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語句中短暫的間隙,是超越語言力量的一種高超的傳播方式。恰到好處的沉默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沉默所表達的意義是豐富多彩的,它以言語形式上的最小值傳遞了最大的信息流量。當然,在一定的語境中,沉默的語義是明確的,就像樂曲中的休止符一樣,它不僅是聲音的空白,更是內容的延伸與升華,是對有聲語的補充。
有位著名的談判專家替他的鄰居與保險公司交涉賠償事宜。
理賠員先發表了意見:“先生,我知道你是談判專家,一向都是針對巨額款項談判,恐怕我無法承受你的要價,我們公司若是隻出100美元的賠償金,你覺得如何?”
專家表情嚴肅地沉默著。根據以往經驗,不論對方提出的條件如何,都應表示出不滿意,此時,沉默就派上用場。因為,當時對方提出第一個條件後,總是暗示著可以提出第二個、第三個……
理賠員果然沉不住氣了,忙說:“抱歉,請勿介意我剛才的提議,再加一些,200美元如何?”
經過良久的沉默後,談判專家說話了:“抱歉,這樣的條件我無法接受。”
理賠員繼續說:“好吧,那麼300美元如何?”
過了一會兒,專家才說道:“300美元?嗯……我不知道。”
理賠員顯得有點慌了,他說:“好吧,400美元。”
又是躊躇了好一陣子,談判專家才緩緩說道:“400美元?嗯……我不知道。”
“那就賠500美元吧!”
就這樣,談判專家隻是重複著他良久的沉默,重複著他不可捉摸的表情,重複著慣常說的那句緩慢的話。最後,這件理賠案終於在500美元的條件下達成協議,而鄰居原本隻希望能要到300美元!
談判是一項雙向的交涉活動,各方都在認真地捕捉對方的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原先的方案。此時,一方若幹脆不表明自己的態度,隻用良久的沉默和“不知道”這些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的無聲和有聲的語言,就可以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細而做出有利於己方的承諾。上述談判中專家正是利用這一點,使得價錢不斷地自動往上漲。
在一定的語境中,沉默能迅速消除言語傳遞中的種種嘈雜,使聽者的注意力集中,就像樂隊指揮舉起指揮棒,喧鬧的會場立即安靜一樣,沉默使聽者的情緒得到無聲的感染。
談判中,適時沉默,往往能收到千言萬語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談判中運用沉默應當注意沉默時間的掌握。沉默時間能對聽者產生不小的影響,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必須給予適當地控製。
“沒有一點聲音,沒有任何喝彩,隻有那深沉的靜寂。”這就是沉默的最佳傳播效能。但沉默技巧的運用須掌握談話中的背景情況,包括時間、談話進行的“火候”等,如何是刻意的沉默反而會壞事,使交流無法進行。
沉默是語句中短暫的間隙,是超越語言力量的一種高超的傳播方式。恰到好處的沉默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