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元 陳曉平

至2012年,鏈家全北京地產經紀門店大概4500-5000家,成交額超過1100億元,傭金達到33.15億元,店均效益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鏈家以六分之一的店麵、三分之一的經紀人數,獲得了50%左右的目標市場份額。二手房經紀“一哥”是如何煉成的呢?

陽春三月的北京,二手房地產交易市場火爆異常,地產經紀們歡樂地忙碌著。

劉嘉及其團隊就是其中的幸運兒。劉嘉2011年4月加入鏈家地產,現為北京朝外片區的區域經理,領導著4家店麵、近80人的經紀團隊。

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24小時開機,無周末無休息日,3月,劉嘉一直維持著滿負荷的工作狀態,“白加黑”、“5+2”的付出帶來 “日進鬥金”,團隊成交了60套二手房,若以每套350萬元的均價計,交易額約2.1億元,鏈家傭金為總價款2.7%,劉嘉團隊一月創造了超過550萬元的“業績”。

或許,劉嘉應該感謝3月初的房產新政“國五條”。交易成本預期增加,市場出現了“搶搭政策末班車”恐慌現象。據北京住建委網站公布的數據,3月,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簽總量達43870套,實際成交約2.7萬套,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的新高。在3月,鏈家地產在北京成交9000套左右,若以每套房300萬元均價計,鏈家地產單月交易額超過270億元,大約等於綠城中國或者雅居樂地產一年的營業額,傭金總額超過7億元。

如果說北京是全國房價上漲的風暴中心,那麼,鏈家地產則恰處於“風暴眼”的位置。

在北京,鏈家地產是一道無處不在的風景。在北京725平方公裏的城區,鏈家布下了830家門店、超過了1.6萬名經紀(含租賃經紀),幾乎涵蓋所有住宅小區和樓盤。從2008年起,鏈家穩居北京二手房交易量的榜首,且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在其目標市場(扣除遠郊縣住宅以及城區寫字樓、工業地產等非住宅類交易,其目標市場約占北京不動產交易的78%),鏈家的市場份額從2010年30%、2011年38%升至2012年的47%,今年預計將超過五成。

由於北京主城區新盤供應量日漸萎縮,無論購房或者租賃,但凡在首都求一安居之所,鏈家幾乎是一家繞不開的公司。不遠的未來,隻要身在中國任何一個一二線城市,鏈家或許就會在身邊。

最痛恨的價值觀

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場從1998年開始起步,2001年形成有規模的交易量,那一年11月,來自西北的“北漂”左暉親曆了地產經紀的諸多黑暗後,在北京朝陽區甜水園社區開了第一家門店。

鏈家的誕生正逢其時。

“2001年到2005年,北京市場新房交易量大體從10萬套增長到20萬套,此後又逐步回落到2010年的10萬套左右,新房供應量在2005年達到頂點後,二手房交易量開始迅速攀升,2005年到2007年,北京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從3萬套增加到7萬套。” 北京鏈家經紀管理中心高級經理謝永春說。

從2001年成立到2005年,從1家店到20家店,鏈家用了整整5年;2005年到2007年的機會窗口,鏈家乘勢而上,果斷開店,店麵從20家增加到近300家,成交量從2005年的1500套左右增長到15000套,增長10倍,一舉奠定了鏈家的江湖地位。

我最痛恨的價值觀就是小富即安。”左暉曾如是表示。

過往10年,調控政策迭出,每一次調控政策,二手房市場總是呈現“政策—觀望—低迷—平穩”的波狀往複循環,成交量“上躥下跳”。然而,每一輪調控周期,左暉總是堅持做多,結果踏準了節奏,尤其在2005年、2008年二手房交易萎縮時,中介公司普遍收縮戰線,關閉門店大幅裁員,鏈家卻選擇逆勢做多。

“2005年,政府出台營業稅,我們自己嚇一跳,但是堅持對市場的樂觀判斷,果斷開店,兩年時間就甩開了多數競爭對手。”謝永春說。2008年的地產經紀關店潮凶猛,全北京二手住宅市場月交易量曾經隻有3000套,情況危急,鏈家所有高管不得不親自去一線管業務,幫經紀人開單。即便如此,鏈家沒有倉促關店,更多的是將對手騰挪出來的好店鋪盤下來,進行存量優化。

“因為鏈家運營的整體盤子較大,承受力較強,市場蕭條期我們傾向於觀察,謹慎行動,調整節奏慢於同行,”謝永春說,“但是當市場啟動的時候,鏈家的開店速度則快過同行。”當2009年市場快速啟動,鏈家店麵不到兩年間又從300家迅速增加到600家。

