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孟郊
很難想象被後人稱為“詩囚”、與詩人賈島同稱“郊寒島瘦”的唐朝“苦吟”詩人孟郊會作出這麼有豪情的詩來。這首詩作於公元797年,是年詩人46歲,剛剛高中進士。晚年功成名就實乃人生幸事,而詩人也有感於中進士前後心態的巨大變換,於是在感慨之下作出這首頗有意味的《登科後》。
以前處於困境、捉襟見肘的日子現在都不值一提了,如今高中進士,頓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和煦的春風很適合人的心意,駕駛快馬急速奔馳,一天便賞完了長安所有的鮮花。“春風得意”這個成語由此而出,到了現在,用來泛指身處順境、事業有成時的心情。這首詩也正是詩人在晚年中進士後自以為可以大展宏圖,擺脫了“齷齪”的局麵,難按欣喜,策馬奔騰的寫照。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登科前後發生巨大差異的不僅僅是心情,還有身份。前兩句通過中進士前與後從生活和思想上的強烈反差對比來反映詩人的欣喜之情。而這樣的心情則來自於“登天子堂”的身份轉變。後兩句則為融景於情,很好地抒發了高中進士的快意,成為千古名句。每年的進士考試成績揭曉日期都在春天,中進士者身穿紅衣騎馬遊街,好不快活。《西遊記》中就寫到唐僧之父陳光蕊高中狀元騎馬遊街之時,又接到當朝宰相殷開山的女兒殷溫嬌拋的繡球,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人生三大快事“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陳光蕊占了兩個,可謂“春風得意”。而孟郊在春風得意之時連長安的花也覺得一日之內便能賞完了。唐代時長安是世界大都市,各國人民紛紛定居,交通不是很便利,想在一日之內看盡長安的花是不可能的,詩人正是通過這樣誇張的手法來表現出一個人的欣喜之情。
這首詩除了抒發高中進士後的喜悅外,還有明顯的“自嘲”成分。雖為“自嘲”,但“昔日齷齪”卻也寫得真實。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潦倒,屢試不第,遂四處流浪,足跡踏遍兩湖兩廣陝南等地,因此也寫下《巫山區》、《遊終南山》、《古別離》、《征婦怨》等。這些五言律詩從風格上更多地繼承了魏晉詩風,但又與《詩經》的類型相似,語言也是經過專心雕刻,曾因為寫不出好詩不出門而被世人稱為“詩囚”,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其詩《放言》中說“韓非死孤憤,虞卿著窮愁,長沙一湘累,郊島兩詩囚”,說的就是孟郊和賈島,在追求詩句的雕琢上,詩人與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度不約而同。在鑽研的方法上,孟郊又與賈島字字推敲的目的如出一轍,所以詩人與賈島被同稱為“郊寒島瘦”,用以形容他們苦澀生僻的詩風。
在中進士寫下這首《登科後》後,詩人的仕途也不見得一帆風順。孟郊在任江南溧陽尉後不久便棄官而去。元和(806~ 820年)初年,孟郊又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於洛陽。在60歲時,因為慈母(使人想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之句)去世,孟郊不得不再次棄官丁母憂。到元和九年(814年),孟郊走完他艱難的一生。此時他已再無當年之“春風得意”,連死後下葬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他的好友韓愈等人湊足了100貫錢為他下葬。不知道這是諷刺還是現實,孟郊昔日“暮登天子堂”,“一日看盡長安花”,竟窮困至此,不得不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