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李白
曆來描寫俠客的詩詞就不勝枚舉,“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曹植《白馬篇》)、“雄發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陶淵明《詠荊軻》)、“玉劍浮雲騎,金鞭明月弓”(盧照鄰《結客少年場行》),等等,但最出色的應屬這首長詩《俠客行》,作家金庸曾受本詩啟發寫成同名,後來被多次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紅極一時。
唐朝前期,經過幾代帝王的苦心經營,經濟、文化、交通都高度發達,到開元時達到鼎盛。各個國家和地區前來朝謁和學習的使臣絡繹不絕,各種族的人們在這裏交融在同一個世界大都市中,各種思想交流碰撞,由此產生了一個獨特的群體——俠客。他們身懷絕技、出手不凡;他們不效忠於政府,不聽命於任何人,隻聽命於自己的本性,行為方式如行雲流水;他們以義為本,仗劍在身,行走江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就是因為這樣,統治階級才對他們采取放任自流的曖昧態度,本詩就是李白為盛唐寫就的豪放序言。
全詩大意是:趙國的俠客常常戴著沒有花紋的粗糙的冠帽,他們佩帶的吳鉤寶刀刀鋒像霜雪一樣明亮,銀裝的馬鞍映照著俊秀的白馬,奔馳起來像流星一樣飛快。他們十步之內就刀斬一人,行走千裏不露蹤跡,完成任務後拂衣而去,隱藏起身份和姓名。空閑時路過信陵君的府邸,就進去暢飲幾杯,卸下劍來橫放在膝蓋前麵,拿起肉請朱亥吃,端起酒杯請侯嬴喝,幾杯酒下肚便痛快地做出承諾。他們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都重,酒喝到眼花耳熱盡興時,意氣風發,天空出現白色的霓虹。當年救趙國時揮舞金錘,使整個邯鄲都感到震驚。朱亥與侯嬴兩位千古壯士,在大梁城出了名,縱然死也要聞到俠骨芳香名垂青史。他們真不愧是世上英豪,誰能像楊雄一樣一直待在書閣下,頭發白了還在寫《太玄經》。
李白之後的韓愈在《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中寫道“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主觀上應該是受到李白的影響了。確實,前有豫讓、荊軻,後有關羽、武鬆,讓燕趙這片大地蒙上一層豪俠的色彩。他們戴著粗糙的冠巾,隨身佩帶著霜雪一樣明亮的刀劍,十步之內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前四句描寫了俠客的衣行特征和高超的劍術,以及幹淨利落卻又細心穩重的辦事風格。中間四句通過飲酒這個俠客常有的習慣特征貫穿了信陵君與朱亥、侯嬴兩位豪俠的故事。信陵君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國四君子之一,素以禮賢下士、慷慨救急聞名。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遣使來魏國求救,魏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信陵君采納了門客侯嬴唇亡齒寒的建議,以國家利益為重,設計竊到兵符,朱亥在陣前用金錘殺死了遲疑不決的晉鄙,信陵君遂引軍入趙,解了邯鄲之危,同時也鞏固了魏國的地位。這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這個故事從古至今被人們當作典範來學習,詩人通過這個典故高度讚揚了信陵君急人之急的豪爽性格和朱亥、侯嬴有勇有謀的過人膽識,表現出自己希望遇到信陵君這樣禮賢下士的明君,定會像朱亥和侯嬴一樣報答知遇之恩。後四句依然讚揚二位壯士舍生取義的俠客精神,嘲笑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儒者如楊雄之流,隻知一味鑽研學問,他們的人生是呆滯死板的,他們的一生都手捧聖賢書,口誦孔孟義,不敢逾規,毫無激情可言,他們的生活無法與俠客相比。
有一篇名為《行者文化》的文章,裏麵寫道“行者以佛家僧人居多,遊俠則無固定職業,相同的是,他們都以遊走為樂,性仁義,不拘禮,好結交”,行者和遊俠有著相同的行為特征和目的,而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最不乏這樣的豪俠之士。
李白在仰慕俠客的同時也在學習著他們的豪放意氣,這種豪俠的性格始終貫穿著李白的一生,帶給了詩人為權貴所迫的災難,也帶去了後世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