《21CBR》記者曾經親眼目睹鏈家開店的高效。3月初的一天,北京地鐵十號線二期成壽寺站附近一個閑置的店鋪,記者首次看到鏈家的招聘啟事;第二天,店招、電腦、桌椅等辦公設施全部到位,已有經紀忙碌;第三天,該片區鏈家所有的房源信息全部公示,已正式營業。在離這家新店不到500米處,就經營著一家鏈家門店。

2010年,北京鏈家成交二手房4萬套,交易額約800億元,傭金達到20億元左右,至2012年,鏈家成交量3.2萬套左右,成交額超過1100億元,傭金達到33.15億元。

然而,規模不是鏈家故事的全部。左暉尤其在意效率指標,“鏈家的規模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店均效益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全北京地產經紀門店大概4500-5000家,從業的經紀在5萬人左右,鏈家以六分之一的店麵、三分之一的經紀人數,獲得了50%左右的目標市場份額。

那麼,二手房經紀“一哥”是如何煉成的呢?

“洗盤”的騷擾

二手房經紀的核心工作,看似簡單,無非是找房源、找買房人,然後促成交易。其中,房源是經紀生意的核心資源。

現在,多數業主依然選擇多家經紀公司為其服務,此類房源在鏈家的係統中被定義為“共享”。除了業主委托的 “共享”房源,“開拓”新房源是經紀人入行的基礎能力,有效資源往往靠經紀一步一步從所管轄的樓盤中跑出來。但凡開拓一個新房源,即便由同事帶領客戶完成交易,經紀都能得到10%-40%的傭金分成。

買家在市場上一定難覓非中介的房源——經紀一定想方設法收攏下來,而業主也經常收到經紀的騷擾電話——但凡業主一絲念想,必有經紀電話的時時回響。過去很長時間,電話銷售是重要的找房源方式和“破單”渠道。在行業內有一種說法叫“洗盤”,即經紀人將整個小區業主的電話通打一次,通常成功概率較小,但是新手依然經常嚐試。

在同行中,鏈家經紀尤為鍥而不舍。文化人士王小山由於不勝其擾,曾在2012年末發出“人肉左暉”的反擊,“鑒於鏈家地產業務員每月電話騷擾20次以上,特1000元求其董事長左暉號碼。”左暉的號碼在第二天即被公布。

鏈家經紀的執著,與其考核機製緊密相關。與一般經紀公司考核交易額,鏈家考核基層管理人員的則是市場份額,其將北京城區5000個左右的目標樓盤進行分區,要求店長或者區域經理在細分區域內深耕細作,在轄區達到50%-60%的市場占有率。

房產經紀公司普遍采取跟隨式的開店策略,房源競爭激烈,其中,短期競爭靠體力甚至哄騙,簡單粗陋,比如承諾高價出售,劉嘉指著社區路邊隨處可見的中介信息牌,評論說“這是獲取房源和客戶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很苦很累但效率高”。長期則靠經營,須做感情投資,資深經紀人多擅長此道。在鏈家做了五年經紀的楊清在服務片區積攢了一批業主資源,節假日短信問候下,他們賣房總在第一時間想到她。

為了獲取更多的房源,鏈家推出了一種產品“速銷”,鏈家會事先向業主交納部分保證金(通常為數千元),承諾在一定期限(通常為一到三個月)、一定總價範圍內幫業主賣掉房子,否則保證金為業主所有。簽訂合同後,鏈家會安排一名特定的經紀專職跟蹤速銷房,提供包括保潔、及時反饋、周邊市場分析等服務。速銷房往往由鏈家獨家代理,目前鏈家整體房源中有1/6左右為速銷代理,“整個北京我們大概每一個月有兩萬多的房屋委托,其中三千到四千宗委托是速銷。”謝永春說。

事實上,市場購房主流人群的變化,正潛移默化地強化鏈家獲取房源的優勢地位。北京房價高企,除了家境好的“啃老族”、都市金領,買得起城區二手房的買家多數是換房,此為“連環單”,這部分改善性需求的人群比例越來越高,楊清的客戶群體中六七成都是“連環單”。鏈家在北京市場份額大,他們看中的房子多半由鏈家代理,由於房產買賣涉及大額資金交易和大量法律文件,“連環單”的客戶若對接不同的經紀公司,會麻煩許多,“他們十之八九願意獨家委托鏈家出售房產。”楊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