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
邏輯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它憑借科學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具有自覺性、過程性、間接性和必然性的特點。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思維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以及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等。同形象思維不同,它以抽象為特征,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個別屬性,揭示出物質的本質特征,形成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來概括地、間接地反映現實。
邏輯推理有兩個最基本的工具,即歸納和演繹。邏輯學按照其推理過程也可以劃分為歸納邏輯和演繹邏輯。歸納和演繹是邏輯學中基礎的基礎,是指由一係列的具體事實當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演繹,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演出個別情況下的結論。歸納和演繹的根本區別在於前提與結論聯係的性質不同。在演繹邏輯中,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係是必然的,即前提為真時結論必定為真。
舉例來說:有A、B兩島,A島的人都說真話,B島的人都說假話,但是你並不知道這一情況,一天你打算到這兩個島上去觀光,正好迎麵走來一個人,你不知道他是來自A島還是B島,若是要你問他一句話以判定他是來自哪個島,從而也能判定他是哪個島上的人,你該怎麼辦?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你隻需要問一個真實的問題就可以了,比如,你是男還是女,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很容易鑒別,因為你一看就知道對方是男還是女。如果,對方回答的和你觀察的是一致的,說明他說真話,那就是說他是A島的人,如果相反,那就說明他是B島的人。
歸納邏輯和演繹邏輯都是我們分析問題的重要工具,演繹邏輯自不必說,客觀世界的許多必然規律我們是必須遵循的,而對歸納邏輯的把握難度更大,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的許多決策都是基於對信息的歸納和判斷,信息的全麵性、正確性影響著決策的成敗,而且隨著具體條件的變化,其邏輯鏈條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風險隨之發生。尤其在各個競爭領域當中,參與競爭的每一方都試圖通過把握競爭的條件和環境變化規律,以此做出判斷,製定出己方的應對策略,這就是運用歸納邏輯的過程。而對方如果深諳知己知彼的競爭原則,則會極力隱蔽自己的行動規律,甚至製造假象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思維實踐當中,有的人看問題高瞻遠矚,有的人看問題目光短淺,這就在於他們思維能力的不同。也就是思維精度和思維深度的不同。邏輯思維的精度與邏輯思維的深度是相輔相成的,假如邏輯的精度不夠,在某一環節上出現嚴重誤差,則其深度越深,偏離主題越遠。就如下棋一樣,棋手之間的較量除了在於對局雙方對棋藝知識掌握的程度外,再就是看雙方的思維能力了。下棋首先要看誰的算路深遠。誰能對棋局進程有更為長遠的判斷和運算,對對方所運算不到之處做精確判斷,誰就容易在對局中掌握主動權;但這一運算過程必須保證高度的精確性,如果在思路中有破綻,則反倒會給對方留有可乘之機。因此,高明的棋手對弈時,在對棋局進程做出較為深遠的可能性估計的基礎之上,其對下一步走法的選擇是以判斷的精確性為基準的,假設棋手大致判斷出10步棋以後的局麵,但其較為精確的判斷是5步棋,那麼一般情況下,棋手不會以5步以後的判斷為主要參照,因為在判斷不精確的情況下,有許多變數不能掌握,棋手不會作為主要的行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