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成敗由你的雙腿決定(2)(2 / 3)

原來,洞的另一邊是一個山穀。少年鑽出山洞,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山穀雖然不大,但景色非常優美,有小溪,有花草,有樹木。少年無心欣賞美景。此時,天色已經大亮,他圍著山穀轉了一圈,發覺這裏除了剛才的山洞,再沒有出口。怎麼辦?少年絕望了,也有些後怕起來。他畢竟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處身於絕境之中,漸漸地,他的身心被一種恐懼感包圍了起來。

少年想起父親的話,他掏出兜裏的玉米粒,喃喃地說:“有什麼用,你們有什麼用?”少年揮手將玉米粒和鋤頭遠遠地扔了出去。然後,他抱著膝,倚著石壁痛哭起來。

少年哭哭停停,停停哭哭,一直到天色漸晚,他的肚子裏咕咕直叫。少年扶著石壁站起來,逛遍了山穀,卻找不到可以食用的東西。夜色已深,涼風刺骨,少年躲進山洞裏,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少年醒了過來。此時,他已經餓得兩腿發軟。少年走到小溪邊,想洗一下臉。一低頭,看到溪水裏的魚,忍不住大喜。於是跳了下去,用手摸著。過了一會兒,少年摸到了一條魚。少年將魚用樹枝叉了,然後找了些幹草和幹柴,找來鋤頭在石頭上摩擦著。終於,火花引燃了幹草。

吃完魚,少年覺得恢複了些體力,他擔心天氣變化,便儲藏起不少的幹草和幹柴。

就這樣,少年每天以魚為食,勉強生存了下來。幾天後,少年發現小溪邊多了一些綠色的嫩芽。少年認識它們,因為父親不止一次地帶他去田野裏,他知道,是種子發芽了。少年看著它們,又看看倚在石壁上的鋤頭。半晌,少年拿來鋤頭,開始為嫩芽們鋤草、鬆土。

日子一天天過去,為了生存和希望,少年每天一早起來,為這些禾苗鋤草、鬆土,直到累得大汗淋漓,才稍微休息一下再接著幹。漸漸地,山穀裏長出了一片綠油油的玉米。玉米越長越高,終於成熟了。而此時,小溪裏的魚越來越少,少年甚至一天連一條魚也吃不上了。少年掰下幾個玉米棒子,放在火上烤著。烤熟後,他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著,但覺滿嘴馨香。這時候,他終於懂得了父親話中的道理。

有了玉米棒子,少年得以生存了下去。半年後,父母終於打通了山洞找到了他。父母見兒子還活著,非常欣喜。少年擁抱著父母,說:“爸,媽,你們的話我都明白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總會和回報成正比。忘記了是誰說過,含淚播種的人,一定會含笑收獲。

失誤並不可怕

那年,蘇格蘭散文家和曆史學家卡萊爾開始伏案撰寫《法國大革命》。為了將這部書寫好,他曾經谘詢過無數的曆史學家、學者,與他們交流溝通。但由於卡萊爾本身思路的限製,這部書,他寫寫停停,停停寫寫,一直沒有理順。每天晚上,他關閉了燈,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凝神思索。他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攪他,甚至連風聲都會被他厭惡。卡萊爾想要準確地再現那段曆史,每一個年份,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他都力求完美,甚至連對每個人物的喜好,對每個事件的評價,他都想做到完美無缺。那時,卡萊爾一番心思都在這部鴻篇巨著中,不脫稿則已,一脫稿便想讓它驚世駭俗,書稿中找不出一點失誤之處。正因為如此,他多年的心血全傾注在這部書稿中,甚至過早地彎了腰,白了頭,花了眼。

終於有一天,《法國大革命》書稿誕生了。當他合上整部書稿時,興奮之餘忍不住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他決定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到以前從沒有去過的地方玩玩。卡萊爾拿著書稿來到朋友家,高興地說:“成功了,我成功了!”朋友接過書稿,說:“是不是完成了?”卡萊爾點點頭。朋友慢慢地翻著書稿,沉浸在豐富的內容之中。卡萊爾沒有打攪他,一個人踏著街道溜達著,由於多年埋頭著書,他的臉色顯得有些蒼白,但是,興奮卻使他的雙眼充滿了神光。他走出城外,看藍天白雲,飛鳥綠樹,心情格外的舒暢。

卡萊爾伸展著胳膊,長舒了一口氣。他衝著天空大聲地喊著:“完成了,我終於完成了。”

幾天後,卡萊爾遊玩回來。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朋友家取書稿。當時,朋友不在,他在書架上翻著。但是,他左翻右翻也沒有看見。這時,朋友的傭人走了過來,問他:“先生,您在找什麼?”卡萊爾說:“我的書稿呢,好大的一摞書稿都去了哪裏?”傭人說:“你是說擺在架子上的那堆廢紙嗎?”卡萊爾說:“什麼廢紙,那是我多年的心血,是一部足以震動人類的書稿啊。”傭人一聽嚇得渾身哆嗦,半晌沒有說出一個字來。卡萊爾問:“你到底看到沒有,快給我拿出來。”過了一會兒,傭人去火爐旁拿出一摞薄薄的紙來,說:“先生,隻剩下這些了。”卡萊爾一看果然是自己的書稿,隻可惜僅有小部分。卡萊爾問:“另外的呢?”傭人說:“被我當成引火爐的紙了。”卡萊爾啪地一拍額頭,說:“上帝,為什麼會這樣。”傭人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卡萊爾氣憤地一腳把書架踹倒了,他奔到門外,望著天空大叫一聲,慢慢地跪在地上,痛苦地說:“上帝啊,你為什麼這樣懲罰我。”卡萊爾緊緊地揪著自己的頭發,他懊悔極了,如果出門前不把書稿交給朋友,或者囑咐朋友的傭人一聲,也不至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