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讓德軍一步步地深入他們布下的口袋陷阱,直到德軍深深地陷入斯大林格勒的無底深淵中無法自拔,這時蘇軍開始收攏口袋上的繩子,將冒進的德軍與後續部隊分割開來。雖然德國空軍竭盡全力向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的德軍運送補給物資,但終究無力回天,德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失敗。當斯大林格勒城內的德軍於1943年1月投降時,德國及其各個仆從國的軍隊業已損失了超過50萬人。

然而從德國空軍的角度上說,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對他們卻未嚐不是一件壞事。現在,德國空軍得以從向被困德軍運送補給的繁重且毫無意義的任務中解脫出來,重新把精力投入到提升戰鬥力的工作中來。他們組建了新的部隊編製;接收了新型號的戰鬥機;並且按照能力和經驗,重新對飛行員在各個部隊之間進行了分配。曾堅決反對向斯大林格勒受困德軍進行大規模空運補給的馮·裏希特霍芬將軍,將南方戰線所有的德國空軍部隊都統一到他的指揮之下,那些在技能水平線以下的飛行員被送回德國重新接受訓練,他們的戰鬥崗位則由那些更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來接替。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1943年2月,德軍發起了一次新的攻勢,使用“閃電戰”戰術重新占領了一些蘇聯的重要城市。德國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改進型的Fw190翱翔在德軍裝甲部隊的前方,攻擊蘇軍的指揮中心以及補給線。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在德國人手裏了。盡管在1943年,德國空軍的規模達到了頂峰——擁有6000架作戰飛機,但是這6000架飛機中隻有三分之一可以用於東線戰場,而對手蘇聯空軍卻可以將所有的飛機全都集中在前線。更為可怕的是,現在蘇聯空軍不僅擁有飛機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在戰術上也漸漸占據了上風。麵臨著這樣的困境,希特勒決定最後放手一搏。兩支龐大的軍隊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展開了決戰,這個小城市的名字是庫爾斯克。

航空曆史學家沃爾特·伯依尼將庫爾斯克戰役稱為“巨人之間的角力”,沒人對他的這個形容提出異議。雙方加在一起總共有200萬人、5000架飛機和6000輛坦克投入了這場戰役。兩國空軍都將他們最好的飛行員、最新型的飛機以及最先進的空戰理論投入了這個殺戮場,正是這一場戰役,奠定了現代近距空中支援戰術的基石。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國空軍第一次使用了新式的Hs129B-3/Wa對地攻擊機。雖然德國空軍本來對Hs129寄予厚望,但是在庫爾斯克的慘烈戰鬥證明,在關鍵時刻還是得依靠“老夥計”——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但現在,隨著新式型號的出現,在德國空軍的斯圖卡機群內部有了更細致的分工:新式Ju87G專門負責攻擊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