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缺乏規律鍛煉的人群采用“暴飲暴食”的鍛煉方式,非常容易引起運動損傷,而且短時間內提高免疫力來防病的可能性也不大。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喜歡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的死亡率為偶爾參加體力活動的人的一半。對於那些不能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們來說,偶爾運動一下,將會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損、組織功能的喪失而導致壽命縮短。30歲後,人的各項生理機能以每年0.75%-1%的速率下降,而偶爾運動的人和坐著工作的人,生理機能退化的速率是經常鍛煉者的兩倍。運動和不運動者,同是35歲,其衰老程度可相差8年;到45歲彼此可相差20年,以後每過10年,差距遞增兩年。
但是,許多人健身陷入了一個誤區,認為平時不運動,周末惡補就能保持足夠的運動量,其實這樣做不但沒有起到鍛煉的效果,反而會對身體帶來損害。因為平時沒有運動,身體實際上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若突然進行劇烈運動,身體運動係統適應不了高強度的運動量,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另外,人體器官雖能從體育鍛煉中獲益,但突然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卻易損害人體健康。經常運動的人,心髒功能增強,心率逐漸變緩,使心肌、血管得到最佳保護。而突然劇烈運動隻會使心髒負擔驟然加重,對於一些心血管不好的中老年人來說,無規律、過量的運動對身體尤為不利,嚴重的還會誘發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等疾病。
由於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少上班族隻能利用雙休日集中健身,但健身專家指出,雖然周末時間充裕,但並不是整天泡在健身館裏加大運動量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盲目地搞集中高強度鍛煉,不但無法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能引起運動傷害。
難得休息的李童選擇了泡在健身館裏鍛煉身體。跑步機、腳踏車、有氧操輪番嚐試,還額外加練了好久的器械。一天下來,李童出了好幾身的大汗,精疲力盡地回了家。但是第二天一早,李童就覺得大腿和雙肩酸痛難當,開始他還以為也許是正常的鍛煉後反應,過幾天就會好了。但是李童身上的疼痛越來越嚴重,最後竟然連胳膊都抬不起來了,嚴重影響了正常工作。再也撐不下去的李童到醫院檢查後得知,自己的肌肉已經出現拉傷,部分肌纖維斷裂,需要局部敷藥並休息數日。
李童的身體已經習慣了缺少鍛煉的生活,突然間加大運動量,運動方式還沒有專業人士指導,最終導致了肌肉拉傷。結果本來是為了防病才去鍛煉,沒想到反而惹出了毛病。
入冬以來,劉芳發現自己有些變胖,上秤一量,竟然重了七八斤,尤其是腰腹部出現了“泳圈狀”的贅肉。由於平時在事業單位工作,沒有時間鍛煉,劉芳便在附近的健身會所辦了張遊泳卡,下了班有空就去遊一陣子。一個月下來,還真有點效果,劉芳去得更勤了。
上周五晚上,劉芳突然想起周末有事不能遊了,為了把這兩天補出來,她就在泳池裏多遊了幾圈。可兩個小時後,當她從泳池裏走上來時,突然感覺頭昏腦脹、四肢冰涼,於是緊急向工作人員求救,被送進了醫院。醫生檢查後表示,劉芳被確診為長時間遊泳引起的心動過速和肌肉勞損。
保健性遊泳每次最佳時間為20到45分鍾,人在水中容易散熱,當在水中時間過長時身體產生的熱量低於水中散熱,體溫調節功能就會遭到破壞,甚至發生心髒痙攣現象。
缺乏日常鍛煉的人一定要逐步增加運動量,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和運動後的恢複活動,以避免運動損傷。科學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鍛煉三至五次,堅持每天都抽時間散步、打球、跳健身舞等,不久身體狀況便可以得到明顯的改觀,抗病防病的抵抗力才能增強,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
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主要是靠鍛煉痕跡的不斷積累,所謂鍛煉痕跡,就是指運動後留在健身者機體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時間間隔過長,在鍛煉痕跡消失後才又進行鍛煉,相當於每一次鍛煉都是從頭開始。所以,科學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鍛煉3~5次,或者說,最適合的鍛煉鞏固應該在前一次的鍛煉痕跡未消失之前,就進行第二次鍛煉。
周末健身族由於時間限製,平時雖不能像周末一樣充分運動,但完全可以選擇適宜的項目,茶餘飯後就近進行適度鍛煉,使鍛煉痕跡像鏈條一樣連接起來。隻有這樣,鍛煉才能真正獲得提高體能、增進健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