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狀態就是二者融合在一起,工作中休息,休息中工作。此即彼,彼即此。
很多人為了生存拚了命地打拚,疲於奔命,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從而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症狀,這樣就潛伏著“過勞死”的危險。目前,瘋狂工作而不注意身體的人太多了,他們為了前途和成就寧願賠上自己的健康,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如此,不僅有生活在底層的人,也有一些身居高位的人。
隻要我們稍稍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很多人的去世都讓人遺憾:2004年11月7日晚,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38歲;2004年4月8日,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跳驟停在京突然辭世,終年54歲。
2005年4月10日上午8點44分,陳逸飛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華山醫院去世,享年59歲。陳逸飛的去世是因為他不顧健康玩命地工作,是因為從來就沒有停下蒸蒸日上的事業,雖然他已經擁有了幾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雖然他已經擁有了顯赫的名聲。他的去世給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以提醒,也是給常年辛苦工作的打拚族以警示:“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這個觀點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偶爾和適當的休閑對於後續的工作還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呼吸了新鮮的空氣後,覺得大腦也補足了充足的氧氣,精神狀態甚好。
有一個探險家,要到南美的叢林中去探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他雇用了當地的土著人作為向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去。那群土著的腳力過人,盡管他們背負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探險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土著停下來等候他。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一償平生的宿願,好好地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土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絕行動,令探險家為之惱怒不已。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了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種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險家對此好奇不已,詢問翻譯的向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向導很莊嚴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道:“那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探險家聽了這番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心中深深認為,這是他這一趟探險當中,最好的一項收獲。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偉大種族的特殊的休息方式。他們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全力以赴,讓自己行動起來時,渾身充滿無比的衝勁,使得自己的靈魂幾乎都跟不上這樣的動作,這正是用心做事的最高境界。當然這並不是一個蠻幹的民族,他們懂得在工作的時候應該拚命地工作,但在應該休息的時候也得完全地放鬆自我,讓疲憊的身心,獲得完整的複原機會,好讓靈魂得以追得上充滿幹勁時的步調。
由此可見,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間的脈動,是讓我們持續擁有無窮動力的寶貴智慧。畢竟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機器,不可以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的快速高效地運轉著的。蠟燭不能兩頭點,精力不可過分耗。人需要休息,放鬆和娛樂。我們不時地需要時間來思考一些事情,整理思緒,愉悅身心。但對於一個總是叫囔著時間有限的人來說,生活樂趣好像是觸不可及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的內心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壓力,是來自於攀比。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讓人進步,但是過大的壓力也會讓人疲於奔命。所以,要做自己的主人,當感到壓力太大時候,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可以讓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人生的樂趣。也許你就會發現,當你真正地做到勞逸結合時,你便擁有了身心的輕鬆之感。
其實,要想做個真正的職場贏家、生活贏家,隻有通過調整心態獲得滿足,避免那種無休無止的焦躁狀態,避免將自己無止境地陷入到工作之中,要在太累的時候就停下手頭的工作,適當地休息一下。
1、減少加班次數和時間,盡量給自己留出休息、放鬆的時間;如果說做房奴、車奴是不得已而為之,那麼,就不要再為自己的“彈簧”施加更多的壓力了。
2、有條件的話考慮午睡,且晚上不飲用咖啡或茶,保持睡眠效率。
3、注意保持心情開朗。增強心理品質,提高抗幹擾能力,培養多種興趣,積極轉移注意力。
4、注重生活習慣的健康方式,比如,飲食習慣以少油膩、少鹽,多蔬果、均衡營養為主;選擇適宜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天不間斷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