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屈伸有度好成事
以屈求伸,並不意味著敗,而是力量薄弱,身處逆境中的競勝之道。古往今來,無論取得了多大成就的人,很少能總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每個人都有他屈身的時候。就屈身而言,有的人隻對他的榮辱成敗起決定作用的少數人屈身,有的人則可能向大眾利益屈身。從社會現實來看,人們可以欽佩或鄙夷某一種“屈身”行為,但是不同的“屈身”行為,確實是決定人們是否能夠有所作為或取得成就的一個關鍵因素。
成就一方霸業的曹操就很善於掌握屈與伸的分寸。
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獻帝正式任命曹操為兗州牧。這時,由於曹操沒有地盤,便隻好做英雄屈身之舉。他在準備起事的過程中須爭取陳留太守張邈的幫助,起兵後在給養等方麵也須仰仗張邈的接濟,因此在起兵之初曹操對張邈屈身以事之,並主動接受張邈的節製。不久,曹操隨張邈來到酸棗前線,代理奮武將軍之職。
和後來成大事的其他人一樣,曹操一方麵屈身於張邈,受他的領導和節製,另一方麵也在乘機積蓄自己的實力,以為後來開辟自己的天下創造條件。
曹操前往酸棗途經中牟時,該縣主簿任峻率眾前來投附。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騎都尉,並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