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將大腦中閃現的靈感記錄下來(2 / 2)

一個科學發明或發現,在有了新奇可行的想法之後,還需要進行嚴格的證明或實驗的檢驗。就是做一道題,在想出了解題的路子之後,也需要從頭到尾推導或演算一遍,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所以說,靈感隻是拉開了創造發明的序幕,隻是發明這個複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盡管它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在靈感的火花點燃之後,還必須再接再勵,繼續開拓原來的思路,乘勝追擊,奪取完全的勝利。

特別要指出的是:靈感閃現的答案,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有時在推證或檢驗中又推翻了原有的想法。

要使靈感閃現,必須在工作、學習、生活三者之間作合理的調節。古語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工作與休息應當互相調節,把緊張的工作與愉快的休息恰當地調配好。長時間的用腦會使腦細胞過度緊張,降低效率。這時將工作放下來,使神經鬆弛一下,有利於知識的再消化,再改組,填補原來沒有建立的聯係,也可以使人跳出原來習慣的思路,從新的角度重新估計,找到問題的答案。

詩雲:“用筆不靈看燕舞,行文無序賞花開。”在緊張工作之後,一定要鬆弛下來,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花草蟲魚,打打球,跑跑步,與人談談話,看場電影,等等,這將會增加靈感閃現的機會。

一個善於合理調節時間的人,他的靈感的產生往往有一定的規律可尋。長期養成了工作習慣的人,到了該工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思維集中,精力充沛,頭腦處於最佳狀態,因而靈感也容易降臨。

許多事例證明,靈感大多是在思維長期緊張而暫時鬆弛時得到的,或在臨睡前,或在起床後,或在散步、交談、乘車中,甚至在養病時。這是因為緊張的思考使思維高度集中在一點上,對單點深入很有效,但對全麵貫通則無功;而暫時鬆弛則有利於消化、利用和溝通已經得到的全部資料,有利於冷靜回味以往的得失和忽略的線索,有利於消除大腦的疲勞,並使它再次高度興奮起來重新投入戰鬥。

有的人最佳工作時間是夜晚。夜色寧靜,萬籟俱寂,他們在不受外來幹涉的情況下專心一意地工作著,效果遠比喧鬧的白天要佳。有的人喜歡清晨。清晨空氣新鮮,經過一夜的睡眠,精力旺盛。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發現巧妙的設想往往是一夜酣睡之後的早上。楊振寧說他的靈感往往產生於早上刷牙的時候。蘇格蘭詩人司各特說:“我的一生證明,睡醒和起床之間半小時非常有助於發揮我創造性的工作。期待的想法總是在我一睜眼時大量湧現。”

唐朝詩人王勃才智雙全,學識淵博,寫了大量神采飄逸的詞賦。他寫作時有個奇怪的習慣:每當動筆前,往往先磨墨數升,然後斟酒喝個狂興不禁,上床蒙頭大睡。一覺醒來便展紙揮亳,頃刻成篇,一字不改。其實他睡覺是假,躺在床上借著酒興緊張地思索文章是真,這就是所謂打腹稿。構思已成,自然揮筆成篇了。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表明,瞬間的頓悟是通過戰略直覺獲得的。反向頭腦風暴、擱置問題和靈感矩陣是激發戰略直覺的三種途徑,通過這三種方式,大腦在一個個難題之間徘徊,在所有的“貨架”上搜索,找出相匹配的部分,然後勾勒出一張圖片——這正是你想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