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盡量多動,動身體也要動心智(1 / 1)

聰明的秘訣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吃飯時少吃兩口、適當減少以車代步、回家適當做點家務等,遲鈍、肥胖和“三高”就會遠離我們。

衛生部、全國愛衛辦以及中國疾控中心共同發起以“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針對國民的健康狀況,在行動第一階段專家大力倡導“健康一二一”,其內涵為“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

運動。步行10分鍾=遊泳3分鍾。很多人誤以為鍛煉一定要用整塊時間,到健身房、公園才能起到健身效果,其實,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零碎時間,也能收到同樣的健身效果。經常參加消耗體力的活動,發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腫瘤的機會減少2-3成。每周5-7天,每天累計30分鍾以上中等強度的活動,如快走或其他相當於4000步的活動,就足以產生促進健康的作用。專家建議,每個人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逐步達到4000步、7000步乃至10000步的活動量。

提倡日行萬步,並不是一定要走一萬步,很多活動如做家務、爬樓梯、騎自行車都可以換算成運動量的。以中速步行1千步為一把尺,可度量你每天的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的中等速度步行,走1千步大約需要10分鍾。各種活動都可以換算為1千步的活動量,不同活動完成1千步活動量的時間不同。根據換算,步行1千步約等於中速步行10分鍾、拖地吸塵8分鍾、中速騎車7分鍾、健身操6分鍾、負重快走5分鍾、慢跑3分鍾、中速遊泳3分鍾。

每次活動量應在“千步”以上。要更有效地促進健康,需要進行每天4千步以上的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上樓、拖地等,每次活動應在1千步活動量或10分鍾以上。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達到中等活動強度呢?中等強度活動時,會感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隨著呼吸的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

需要強調的是,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起點不要強求一致,在開始參加鍛煉或調整活動量時,逐漸增加活動強度和時間,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避免突然增加的活動量造成意外傷害。以步行為例,步行的速度和步數要逐漸增加,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

動身體強健體魄,動心智則強健大腦。大腦是心智功能的銀行,預防保健應以“儲存、開源、節流”的觀念,管理自己的大腦。

儲存方麵,提高教育程度是為退休金作準備,不過,教育程度並不限定於學校教育,透過生活學習也能增進社會知能。而動心智則是“開源”的的良方,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有氧運動、書報閱讀等方式,維持身體、腦部與心靈的多樣性活動。但是動心智也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準則:

1.看電視是一種降低心智需求的活動,應該避免長期看電視。

2.以讀書代替看電視讀書能刺激思考,使大腦積極活動,防止細胞過早老化。看電視要有選擇不要單純從娛樂的角度出發或全套節目都看,而應多觀看能夠調動思維積極性的節目。閱讀報紙每個離退休老人應訂閱1~2份報刊,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參加討論會積極參加社區、團體組織的學習討論,在老年協會中起骨幹作用,通過各種討論,促進思維活動,鍛煉心智。

3.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大腦反應能力。

4.參觀博物館、藝術館、展覽館在參觀時切忌“走馬觀花”,應細讀說明,使大腦皮層建立新的有益的聯係。

5.有計劃地接受教育積極參加有關會議,不斷地、自覺地接受新思維、新事物、新形勢的教育,使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

6.培養多種業餘愛好和興趣如書法、繪畫、攝影、釣魚、種花、養鳥等等,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方麵的科學知識。

7.多寫信通過寫信、寫作、記日記、同親友交流思想及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促進腦力活動。

8.獨處時不要無所事事可以打打牌、下下棋,以增進心智。

9.聽音樂、散步、運動、旅遊、玩手球等,既可增強體質,陶冶情趣,又可促進思維,從而收到減慢記憶力衰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