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裏的情愛更見真心,盛世裏的情愛多如遊戲。徐誌摩渴望自己可以邂逅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戀,如此方不負他多情風流之身。在江南,還有他明媒正娶的妻子癡心等候。他的心放得下山水風物,放得下人情冷暖,放得下民主自由,獨獨不能安放張幼儀。

那時的張幼儀懷胎十月為他產下嬌兒,取名徐積鍇,乳名阿歡。文辭喜訊,徐誌摩風塵仆仆地從北國趕往江南。江水碧青,山脈逶迤,一路上見肩負重擔的販夫,艄公搖櫓,光陰與水無聲流去。又隱隱地聽到誰在唱:“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山風溪水,明月孤舟,到底可親。隻覺自盤古開天辟地便有了硤石這個地方,然前世已投生於此,故有了久別重逢的熟悉和感動。看著堂前的雙親,兩鬢生白的阿奶,靜坐於簷下抱著稚子的妻,內心百轉千回,是喜,是憂,是慰藉,是遺憾。

月老真是糊塗物,竟如此輕易草率地訂了終身。若這庭下女子,眼前婦人,是自己情之所鍾、愛之所係之人,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滿足和感恩。朱門大戶,家財萬貫,書香四壁,雙親安在,妻兒美滿。他那顆向往遊離的心,是否會甘守當下的富貴平靜,享受煙火幸福?

不,縱算有佳人相伴,他亦不會甘於平淡和寂寞,他的心還有比詩和情更為高遠的誌向。炊煙人家不是他藏身之處,天地之間尚有許多驚心動魄的風景。他像是畫堂前拂過的一縷風,短暫地停留,繼而隱沒在日月山川裏。

1918年,夏日聲喧,風月靜好。經蔣百裏相薦,加之張幼儀之兄張君勱的介紹,徐誌摩終於結識他仰慕崇拜多年的英雄梁啟超。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微妙又真實,無論是愛情或是友情,不因年齡、地位而羈絆。梁啟超和這位少年英才一見如故,並爽然地收他為徒。

於徐誌摩而言,能拜自己欽佩之人為師是此生無上榮光與福報。一路行來,亦算是風雲馳騁,無有攔阻,今再覓得恩師,更覺人生勝極,照影驚心,不敢有絲毫的褻瀆和怠慢。在恩師麵前,他恭敬而謙遜,不言浮辭,句句鏗鏘有理。

目光深遠、見識過人的梁啟超極為欣賞愛徒徐誌摩。惜他棟梁之材,鴻鵠之誌,梁啟超提議讓徐誌摩出國留學,待學成歸來得以報效國家,拯救百姓眾生。亂世荒蕪,急景凋年,多少人沉睡迷離,倉皇失措,隻待有誌者去喚醒,去救助。

肩負著民族複興的大任,徐誌摩頓生豪邁慨然之心。先生的知遇之恩令他受寵若驚,更是永生不忘。徐申如得知梁啟超收愛子為徒,甚為喜悅驕傲,對於赴美留學之事亦是極力讚同和支持。況徐家家境殷實,有足夠的能力供徐誌摩一展雄心抱負。

臨行前,徐誌摩寫了封措辭謙卑的信函給梁啟超,短短數言,盡訴其對恩師的崇敬與熱愛。

“夏間趨拜矩範,眩震高明,未得一抒其愚昧,南歸適慈親沾恙,奉侍匝月,後複料量行事,仆仆無暇,首塗之日,奉握金誨,片語提撕,皆曠可發蒙,感抃乍會至於流涕。具諗夫子愛人以德,不以不肖而棄之,抑又重增惶悚,慮下駟之不足,以充禦廄而有愧於聖門弟子也。敢不竭步之安詳,以冀千裏之程哉?”

因徐誌摩行將赴美留學,梁啟超特意寫信給他,並贈他《飲冰室讀書記》兩千餘言以壯行。古有伯牙子期琴曲裏遇知音,高山流水,推心置腹。今有梁啟超和徐誌摩師生情深意重,以文相贈,字裏訴衷腸。

自古江山興亡如花落花開,雖曆風煙亂境,終會歲序安寧。多少雄圖霸業付與殘照秋水,縱有鼎盛煌煌,也草草過去。不盡意之事且都刪去,唯剩梅亭春風,蘭溪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