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法撼動的“不上市”決心(2 / 2)

(2)股權稀釋,減低控股權。企業上市後其重大經營、管理決定,例如淨利潤保留、增資或兼並,都需要股東在年度會議上通過,意味著在上市後老板對企業控製力會有所減弱

(3)被敵意收購的風險。企業上市就更容易遭到敵意收購,因為公司的股票是自由買賣的,這意味著可能有一天,你的公司會被其他公司突然收購及接管

(4)股價的不理性及異常波動可能給企業運營帶來負麵影響。上市後,企業的經營狀況會影響到公司股價的表現;反過來,公司股價的一些不正常波動也可能為其自身經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成為拖垮一個企業的導火索

(5)上市的成本和費用高。上市後,股票就成了一種產品,像其他有形產品一樣,同樣需要企業去維護。這兩項工作將會占用企業資源。而企業在證券市場上的不當行為如果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那訴訟成本和賠償費用都會十分可觀

(6)先付費用,但企業不一定能成功上市。公司一旦計劃上市並開始實施,即需要先向法律顧問、保薦人、會計師支付部分費用,此部分費用無論上市成功與否都會發生。另外,維持上市公司地位亦會增加其他費用

(7)對上市公司老板的壞處。公司上市後成為公眾公司,老板的個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個人隱私易被社會曝光

(8)商業信息可能被競爭者知悉。每個上市公司都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出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重大信息進行披露。包括財務信息、重大合同、股本變化等,這樣一來一些不便公布的商業信息也被公開,一旦被競爭者知悉,可能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比如華為,對於“上市”這個話題,華為當家人任正非一直強調:華為不片麵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資金,因此不會進入資本市場,絕對不上市。如果大量資本進入華為,就會多元化,就會摧毀華為30多年來還沒有全理順的管理。

很多企業家可能認為,上市對本公司來說是發展的最大保障,也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不過任正非對此持有反對觀點。2014年的一次倫敦采訪中,任正非曾對外媒表示,他個人是那種低調到不願意同任何媒體打交道的企業家,故而他也不願意讓他的企業過多“暴露”給公眾和媒體。在任正非看來,上市其實是一種把公司變得短視近利的行為,所以他未對華為做出過任何上市的打算,他更願意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歐洲市場。

恰是那一次坦言,外媒給中國的華為塑造上了一種尤為神秘的形象,進而很多外國的東道主們開始懷疑,華為是不是存在無以言表的危機和安全隱患?不過,這樣的顧慮很快就被華為的實力衝到了九霄雲外。

任正非絕對堪稱“中國好老板”,一方麵他拒絕公司一切上市的可能,一方麵又在快馬加鞭將公司的“股權結構”加以科學與理想化分配,即華為特有的員工持股結構:在華為,員工持股比例為99%。任正非毫不掩飾地表示,投資人都是無比貪婪的,他們會想方設法去尋找榨幹上市公司的一切。一旦華為走了上市這條路,將很快變成一家短視近利的公司,這完全違背了任正非想做好品質的服務和產品的初衷。相比之下,華為獨特的員工持股結構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有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