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reference_book_ids\":[726710887840638879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0,\"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5},\"quote_content\":\"《飛鳥集》reference_book_ids\":[7046696646154931236,726710888075939333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故人重逢,如曆滄海桑田。那些原本已經掩藏的前塵舊事,刹那間,如決堤之水洶湧而來,衝垮了他努力修築的堤岸。
世間山水有相逢,有緣之人,哪怕隔國隔海,隱秘在山林荒徑,亦能遇見。人生於世,當不為功名浮利所累,亦不懼丘壑波瀾,用一顆純淨的心去看廣闊世界,交摯友良朋。如此,便有愛可寄,有情可依,有夢可托。
我平生所願則是碗茗清煙,賞花賞月,隨緣喜樂。徐誌摩此一生被風月驚擾,為情愛所困,又執著於詩文,瀟灑風流,亦糾纏難舍。他的情不僅是愛情,還有友情。
徐誌摩曾放棄學位,從美國趕往英國,隻為尋找他崇拜的羅素。後因緣巧合,他得遇狄更生,再逢林徽因,亦有了康橋那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人世所有相逢都是前生埋下的伏筆,今世紅塵有約,是為了續緣、續情,亦是為了滅緣、斷愛。
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這樣一個人物亦和徐誌摩有過深刻的交集,有過溫暖的相知。多少人在他的《飛鳥集》中放飛心靈,於《新月集》裏尋覓花開。他說,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有過重大的影響,感染了郭沫若、徐誌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他不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他創立了一種人生哲學。他說:“我的哲學像天際的雲,能化成一陣時雨,同時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裝點天上的盛宴。”
為了加強中印兩國文學藝術交流,泰戈爾受梁啟超和林長民邀請前往中國講學。當徐誌摩得知泰戈爾應邀訪華的消息時,自是欣喜若狂,並為泰戈爾此次中國之行做了充足的準備。更為幸運的是,徐誌摩被邀請作為泰戈爾的英文翻譯。
徐誌摩曾說:“我們所以加倍的歡迎泰戈爾來華,因為他那高超和諧的人格,可以給我們不可計量的慰安,可以開發我們原來淤塞的心靈泉源,可以指示我們努力的方向與標準,可以糾正現代狂放恣縱的反常行為,可以摩挲我們想見古人的憂心,可以消平我們過渡時期張皇的意氣,可以使我們擴大同情與愛心,可以引導我們入完全的夢境。”
1924年春,萬紫千紅,鶯飛草長,似要遮住人世所有的荒涼。上海彙山碼頭名流聚集,他們都是為了等候傳說中的大文豪泰戈爾。徐誌摩於人群之中見到那位仰慕已久的老人。他身穿棕色長袍,頭戴紅色軟帽,銀白胡須於風中飄動,向相迎的人群雙手合十致意。
泰戈爾飄然淡泊的氣度,那種不被功利浸染的純淨,令徐誌摩深深折服。他的到來喧沸了整個中國文藝界。隨後,泰戈爾稍事休歇,便在徐誌摩等人的陪同下,遊覽龍華古寺,靜賞翠柳桃紅。
次日,為表達對文藝界各方人士的深情厚誼,泰戈爾在上海做了來華後的首次演講。盆花綠植裝點的室內,詩意且浪漫,全場座無虛席。詩人久聞杭州西湖風光,趁此講學和遊曆之際,選擇從上海下杭州,遊覽江南的湖光山色。
春日西湖碧波蕩漾,一桃一柳,妙不可言。詩人泛舟,置身於山水之中,像一幅洇開的水墨畫卷,美不勝收。聽罷千年古刹靈隱寺的暮鼓晨鍾,於佛前感受世間的緣起緣滅。為見證這場美麗的相逢,泰戈爾在靈隱寺做了《飛來峰》的演講。
辭別杭州古城,一路向北,經六朝古都南京,又過濟南,沿途賞閱大好河山的風光,亦重溫書卷裏的曆史文明。遼闊的中華大地曆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流轉興廢,有無數可以探尋的風景和故事。況他們詩人情懷,難免生出懷古思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