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草木香遠(2 / 2)

為了這場愛,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徐誌摩自此對她更是萬般憐惜,無比寵愛。陸小曼心裏一直很喜歡孩子,在冷清之時經常感歎:“摩,到底還是有孩子的好。冷清時解解悶,比甚麼都好,我真後悔……”

其實,以她的性情,就算重來一次,她依舊會選擇斷絕一切,義無反顧走向徐誌摩。她得到了愛情,缺失了另一種幸福,她的人生注定不能完美。因為無法生育,徐誌摩和陸小曼認了好幾個幹女兒,以此排遣寂寞。徐誌摩疼她、憐她,對她所做之事一味恩寵著,傾盡所有隻為見她歡顏。

賭書潑茶,隻道尋常。李清照《金石錄後敘》記載:“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恩愛纏綿。而徐誌摩與陸小曼,亦在自然草木中,在飄香的翰墨裏,找尋到一份與世不爭的古雅寧靜。淡遠清幽之境,讓徐誌摩的文字愈發靈動深情,他盼著流年止步,如此方能與愛人安守更多靜美時光。

原本喜愛熱鬧的陸小曼也靜了心,每日睡到中午方起,飯後在和暖的陽光下休憩。他為她裁紙研墨,她畫漫漫山河,江南煙雨,他為其題詩著句,情意深綿。她多病之身,懶散靜養,他端茶試藥,軟語溫存。

他盼著安住下來,也不生遊曆歐洲之心,更不想漂泊四海。他放下名利,隻和心愛的女子過草青人遠、一流冷澗的日子。她願此生留守於此,再不羨世上浮華,亦無意上海的迷離燈火,就安心做個凡婦,享受丈夫的溫柔寵愛,癡迷於庭園的煙桃雨柳,拖著慵懶的病體和藥爐做伴,與清風閑話。

後來,徐申如夫婦看不慣徐誌摩對陸小曼的恩寵遷讓,收拾行囊去北京找張幼儀過日子。偌大的徐府,雅致的眉軒,由他們做主,倒也自在。他們隻願做硤石的主人,而不是擦肩的過客,所以珍惜著這寂靜的幸福,安穩的現世。

“我正因為珍視我這幾世修來的幸運,從苦惱的人生中掙出了頭,比做一品官,發百萬財,乃至身後上天堂,都來得寶貴,我如何能噤默。”

人生至苦,幾世的修行僅換得幾月的安寧。於他來說,是幸運,是恩賜,是一生的珍惜。徐誌摩此生追求的是愛、自由和美。他要的都得到了,他預支的也要償還。

倘若不是那場該死的戰爭,徐誌摩和陸小曼還沉浸在小鎮姹紫嫣紅的花事中逍遙度歲。民國亂世,何來真正的桃源,安穩的日子被戰火硝煙粉碎。徐誌摩被迫攜陸小曼離開硤石,結束悠閑的生活,去往繁華喧囂的大上海。

兵荒馬亂讓人心生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況陸小曼舊疾發作,帶病逃難更添辛苦。人世間的戰爭、疾病、紛擾、悲歡,沒有誰能幸免。原本莊嚴秀麗的江山,也被煙火浸染,於殘照中,流離敗落。

徐誌摩在寫給胡適的信中說:“我們婚後頭兩個月在一個村鎮中度過,既寧靜又快樂;可是我們現在卻混在上海的難民中間了,這都是拜這場象野火亂燒的內戰之賜。敝省浙江一直是戰亂不侵的,使其他地方的人羨慕不已,但看來這一次也不能幸免了。”

江山成敗與百姓無關,災難和憂患卻那麼真。大上海,那座不夜城,依舊歲月不驚,歌舞升平,仿佛世間歡樂喜氣都寄存在那兒,等著人來,等著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