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1 / 3)

範文標從“遞線眼的”那裏得到的線報,白家這批軍火應該是在明天從燕窩頂西邊經過。這批軍火來自於黃河北邊的穀城方向,據說是今天從那邊出發。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白家的人即便是一大清早就動身,中間還要擺渡過黃河,再怎麼樣趕路,頂多也就到榆山縣城過夜。明天一早從榆山出發,無論走哪條路,要想到達燕窩頂西南的魏崗鎮,必定要經過韓家溝。

白家的人到韓家溝的時間,肯定是過晌午甚至是下晚時分,對於範文標和趙嘯風來說,時間還有的是。範文標的意思是明天晌午前出發,走得快一點,到韓家溝也就個把時辰,正好趕趟。

趙嘯風認為韓家溝雖說是條沒有人家的山穀,但是有路從穀底經過,離開魏崗鎮又不遠,還是下半夜就出發,天亮前就在韓家溝埋伏好,那樣保險一些。範文標沒有反對,於是兩人各自挑好了手下,讓大家早早的就睡覺了。

山寨的頭領都是有自己的房間的,趙嘯風也不例外。他的房間是在忠義堂的東邊,一排三間同樣是原木搭建的屋子,兩邊的兩間是他手下的幾十個弟兄居住的;中間的那間又被分隔成了兩間,他和齊遠山各占一間。明天的行動齊遠山也參加,現在那邊已經沒有了動靜,看樣子是睡下了。

趙嘯風的屋裏沒有點燈,他躺在鋪上毫無睡意,腦子裏想著的都是明天的事情。他知道離開動身的時間還早著呢,想要強迫自己睡上一覺,免得明天白天犯困。他閉著眼睛,開始想一些別的事情,以求把明天的事情從腦子裏趕出去。哪知道他越是不想去想,卻想得越多,不但是明天將要去做的事情,連幾年前的事情都湧到了他的腦海中來——

他是本地人,老家就在魏崗鎮,而且和白家很熟。趙家在魏崗鎮乃至盧縣境內,都可算得是有聲望的家族。趙嘯風的老爺爺和老老爺爺都曾金榜題名,當過不大不小的官,而且官聲都還不錯。到了他爺爺輩上,雖說未能再走進官場,但是憑借老爺爺的名望和人脈,趙家和官府中人過從甚密,鄉人不敢小視。

趙嘯風的爹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但是生不逢時。還沒等他長成,大清皇朝就煙消雲散,斷了他科舉當官之路。趙家雖說祖上也曾有過輝煌之時,卻並未給後人留下萬貫家產,到了趙嘯風的爹這一代,除了空有一個名聲之外,家境並不富裕。

白家與趙家同在一個鎮上,和趙家卻正好相反。白家從未出過當官之人,但是家道殷實,要說家產,還比幾代為官的趙家多了不少。

魏崗鎮上,趙、白兩家也算得上門戶相當,互相處得不錯。趙嘯風有個妹妹迎春,自小就生得惹人喜歡,常常跟著爺爺上白家走動。白家的孫輩中,年最長的白起龍比迎春大六歲,有時也隨他爺爺到趙家玩。兩家的祖輩相處得很融洽,兩個孫輩也都長得不錯,可算得上金童玉女一般。

迎春十一歲那年,有一天隨她爺爺到白家去,兩個當爺爺的看著自家的孫子和孫女在一起玩得高興,也很般配。白起龍的爺爺一時興起,就提出要給兩個孩子定下親來,迎春的爺爺也就答應了。

白起龍那年已經十七歲,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錯,居然就當了真,事後纏著他爺爺,非要擺酒正式定下這門親事不可。他爺爺慣著孫子,又著實喜歡迎春,也就順水推舟依從了孫子,還說動了迎春的爺爺,兩家還真就呼朋喚友,張張揚揚地辦了定親酒。

兩家定下這門親事以後不到一年,白起龍的爺爺就突然患病去世了,白起龍的爹白景明接過了家業。白景明一朝掌管家業,便露出了他的本性,在鄉裏日益強橫霸道飛揚跋扈。白起龍作為其長子,雖說還在讀書,但是性格上也表現得大有乃父之風。