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陸遊
陸遊是中國產量最多的詩人之一。一方麵,多變的時代為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麵其現存的九千三百餘首詩,正是兩宋之交,社會變動的真實寫照。
陸遊出生時正值靖康之難爆發,年幼的他不得不隨全家開始南渡逃亡。從小親身經曆國破家亡的恥辱,使得他有顆強烈的愛國心。20歲時,陸遊寫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話來自勉,期待某日上陣殺敵,報效國家。而立之年開始,他正式步入仕途,先後做過大大小小的官,總體不如意。
故陸遊的詩也根據他的經曆可分為少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其中,中老年時期的詩作成就最高,特別是中年階段散發出的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老年時代體會的田園風味和流露著的蒼涼感慨,都是極具文學、史學價值的。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年),62歲的陸遊已被罷官五年。這年春天,他又被朝廷起用,被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時,居家鄉山陰,想起山河破碎、萬千黎民、自己壯誌難酬的詩人,感慨下作了這首《書憤》。“書憤”之意,就是書寫胸中憤恨之情。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句,“那知”寫出自己少不更事、天真和純真;“氣如山”寫出北望中原時候的氣憤之情可以堆積成山脈了。通過這兩句,寫出自己年輕時候的血氣、立誌報國殺敵的宏願。這樣的宏願和現在“世事艱”作比,一幅壯誌難酬之情頃刻爆發。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句中,“樓船夜雪瓜州渡”,指的是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宋軍在瓜州一帶擊退來犯金兵的曆史事件。陸遊曾在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任鎮江通判的時候登上焦山,看過瓜州渡上的戰船,還有詩作。這句“樓船夜雪瓜州渡”,可能正是詩人憑借古戰場的成果。大散關是古代軍事要塞,被稱為“川陝咽喉”。在詩人的眼中,大散關更是護衛邊塞的屏障。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提及這個要塞,如《歸次漢中鏡上》中的“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句、《觀長安城圖》中的“三秦父老應惆悵,不見王師出散關”句和《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中的“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巍峨下臨賊”句。
作者通過“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壯闊的場麵以及“瓜州渡”、“大散關”等具體的關隘形象地概括了宋軍在水、陸兩路和敵人交戰的場景。通過這些跌宕起伏、開闊壯麗、氣勢磅礴的語句,表明南宋軍民是有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家園的。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句,“塞上長城空自許”是典故的改寫。據說,南朝時期的名將檀道濟因“功高震主”要被皇帝殺害,他得知此事,憤怒地說:“自毀汝萬裏長城!”而陸遊在《夜讀有感》中感歎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這句“塞上長城”可能是對宗澤、嶽飛等主戰派將領遭排擠殺害的不滿。而“空自許”中的“空”字,更是對自己一身抱負,無緣實現的寫照。“空自許”和後麵的“鏡中衰鬢已先斑”連在一起,一種“馮唐易老”的悲愴和鬱憤奇襲讀者。
那麼,陸遊的悲愴和鬱憤是否轉化成一種消極心態呢?接著他拿出諸葛孔明的典故,直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年後都難有人和他比肩。對諸葛亮的褒揚,其實正是作者對自己的勉勵。杜甫在《詠懷古跡其五》中寫道:“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讚揚諸葛亮在逆境中仍然主持匡扶漢室大計,作者借用這樣的詩句,難道不是一直自勉?
清朝文史學家李慈銘在評價這首詩的時候說道:“全首渾成,風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無愧色。”這首詩確實“風格高健”,雖然句句是憤,但卻仍然以一種自勉的心態來激勵自己,其風格之高,當朝難得。
可是,我們想知道,他究竟“書”的是什麼樣的“憤”?或許他在對“世事艱”而憤恨,為何報國如此之難?或許他在對自己早年的“空自許”而憤恨,為何自己沒有幹出些功業?或許他在對“衰鬢斑”而憤恨,時光為何這麼無情,一轉眼的工夫自己就變成蹉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