拿紅棗給自己吃。

可奶奶擔心孫女的健康,怎麼也不同意給她拿。

"啊......疼,疼......"在客廳說話的一家人突然聽到奶奶的呼痛聲,大家趕緊衝進房間

一看,竟是沙沙正狠狠咬著奶奶的手指。

"沙沙!"爸爸衝過去,一巴掌打在她的屁股上,奶奶的手指這才被"救"了出來。

"哎喲......哎喲......"奶奶的手指已經被咬破了。都說十指連心,奶奶現在真的是體會

到了,別看傷口不大,卻鑽心的疼。

"你為什麼咬奶奶?奶奶專門來看你的,這麼疼你,你怎麼能咬奶奶呢?"媽媽生氣地

把沙沙拎到奶奶麵前,讓她向奶奶認錯。

可屁股上挨了一巴掌的沙沙一點也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委屈的撅著嘴說道:"誰

叫奶奶不給我棗吃。"

"那麼一大包,全吃完要生病的,奶奶還不是為了你好?"媽媽解釋道。

沙沙卻不聽這些,頭倔強的扭到一邊,委屈的說:"我不管,我就是要吃棗。"

"沙沙,奶奶明天再給你拿棗吃,好不好?"爸爸此時已經幫奶奶做了簡單的消毒處理,

並把傷口包紮了起來,見孫女這個樣子,她想哄哄,可沒想到沙沙竟撇過頭不理自己。

"還不快向奶奶道歉。"爸爸寒著臉對她說。

她扭著頭,就是不說話。

"你這孩子......越來越......啊......"爸爸想教訓教訓她,卻反被女兒抱住胳膊給咬了一

口。

"天哪,半年多沒見,這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爺爺奶奶驚訝的嘴都快合不上了。

媽媽苦笑著擼起自己的衣袖,隻見胳膊上斑斑點點,有好幾處新舊傷痕,都是被咬的。

爸爸揉揉自己被咬的胳膊,歎口氣說道:"哎,也不知道是從哪天開始的,等我們意識

到的時候,沙沙已經變得愛咬人了。簡直就和瘋狗一樣,隻要不順心,見人就咬。哎......"

沙沙的情況並不是特例,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多少都有些咬人的傾向,這其中有一兩歲

的幼兒,也有三四歲的孩子,還有五六歲的大孩子。麵對孩子咬人的"愛好",家長往往很

迷惑:自己的孩子這是怎麼了?如果說孩子說髒話、不講衛生等能從自己身上模仿來的話,

那咬人是從哪兒學的,自己可沒有咬過人啊?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咬人一般有這麼幾種

情況:用行動代表語言,模仿別的孩子或者小動物,情緒發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語言能力要比動作行為能力發育的較慢,就會出現詞不達意,

自己的意思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情況,於是,咬人就成為孩子的一個選擇了,而咬人既可以

是孩子喜歡一個人的親昵表現,又可以是孩子討厭一個人的結果,但不論是哪種原因,家長

都會很煩惱,發現後往往會嗬斥甚至出手製止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當他被別的小朋

友咬過,或者是和寵物玩耍時,都會從中學會咬人,而且看到別人被他嚇得一驚一乍,往往

還會感到快樂。當孩子的心情不好,或者壓力大時,除了用扔東西、說髒話來釋放不良情緒

外,還會咬人來表達自己的壞心情,而孩子心情好後,就不再咬人了。

對於孩子的這些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呢?

1.擴大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其表達能力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想要表達出來而沒有合適的詞彙時,隻會讓他更加的煩躁,

因此,家長在日常中要經常和孩子對話,教給孩子新詞,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掌握日常語言。

2.了解孩子的心理

當孩子咬人是為了釋放壓力時,家長應對孩子表示出寬容,並讓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

但是他的行為不對,以後應該改正。同時,家長應了解孩子是因為什麼出現了這種不良心理,

並積極尋找方法解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愛咬人的不良習慣。

3.批評和表揚兼用,減少其咬人行為

對於孩子咬人的行為,家長既不能一昧地批評甚至責罵,也不能隻是溫言相勸。前者會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導致其產生逆反心理,後者會讓孩子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最

好的方式是,家長在家裏對孩子咬人的行為進行嚴肅地製止,並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應該改

正,而在外麵時,家長在時時關注孩子的同時,對其咬人的行為和傾向要及時製止,並適當

批評,但不宜當眾動手打她。家長在生活中,看到孩子減少了咬人的次數,或用其他方式代

替咬人表達自己的心理和想法時,可以進行適當的表揚,以對其產生正激勵。

細節98:妙招解決孩子好動的難題

淘淘真的是名如其人,整天淘氣的不得了,簡直就是"上房揭瓦"的典範。媽媽想給他

講故事聽,剛讓他坐下來,故事還沒開講,他就受不了了,腿抖來抖去,手也停不下來,不

是拿橡皮玩,就是不停的摳桌角。

"淘淘,認真聽媽媽給你講故事,不要調皮。"媽媽扶正他讓他坐好,可沒一會兒,他

又歪著身子淘氣起來。

"淘淘!"媽媽見他這麼坐立不安的樣子,擔心的問:"你哪裏不舒服嗎?還是天氣太冷?

怎麼一直抖個不停?"

"沒有啊,我很好。"淘淘聽了媽媽的話後,趕緊坐好,可堅持了還沒一分鍾,就又在

座位上扭動起來。

"淘淘,你是不喜歡聽媽媽講故事嗎?"媽媽皺起眉頭問道。

淘淘趕緊搖頭,無辜的對媽媽說:"我總是忍不住,身體不由自主的就動起來了。"

"怎麼可能,你肯定是故意的,以後再這樣,媽媽就真生氣了。"媽媽氣衝衝的站起來

走開了,留下淘淘一個人,委屈的站在那裏。

周末的時候,淘淘一家決定去公園玩,剛走進公園,就發現裏麵正在進行劃船比賽,爸

爸去了解了一下情況,回來對媽媽和兒子說:"剛才我去問了下,比賽是以家庭為一組進行

的,咱們也可以去玩,怎麼樣?要不要娛樂一下?"

"我去我去,我要去。"淘淘興奮的跳了起來,不等爸爸媽媽下決定,就衝進人群裏,

率先跳到了一艘小木船上,小木船失去平衡,馬上劇烈的搖晃起來,嚇壞了爸爸媽媽。

媽媽一把把淘淘從船上拽上來,有些生氣地說道:"咱們還沒報名呢,怎麼能隨便上船

呢,再胡鬧爸爸媽媽以後不帶你出來玩了,多危險啊。"

淘淘像是沒聽到媽媽的訓斥,拽著她嚷道:"那我們快去報名吧,快點快點,劃船很好

玩的。"

爸爸沒辦法,隻好帶著他去排隊報名。

"怎麼還沒到啊。"前麵有幾個家庭正在報名,兒子不停的踏著腳來回張羅,就像是恨

不得馬上竄到報名處一樣,爸爸無奈的搖了搖頭,怎麼兒子就這麼難安靜下來呢。

玩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後,淘淘突然想起來,自己還有作業沒有寫完,他趕緊跑回房

間去寫作業,媽媽怕他口渴,就端了水進來,可她卻發現,兒子根本沒有安靜的寫作業,而

是寫一會兒,玩一會兒,精神完全不集中。

"兒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啊?"媽媽回想著兒子最近的種種表現,小聲說道。

淘淘媽的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男孩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自己的孩子太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